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场所精神是建筑空间氛围营造的重要理论基础,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图书馆阅读空间氛围营造对促进阅读有益。文章梳理了我国图书馆阅读空间在风格、功能、形态和服务四个方面的演变特征,提出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氛围营造应以场所精神理论为指导,弱化空间边界、优化室内设计、运用光影艺术、契合在地文化、重塑历史印记和提供均等服务。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英雄的山。太行人民,英雄的人民。我们人民日报太行纪行组一行从踏上太行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太行革命历史浓抹重彩的英雄画卷:华北革命烈士陵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一二九师司令部、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十字岭左权将军纪念亭、西柏坡纪念  相似文献   

3.
烈士陵园档案分为陵园管理档案和烈士档案。陵园管理档案包括陵园人事档案、陵园财务档案、陵园行政管理档案和陵园基建后勤档案等。烈士档案包括陵园保管的烈士个人档案资料、烈士遗物、烈士事迹展览和编研整理的档案资料以及与烈士有关的其它档案资料。一、烈士陵园档案管理的意义(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缅怀先烈的场所,烈士陵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档案经历了时代的风雨。  相似文献   

4.
承接本体论转向与人类学物质研究传统,讨论空间的物质性塑造社会的具体机制,对身体、记忆的影响。以永泰庄寨这种建筑遗产的形制及相关口述史为例,说明在规矩、示能和氛围三个强迫性递减的维度上,建成环境对社会以及记忆、身体等发挥着作用。首先,空间的使用规矩训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将社会惯例内化在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之中,这些行为继而又影响他们所处的环境。其次,具体的空间会诱发人们特定行为倾向,而且行为倾向不但是个体的,也是集体的行为与概念图示。最后,空间的氛围或场所的精神,会直接进入人们的主观感受,引导社会认知的迭代更新。  相似文献   

5.
王勇 《河北广播》2007,(1):45-47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氛围,和谐的舆论氛围要靠和谐的声音营造。如果说和谐社会是一个蕴涵特定价值诉求的社会存在空间,那么和谐的舆论氛围就是其中孕育和维系生命的水、空气和土壤,而和谐的声音就是这水和空气的本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描述并分析了人民广场这个重要的城市空间场所,以“环境知觉-空间认知-场所精神”为线索,指出了广场设计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新闻理论中.“地点”是新闻的基本要素之一,一般认为其作用是标明新闻发生的“场所”。既然是一个“场所”,那么,用地点这一概念就显得不够准确。确切的说,这个场所应该是一个与一定时间相呼应、有一定周界范围的特定空间。正像黑格尔所说:“人们决不可能指出任何空间是独立不依的存在空间。相反地.空间总是充实的空间.决不能和充实于其中的东西分离开。”事实上,新闻特定空间往往既容纳了新闻事实,又存在其他景物、现象。如何界定这一空间.是新闻采写者不得不首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用 《上海档案工作》2009,(6):M0002-M0002
5月27日,上海市党政军领导、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人民团体负责人怀着崇敬心情.来到宝山烈士陵园祭悼英烈,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作为大众获取知识、休闲阅读的场所,应注重室内环境的设计和装饰,使其呈现出高品位、高档次的高雅氛围,以利于激发和培养读者赏心悦目的阅读心境。论述了图书馆绿色景观的空间美学原则和设计原则,阐述了绿色理念在图书馆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及绿色景观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景画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大型综合造型艺术,它可在巨大的空间内,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再现历史上某一特定事件的特定场景,创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超越时空的艺术氛围。这种艺术形式,从诞生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相似文献   

11.
营造氛围     
忻志伟  周骥 《新闻实践》2013,(12):I0004-I0004
版式设计,说到底就是创造与版面内容十分相符、又极具设计个性的一种形式的过程。美编的作用便是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元素,来为版面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营造氛围的标准是:内容必须是与版面主题相吻合,形式上能为版面主题增光添彩,同时也能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深深吸引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与建设》2011,(7):51-52
(一)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坐落在海安县墩头镇境内。东临新204国道,南临新长铁路。陵园四面环水,有苍松翠柏,鸟语花香。该园是1944年为纪念联抗部队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161名英烈而建,占地面积3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绿化面积25000平方米,是苏中地区抗日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主体纪念建筑物有标门、纪念碑、明理堂、联抗烈士公墓、逸峰阁、黄逸峰同志骨灰安葬处等。  相似文献   

13.
革命遗址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实物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革命遗址包括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陵园、纪念设施等。为发挥革命遗址的教育功能,人民政府在许多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的基础上建  相似文献   

14.
纪念性空间作为媒介,发挥着传播文化,进而塑造社会记忆、构筑国族认同的功能,衡阳抗战纪念空间既是物质性的空间场所,又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还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建筑空间、展览、仪式传播等方式,传播抗战文化记忆,建构国家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5.
县区短讯     
《黑龙江档案》2009,(6):67-67
9月27日,宝清县珍宝岛革命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宝清县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珍宝岛烈  相似文献   

16.
从图书馆环境设计的角度,阐述了图书馆环境设计中的绿化与小品对阅读氛围及人性化空间的营造、图书馆文化特性的表现,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公共空间的理念、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 《图书馆建设》2011,(11):31-33
图书馆是以书为媒介的人与人交往和联系的场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公共空间。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可以促进社会包容,创造社会和谐氛围;履行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拓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应规划图书馆布局,建设人本化的图书馆建筑,融入复合式公共空间的建设,并为读者营造舒适、休闲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制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金融部门具有提供这种场所的有利条件,本文就利用革命根据地银行旧址建立纪念馆,谈些浮浅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烈士陵园是国家或是地方政府出资建设的大规模墓地园林。我国烈士陵园大概有2789所,分布全国各地,其中分布较多的是重庆市238所,广州203所,安徽122所,辽宁106所其最原始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在不同战争中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在新中国,一些为了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生命财产等而牺牲的也同样被列为新时期的英雄烈士。无论是革命烈士还是英雄烈士他们的爱国  相似文献   

20.
高斯 《兰台世界》2017,(3):117-119
校史馆是展示学校历史风貌、彰显学校办学传统与精神文化的场所。为更好地实现校史馆功能,根据场所精神理论,从参观者精神体验出发设计校史馆场所,塑造校史馆场所精神,建立校史馆与参观者的互动关系,引发参观者的空间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