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咨询台     
佳平 《山东教育》2008,(1):110-110
请问,应该如何给孩子用物理方法退烧? 退热时,不一定要求将孩子的体温控制在37℃以下,只要不超过38℃就可以。常用的物理降温法有冷水袋或冰袋冷敷法以及用酒精或温水擦浴法。  相似文献   

2.
刚满周岁的彬彬不明原因地发起高烧,彬彬的妈妈听说用酒精擦浴可退烧,便找来一瓶白酒,在孩子身上一遍又一遍地擦洗开来。不料,不一会儿,小彬彬便变得烦躁不安,面色潮红,频频呕吐,呼吸极度困难。妈妈慌了手脚,急忙将孩子抱至医院。经医院全力抢救,终于好不容易将彬  相似文献   

3.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事倍功半.小儿怎样正确使用感冒药呢? 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相似文献   

4.
发热是以体温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儿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发热又分为低热(腋温37.5℃-37.9℃)、中度热(腋温38℃-38.9℃)、高热(39℃-41℃)、超高热(超过41℃).小儿正常体温的范围为腋温36℃-370C、肛温36.5~C-37.5℃.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低0.4℃,口温比肛温低0.3℃左右.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寒冷损伤综合症,是新生儿期常见多发病,由于血液循环障碍,毛细血管痉挛,损伤,渗透性增加,血液浓缩,粘稠度增高,导致血液微循环障碍,酸中毒,皮肤及皮下组织硬肿、水肿,多脏器功能损害,尤以脑肾心肺胃肠损害严重,常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而死亡。临床观察发现,在常规复温、保温、抗炎、扩容、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韭菜擦浴可有效治疗新生  相似文献   

6.
钟华 《生物学教学》2005,30(1):M003-M003
高三<生物>选修教材"体温调节"一节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对发烧的病人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降低病人的体温?教材给出的答案是采取用酒精擦试直接降低病人体温的办法.很多学生出现了问题:小时候自己发烧的时候,大人们为什么都叫捂上被子呢?还说捂了被子,就会出汗,从而达到退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小儿的正常体温:肛温波动于36.9℃~37.5℃之间,舌下体温较肛温低0.3℃~0.5℃,腋下正常温度为36℃~37℃。当体温超过正常体温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临床上按体温高低分四类(均以腋下温度为标;隹):低热为〈38℃;中热为38℃~39℃;高热为39℃~41℃;超高热为〉41℃。  相似文献   

8.
钟华 《生物学教学》2005,30(1):M003-M003
高三《生物》选修教材“体温调节”一节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对发烧的病人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降低病人的体温?教材给出的答案是采取用酒精擦试直接降低病人体温的办法。很多学生出现了同题:小时候自己发烧的时候,大人们为什么都叫捂上被子呢?还说捂了被子,就会出汗。从而达到退烧的目的。学生们鉴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教材的答案提出了质疑。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先得分析发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小衡 《母婴世界》2013,(10):34-35
高热惊厥(俗称高烧抽风,简称FC)是儿科最常见的急诊之一,多发生在6个月-3岁小儿。约2%-4%的儿童出现过高热惊厥,其中半数发生在1-2岁之间。典型病例都是先热(测量体温38.5℃--40℃或更高)后惊厥(在发热初体温上升时出现)。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小时内,在体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意识丧失,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10.
服用治疗菌痢、肠炎的常用药物痢特灵后,再饮酒,会出现心跳过速、腹痛、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为痢特灵能使乙醛降解受阻,从而引起中毒。在服用痢特灵后不仅不要饮酒,而且不要用酒精做皮肤消毒或酒精擦浴。尤其是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病患者。  相似文献   

