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意大利大众传播媒介面面观(上)唐绪军意大利是西方文明的摇蓝,同时也是现代新闻事业的发源地。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意大利四个海上共和国之一的威尼斯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手抄报纸,同时还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新闻采编业者的行业协会。意大利的新闻事业可谓渊...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大众传播媒介面面观(下)□唐绪军(上接本刊1997年第1期)二、电子媒介A.广播电视体制的基本格局贝卢斯科尼电视帝国的诞生和发展无疑是意大利广播电视体制深刻变化的关键动因。因为,正是由于贝卢斯科尼电视帝国的不断壮大和扩张,才导致了1990年22...  相似文献   

3.
宣传效果研究的最初尝试是二次大战期间在美国军队中进行的。战争初期,一支部队的士兵大都来自同一城镇或同一地区。但是后来政府决定征兵单位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这样,一支部队的成份就变得十分复杂,既有来自东北的犹太人,也有中西部的北欧人,还有阿巴拉契亚山区的苏格兰人,以及南方的黑人,他们之间有很大差异。由这些人组成的军队能有克敌制胜的纪律和统一意志吗?  相似文献   

4.
近数十年来,法国新闻学者写了许多著作,对法国报业的各个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但是,大部分著作不是完全地研究报刊史,就是孤立地研究现代的出版活动。P·阿贝尔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总论现代法国报刊的巨著中认为,法国对报刊研究最缺乏的领域是报纸杂志业的经营,报刊对读者的影响,以及报刊社会学。从六十年代起,报纸内容统计分析法在法国盛行起来,某些报纸的政治面貌渐渐地被在一定数量材料基础上形成的总括的客观评价所代替。随着“信息报刊”这一理论的创立,它也就首先广泛地应用于实际了。信息报刊这一概念,与其说是理论研究的产物,不如说是报刊实际工怍者给报刊的评价。素被新闻记者、出版商、编辑、企业家、社会学者所确认的新闻要完全客观、不过问政治、无党派,超阶级、财政独立和消息灵通,即极力主张传播纯粹的消息,在资产阶级报界流行甚广。J·莫列尔在《报刊的精神作用》一书中写道:“读者应当有权完整而公开地了解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这种思想是信息报纸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传播学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门“显学”,各大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传播学院和研究所。但是,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中,学科本身的“定位”和“身份”问题仍是众说纷纭,再加上以大众传媒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的“文化研究”的兴起,使传播学内部的门户之争更加复杂化。本文力图从元理论的视角讨论大众传播和文化研究之间的对立与融合的历史渊源,从而为研究媒体、文化和传播三者的辩证关系廓清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模糊认识,为我国传播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心理现象.所以,在传播学的论著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与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而在心理学论著中,也可以见到以传播活动中的心理现象为对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西方大众传播的内容研究唐迎春大众传播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初,研究者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关心传播的效率和效果,这种明显功用主义的传统贯穿大众传播研究的各个阶段,以传播效果为中心成为西方大众传播的主要特色,从枪弹论到有限效果论再到强效果论的回归,研究者们...  相似文献   

8.
文化研究与大众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研究起源于60年代的英国,90年代在发达国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新学。现代文化的文化霸权是在一个特定语境中的某种“社会共识”,因此,文化霸权虽由统治阶级主导,却有可能在斗争、谈判之中被改受和重构。从这种现实出发,文化研究不再是经典的文学批评,而是把视点集中在大众文化的再阐释之上。文化研究颠覆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简单排斥。文化研究一方面以大众文化的研究代替了对“经典”的研究,一方面则以对女性、少数民族或第三世界的研究代替了对西方中心论的肯定。文化研究是从西方学院体制中产生的,它说明批评理论更加接近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应当借用文件.研究的巨大成果,对中国文化讲行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概述熊兴保许多学者断言,在刚刚过去的15到20年间,定性方法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再次兴盛(荷尔,1989;林德诺佛,1991;莫菲特和多米里卡,1987;鲍利,1991).有几本新书(安德逊,1987;杰森和简科斯卡,1991;林德诺佛,...  相似文献   

