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旭远 《课外阅读》2011,(1):28-28,30
教育心理学上说,动机是人各种行为的根源。作为教育者,就要激发和保持学生们足够的动机,让他们向良好的、期待中的方向成长与发展。知识教学是如此,德育培养更是如此。面对着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读书无用论”、“道德无用论”,教育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的各种有益动机,面临着转变与丧失。在这么严峻的条件下,要想继续搞好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就必须实行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制度,保证学生继续维持和壮大有益动机。使他们在知识学习与道德教育中,获得更大的提高。这就是“有利教育”的内容与宗旨。  相似文献   

2.
谈大学生人格修养之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只关心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期望他们将来能成为有“饭碗”、会“挣钱”的工具,忽略了如何做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李青芬 《中学文科》2007,(10):143-144
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李沅 《贵州教育》2009,(21):37-37
和谐教育如何进入课堂?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正确认识并尊重学生 正确认识和看待学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谐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他们既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是可任意塑造的“泥娃娃”。  相似文献   

5.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的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就是中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通过对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美、感知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以造就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个性、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上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只能惟命是听。教鞭指向哪里,学生学到哪里,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按教师教的去做就是正确,学生听教师的话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好,听教师的话就等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则成为“差生”或“后进生”。为了促进发展不平衡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重新认识教师在学生发展和成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创新,即通过旧的知识,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果的过程。“新”可以是与别人不一样的,也可是自己新的提高,它突出与众不同。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巧和方法。人的一生只有通过学习创新,才能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南昌市豫章路小学切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毛泽东说过:“教改的问题,主要…  相似文献   

8.
“管”的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教导、约束、惩处,规范学生的言行。这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东方教育的传统。“放”的教育就是不加限制,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是西方教育的主流。不过,一直主张“放”的美国也有人觉得不太对劲儿。美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呼吁:对孩子就得管严点!认识到过分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其结果是“造成他们自以为了不起,根本不会为他人着想”。  相似文献   

9.
周磊 《农村教育》2002,(5):37-38
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需要,电大开设了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免试入学、宽进严出,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能否成功,虽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从教学层面上审视,主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下的自主性学习。教学从传统教育中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中走了出来。因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主体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为何使用“自主性学习”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已席卷大江南北,“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正全面冲破旧有的语教育体制。《语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教育“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师在语教育教学中应以“人本”为中心,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而不是纯粹接受知识的机器,通过隐性课堂、活动课堂和教学课堂,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施继明 《四川教育》2001,(12):29-29
学生的自我学习探究过程,是他们科学实践、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志趣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小,教师应采用学生自我学习的探究策略,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牛主动的认知过程,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上动获取知识,促进自己的主动发展。 一、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来源于课本,会读书就是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帅在教学时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指导他们读书,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本内容,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材每道例题的后面,都有“想…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她潜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服务部门,是知识传播和应用的基地,对学校教育、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现代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并提出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的价值,“引导学生养成终生利用图书馆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主体”教育的变革与“对话”教育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教育、个性教育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都属于“主体”的教育体系,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其实,教师和学生并不必然地构成主客体关系。“对话”教育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看作是互为影响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奉行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是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苗小彦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135-135,168
每一个孩子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的精灵。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创造这样一个人文环境,给孩子一个追求梦的天空,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我们的教育观念从“知识就是力量”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再到现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不说是认识上的一个极大飞跃。是的,知识是教不完、学不尽的,再说,今天该传授的知识缺漏了,明天还可以补。但是,学生如果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信心,那么他们明天什么都没有了,包括知识也包括能力,还怎么去超越梦想?那么,我们怎么去营造这样一个天空呢?  相似文献   

16.
“适性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即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自主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启迪他们的灵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完善他们的人性,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当前的学校教育虽然还不能做到完全的“适性”,但是教育者的实践正使这种教育理想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7.
一、认清一个形势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沈建明 《教师》2010,(6):91-91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特殊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体现。本文试就“特殊学生”的情感教育作探析.旨在阐述该教学思维模式的运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促进作用。对“特殊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命价值尊严的基础上,激活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陶冶教育就是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它既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也不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情境之中,通过情境来感化与熏陶学生。它虽没有强制性的措施,然而对学生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品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陶冶教育的氛围内进行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激发他们对美好人生真、善、美的追求。激励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激爱兴趣为先导,发掘潜力为宗旨。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学历史教育隐含一些危机,而造成危机出现的是长期以来历史教育过多的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而忽视了教育的最终目标——“人”的完善。其实无论从社会的需求、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历史教育本身的功能等方面都要求历史教育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创造力、完善其个性作为教育的主方向。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历史教育,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历史教育必须予以重视,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和归属,让他们具备历史发展的眼光而不单纯是历史知识的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