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于1940年6月,解散于1944年12月。1942年6月至1943年5月间,该团在敦煌进行石窟内容调查、壁画临摹、照片拍摄、购买文物等活动。本文主要考证考察团至敦煌的时间、在此考察的成员及其活动,纠正一些回忆录、口述历史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敦煌石窟保护工作六十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简略回顾了敦煌石窟保护工作60年的历程,着重介绍了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敦煌石窟保护工作进入科学保护时期后,敦煌石窟科学保护的基本内容、主要科研成就、及科研成果在实际保护中的运用和效果.特别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积极与国内外合作保护敦煌石窟文物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1940年代王子云率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进行考察,取得丰硕成果,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敦煌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40年代王子云率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进行考察,取得丰硕成果,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敦煌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敦煌研究》是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推出自身学术、科研成果的主要刊物,本文在《敦煌研究》出版100期之际,肯定了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在这20多年时间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其《敦煌研究》在学术界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6.
7.
谢静 《家教指南》2007,(3):24-31
本文利用敦煌石窟中西夏供养人图像,并结合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发现的西夏唐卡、彩色版画等西夏艺术品,对西夏服饰进行了论述和探讨,从而看到西夏党项族在学习接受中原汉族文化的过程中,在保留原有民族传统服饰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中原汉族的服饰制度和服饰样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8.
敦煌石窟     
卢永琇 《历史学习》2008,(9):F0002-F0002
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的总称,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的五个庙石窟。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麓。它开创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营造时逾千年,现存洞窟735个,窟群南北长1680米,分南北两区。至今保存有彩塑2000余尊,壁画45000平方米。是我国最早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窟。  相似文献   

9.
敦煌石窟于阗国王画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阗国王供养人画像等形象作为一类独特的图像出现于敦煌石窟中,文章首先简略交代此类图像出现于敦煌石窟的社会历史背景,即是与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沙州与于阗的特殊关系密不可分。接着从图像学角度对该类图像进行了解读,分别探讨了于阗画像的宗教象征意义和邈真写真特性。最后又分别从供养人画像与洞窟窟主关系、洞窟新题材的出现及其相互关联两个方面就此类画像在洞窟中的性质与意义表明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头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敦煌石窟北朝时期菩萨头冠的考察,划分出束发型、三面冠型、花蔓冠型、三角形(山形)冠型等类型.并对各种类型的源流进行探讨,指出印度、中亚的影响,以及波斯萨珊风格传入北魏平城后再影响到敦煌的史实.  相似文献   

11.
1942年6月—1943年5月,王子云率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在敦煌进行了古迹拍摄、壁画临摹、文物收集等工作。1991年,王子云家属向敦煌研究院捐赠当年绘制的崖面全景图1幅;2000年又捐赠壁画临品41幅、西北写生5幅、1953年拍摄的新疆石窟照片168张;本馆还藏有1953年王子云临摹的克孜尔壁画2幅。本文对其中44件敦煌、克孜尔石窟资料和5幅西北写生资料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12.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壁画是藏区以外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藏传风格寺庙壁画,在藏传佛教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断代意义。该窟壁画中的个 别双身图像不见于传统的藏传佛教造像体系,对壁画双身像身份的确定,有助于对整个壁画 表现的宗教义理、教派传承,乃至于艺术风格和创作年代的判定。作者根据谢稚柳先生《敦 煌艺术叙录》的藏文记音和藏传佛教造像学描述,对壁画中的双身图像进行了初步的辨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现在通行使用的敦煌研究院莫高窟编号中几处错、漏进行补充说明和订正,避免学术界继续误用。  相似文献   

14.
湛如 《家教指南》2021,(2):21-27
西明寺是唐代长安的重要寺院,西明系统的高僧大德辈出,所属宗派往往以禅宗、律宗、法相唯识宗者居多.同时,在西明系玄奘的许多弟子中,相当一部分门人弟子以"大乘"冠名,如大乘光、大乘灯等.这些大乘称号与大乘佛教为主体的文化之间有何关系,与玄奘本人有何关联,同样,莫高窟中的供养人题记中亦有大乘禅者等.本文以大乘沙门与大乘禅者为核心,讨论两者的关系与学术链接,试图对该称呼的源头来源及彼此的关联得出进展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敦煌隋代中心柱窟有4座,分为两个类型:一是须弥山式的中心柱,包括第302、303窟,中心塔柱形与须弥山造型有关,表现的主题是三世十方佛;第二类是中心柱正面不开龛的大型窟,包括第292、427窟,洞窟前部的三铺佛像表现的是三世佛主题。三佛造像在中国石窟中出现较早,北朝后期华北地区的石窟表现为较典型的三壁三龛窟,敦煌隋代洞窟受其影响,在中心柱窟中也表现出三世十方诸佛的主题。从造型及装饰风格因素来看,反映了敦煌隋代石窟在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印度和中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1年8月出版,洞窟测绘图的绘制,运用了当时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电脑绘图软件绘制.通过第一卷洞窟测绘图的绘制,反映出了敦煌石窟考古测绘图绘制方法、技术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及文化遗产地的数字化工作日益成为文物本体保护和文化弘扬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体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文化遗产地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体感技术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展示敦煌石窟,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结合Kinect与Leap Motion两种体感设备,介绍了体感技术在敦煌数字化展示的几类应用,并简单阐述了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赵蓉 《家教指南》2022,(2):67-80
北凉三窟特指莫高窟第268、272、275窟,三个石窟毗邻相依,被学界普遍认为开凿于十六国的北凉时期。北凉三窟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属于统一规划还是渐次开凿,一直未有相关的具体研究。本文尝试利用石窟考古报告数据,分析北凉三窟的空间占位和空间改造现象。同时,将三个石窟中存在的重修重绘纳入考古层位学研究视野,动态把握由这些现象反映出的石窟本体受到干预的时间递进关系,进而对北凉三窟的开凿次第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北凉三窟目前的面貌是渐次开凿的结果,第268窟前半部最先开凿,其次开凿第275窟及第268窟后半部,再次是第272窟,最后对第268窟进行了扩建,三个窟相继进行开凿、扩建,并很有可能于西凉至北凉统治敦煌时期渐次完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佛教经典中的法供养——佛经供养观念,指出大乘佛教对法供养特别重视,由此形成了诸种供养法供养为上、为最的观念,并利用佛教史籍考察了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佛经崇拜现象的演变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藏经的来源、结构及其封闭都与佛教法供养活动密切相关,是法供养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