10.
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号学方法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运用 ,将可能对大众传播研究的松散状态起学科整合作用 ;同时弥补我国目前传播学研究中过于技术化的偏向 ,为传播学增添人文学科的底蕴。由于符号学是一个十分繁复的复合的知识系统 ,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切入大众传播研究 ,是目前可以选择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符号学和传播学都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国际范围内发展得很快的学科。就其性质而言,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着显著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符号学不仅是一个研究领域,而且还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方法论。这种不同使得符号学对当今的社会人文科学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符号学方法的导入,将会在改进和深化我国的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学研究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第三人效果(third-person effect)是最近十多年来西方传播学者极为重视的研究题材之一。在一些传播效果的个案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人会认为大众媒介对别人的影响力较大,而对自己的影响力较小。换句话说,人们会倾向于低估大众媒介对自己的影响力,或高估大众媒介对别人的影响力。这一发现在许多国家的控制实验中得到证实,从而引申出了一个有意义的结论,即第三人效果可能对大众传播行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第三人效果概念的缘起 最早提出第三人效果的学者是美国人戴维森(W.Daviso…  相似文献   

13.
呼唤中国的大众传播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新闻大学》2001,(1):30-32
大众传播史不同于新闻史和媒介专史 这里所说的“大众传播史”与“新闻史”的不同,在于“大众传播”与“新闻事业”的不同。大众传媒既包括一些新闻活动,又包括一些非新闻活动,而新闻事业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活动。以往的新闻史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主体是报纸新闻部分,近年来兼顾到广播电视新闻。虽然或多或少也涉及到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播的道德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信息交往现象,从传播学的研究来看,对大众传播的定义比较多,相互之间的共同性也较多.……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原因,美国的传播研究在世界传播学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其中又以大众传播研究最引人注目。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其主要特点,即:实用性、科学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16.
引言正如鱼在的世界里全然感觉不到水的存在一样,美国学术界直到不久以前也基本上忽视了新闻学的存在。虽然我们宪法的制订者们曾认真思考过新闻事业在民主社会中的作用,虽然从历史上看许多新闻工作者也凭经验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对现化学术研究极为有用的成果,但是,人们至今用传统的学究式的清规戒律衡量新闻工作者。不过,人们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通过新闻宣传来贏得战争胜利的问题和如何吸引大量受众接收20世纪大传媒公司节目的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传播内容短期社会效果问  相似文献   

17.
伦理规范就是道德规则,或者行为的规则,它在特定情况下指导个人行为。与政策、法律不同,伦理作为指导个人和职业的决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它不是依靠显性的、具有强制性的条款或者文书、并通过强制性力量来规范的,而是通过人们根本的价值观、哲学与文化思想等以隐性的方式来起作用的。媒介伦理是关于职业传播者在他们的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消极影响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行动的指导方针或者道德的规则。①媒介具有社会与经济双重影响和责任,在商业利益和道德原则之间如何进行选择,对今天的媒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媒介必须确保信息的准确…  相似文献   

18.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界掀起了学术史研究的热潮: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等各个学科均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学术道路、学术建树进行某种程度的总结,企望通过冷静反省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文化命运和学术走势,来构成对中国学术和中国社会相互关系的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筑对新世纪之新学术前景的展望。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在九十年代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大合唱中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尤其在方法论上,表现出与其它人文一社会科学进行交流和国外同类研究展开对话的手段不多。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增进了解。  相似文献   

19.
译者注:韦尔伯·施拉姆是国际传播学教授。他一九三二年在依阿华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一九五六年任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一九七三年任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学院院长。著有《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传播的社会责任》、《传播手册》以及《传播媒介·信息与人》等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受众"的概念替代了读者、听众、观众的概念,这与"大众传播"的概念替代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事业")相关。大众传播下的受众,来自社会学,特指"非组织化"的聚集起来的个体,孤立、均质、原子式地存在。他们是人口统计学意义的群体,也是社会关系意义上的群体。从传媒经营角度看,受众是传媒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在政治和法律意义上,他们还是社会的权利主体,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互联网条件下的"受众",相当程度上不是"众",而是个体。他们不再是职业新闻组织"标准化流水线作业"生产出的同质化产品的大众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