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羽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这个形象的塑造上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对“义”的过分渲染,使关羽性格矛盾重重,导致了人物性格的分裂。对关羽的神威和战绩夸张过分,以致写英雄末路时显得突兀,使人物性格的发展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在写关羽败亡时,过分强调了“数”,淡化了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就整体而言,关羽形象还是一个类型化、道德化的化身,成功之处是写了失败的英雄,最大的遗憾则是性格分裂。  相似文献   

2.
动画形象需要鲜明的性格,而鲜明的性格要靠动画制作者运用高超的制作艺术塑造出来。如何把握这种塑造艺术?在性格与环境的冲突中塑造动画形象,要兼顾动画形象的多侧面,把握好性格与环境、性格与性格以及性格自身的内在冲突之间的关系,因为三者时疏时密的交织,能使动画形象的性格更加丰满和生动。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平话>中有以下描写:汉帝外孙刘渊把晋怀帝抓获,处死在刘禅庙前,并以此祭祖.不久,晋国灭亡,刘渊即汉帝之位,全书至此告终.这与<三国志演义>的结局有所不同. 刘渊是五胡十六国之汉的建国者,在北齐·魏收的<魏书·匈奴刘聪传>中有所记载(刘聪为刘渊的儿子).唐·房玄龄等的<晋书>中有传.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三国志平话>的结尾是根据<晋书>编写的.<晋书>有两、三种建安坊刻的宋元刊本存世.但是,<三国志平话>的"编者"不仅仅是依据<晋书>,还依据以<晋书>等改编的<资治通鉴>乃至<通鉴记事本末>编写了<三国志平话>的结尾部分. <三国志平话>的"编者"还从<晋书·刘元海(刘渊)载记>中把龙神的因素加到关羽的形象中.起初,关羽和刘渊的形象是表里一体的关系.在<晋书>的刘渊形象中,以发现玉玺这一情节为关键,早已被注入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中的关羽形象.归根结底,刘渊的须及爱读<春秋左氏传>的因素从关羽形象中袭出,而关羽的龙神因素则从刘渊形象中获得.  相似文献   

4.
作为英雄神的关羽,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崇拜,而元代尤甚。元代关羽崇拜不仅表现在官方或民间对之的顶礼膜拜上,同时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元杂剧中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亦可明证。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关羽并无绝伦超群之处。宋元以来,在统治者的提倡之下,关羽崇拜之风日盛,明清时期到达顶峰。宋元时期关羽形象的演变以及明清时期关羽形象的诠释与关羽崇拜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现象,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7.
8.
《单刀会》 ,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是元代伟大的剧作家、我国戏曲的奠基人关汉卿的著名历史剧。元杂剧是我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在舞台演出方面和文学剧本的创作方面 ,较之以前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格局、程式和体制。这个时期从事文学剧本创作的人 ,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多 ,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剧作家 ,产生了一大批出色的作品。在众多的作家中 ,关汉卿是杰出的代表 ,他的作品“就质与量而言 ,在同一时代的作家中 ,”是“不能不推其首屈一指”的。在关汉卿的杂剧中 ,如果说《窦娥冤》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杰出代表作 ,那么《单刀会》便可以看成是描写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了。本文仅就《单刀会》中关羽形象的塑造谈点浅见。一元杂剧文学剧本的体制 ,一般是四折一个楔子。折 ,相当于现代剧的幕或场。《单刀会》共有四折 ,没有楔子。剧本写的是鲁肃索取荆州的故事。三国时期 ,吴国大夫鲁肃为了索还荆州 ,准备赚取守将关羽过江赴宴 ,席间勒逼他归还荆州。关羽洞察敌方的诡计 ,但还是大无畏地单刀赴会。宴席上 ,关羽威风凛然 ,机智勇敢 ,豪气逼人 ,终于以自己的威武和正义慑服了鲁肃 ,全身而回 ,保卫了蜀汉的利益。剧中着重描绘...  相似文献   

9.
“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塑造了杜十娘——一个沦落风尘却又绚丽夺目的妇女形象。万种柔情化流水,明珠美玉投盲人。一代名姬葬鱼腹,千古风流也不惭。冯梦龙引时人评语赞其为“千古女侠”,的确,作者以生花妙笔对杜十娘这一形象进行了成功的艺术塑造。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倾其毕生心血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真可谓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究其人物塑造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善于把人物置身于事件的舞台中心,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羽本纪》一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这么说,读司马迁的传记作品,就像在看一场富有矛盾冲突的戏剧。  相似文献   

11.
纵观整个20世纪,读者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关羽形象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诠释,从而使关羽形象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少文人出于"革命"目的,否定关羽,鲁迅则能以客观的态度解读小说;建国初期研究者讨论最多的是关羽的"义",或肯定或否定,多是政治上的阶级斗争为纲在文学领域的延伸;新时期以来主要从文化和宗教角度对关羽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纵观整个20世纪,读者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关羽形象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诠释,从而使关羽形象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少文人出于"革命"目的,否定关羽,鲁迅则能以客观的态度解读小说;建国初期研究者讨论最多的是关羽的"义",或肯定或否定,多是政治上的阶级斗争为纲在文学领域的延伸;新时期以来主要从文化和宗教角度对关羽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里,说《三国演义》“描写过实”,“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此说一出,六十多年来一直为诸多学者承袭引用。有的学者认为,《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形象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缺乏纵横诸方面的发展变化,处于古典式的和谐与静穆状态,因而都是“类型化典型”。这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既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又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似的作品,具有及其博大而深厚的内涵和光芒四射的艺术成就.它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即是主要成就之一.三国演义总共写了一千二百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大约一千人.堪称古代小说中写人物最多的名著.书中人物或奸或善或英武或苟且,良莠并存,神形各异.作者呕心沥血地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流传千古的典型人物,为后世人物形象的塑造树起了一面鲜亮的旗帜.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倾其毕生心血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真可谓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究其人物塑造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善于把人物置身于事件的舞台中心,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羽本纪》一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在民间祭仪剧中,关羽这位三国历史名将成了百姓所企盼的神的形象和力量的表现.通过与历史故事相结合的祭仪剧的表演,百姓觉得自己心中的神就是舞台上的样子,戏曲舞台也就是神力活动的场所,这也就是祭仪剧中关羽形象的民俗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时有如下评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慨,时时如现矣。”本文从分析鲁迅的这句话出发,具体分析了罗贯中在塑造刘备这个人物形象时的得失,认为作者在塑造刘备这个人物形象时整体上是成功的,但也确实存在着“长厚而似伪”之嫌。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分析安娜悲剧式命运的形成,以及悲剧气氛的营造与产生的效果,从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入手,分别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总结悲剧形成的原因,从而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简要的分析,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席东京 《文教资料》2009,(18):40-41
自古以来,关张二人一直是文人侠士倾慕非凡的英雄,人们往往陶醉于他们光辉的形象,有时却忽略了他们背后的故事,本文试图讲诉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关张二人的形象特点的关系,深入探讨关羽,张飞二人在相似的境遇中做出的不同反应和导致相似境遇的不同的原因,借以分析二人的性格差异,并最终从两人的结局上分析出导致相似结局两人迥异的性格缺陷和相同的精神目标.  相似文献   

20.
综观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形象的研究,多是从“宗教恶势力代表者”和“禁欲主义牺牲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没有把他视为一个统一体加以解释。本文则从这个角度来加以阐述,分析克洛德形象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