11.
浴婴图是古代美术创作的题材之一,这种画作深受古今人们的喜爱。一些研究者在对浴婴图的内容进行分析时,往往引证民俗学中古人对于小儿"洗三"习俗的重视,来说明浴婴图所描绘的情节及目的,一些研究古人文化生活的文章,也乐于将历史上的浴婴图拿来比附古人的婴儿沐浴风俗习惯,本文通过对历史存留至今的几幅浴婴图进行考辨,认为这些说法欠妥,浴婴题材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收藏,恐怕还在于它的寓意及带动观者回忆美好童年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小儿发烧是常有的事,家长们应正确对待。当你与健康小儿皮肤接触时,你会感觉到他的体温与你大致相同。如感觉发烧,你应拿一支体温计小心地夹在孩子的腋窝下约5分钟,如体温在35.5—37℃之间,属正常范围;体温在37.5—38.4℃,则属低热;38.5—39℃,为中等发热;39.1—40.4℃,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发烧是  相似文献   

13.
宝宝特别容易出现高热[超过39℃],不少家长也知道这是宝宝身体所发出的一种警报,但带宝宝到医院看病时,向医生、护士叙述的宝宝体温往往是瞬间体温的数值,而往往忽略小儿发热期间体温变化的趋势,也就是发热的类型。如何正确量体温,检查体温的变化,可以为判断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家有发烧儿     
一般来说,婴幼儿的体温在35℃以下叫作体温不升,在37℃以上称为发烧。孩子生病发热,虽然是一种生理防御现象,但过高热和长期发热则可增加体内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消耗,造成人体循环、神经、内分泌、消化等系统失调,尤其是过高热还易引起小儿抽搐。抽搐对大脑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做好发热宝宝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家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做:让孩子注意休息。发热时全身代谢活动增快,消耗增加,而休息则可减轻身体的负担,有利于早日康复。减少衣服。成年人发热时会觉得身上发冷,一般要多加衣服或用被子捂住发汗,婴幼儿却不宜。婴幼儿主要依靠皮肤…  相似文献   

15.
当宝宝进行了空气浴、日光浴的锻炼后,可以开始水浴的锻炼。水浴锻炼是利用体表温度和水温之差来锻炼宝宝的身体,一年四季均能进行。水浴内容一:温水浴宝宝出生后,脐带脱落并创面长好就可以进行温水浴了。温水浴时的室温应在26℃~28℃。每次温水浴的时间应为7~12分钟,夏天可每日2次,冬天可每日1次,注意保持水温。每次浴后,可用相对  相似文献   

16.
现行《生理卫生》教材在“新陈代谢”一章,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把发热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低热(38℃以下)、中等热(38—39℃)、高热(39—40℃)和超高热(41℃以上)。按照这样划分,40.5℃既不属于高热,又不属于超高热,究竟属于哪个档次呢?可见课本中对发热类型的界限划分还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据有关医学资料表明:其正确的划分方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满月后,就可以在家中练习游泳了,6-7个月的婴儿可开始用温水或冷水擦浴,平日用冷水洗手和脸。2岁以上的幼儿可逐渐培养用冷水淋浴,夏天甚至可以在室外淋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各种浮法玻璃擦锡装置的结构、功能、使用情况及制作成本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种结构的优点和不足,对今后擦锡装置的使用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幼儿的中枢神经调节功能差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皮肤汗腺发育还不完善 ,体温调节功能很差 ,因此 ,非常容易发热。发热是人体一种防御机制适应内外环境的代偿性反应 ,但是 ,发热特别是高热(39℃以上)持续过久 ,就会对小儿健康产生威胁。发热时 ,人体内各种营养代谢增加 ,耗氧增多。据观察 ,体温每升高1℃ ,基础代谢就增加13 %。发热同时还影响消化功能 ,使消化道分泌减少 ,消化酶活力降低 ,胃肠蠕动减慢 ,食欲不振 ,甚至发生腹泻、脱水。由于高热时身体需要加快散热 ,因而心跳加快 ,心脏负担加重。高热还会使大脑皮质兴奋 ,出现烦躁、…  相似文献   

20.
徐掌"擦大钹"因其恢宏的气势、壮观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声响的本体特征而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擦大钹"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而对掌握与传承"擦大钹"的传承人及群体的关注,应是保护与传承这一舞蹈系统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