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了不同的对华政策。先后采取了“避免介入”、“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扶蒋反共”政策。“避免介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怂恿了日本的侵略行为;“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政策增强了中国的抗战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大大增强了国民党政府对美国的依赖;“扶蒋反共”政策为战后中国政治留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2.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美国对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采取了敌视和对立的立场。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华,为中美邦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后经过多方谈判,直到一九七九年,才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中美两国为什么会在这么长的时间断交?追本溯源,症结所在就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它的后期,美国执行了一条错误的对华政策。正如《美国十字军在中国》一书的作者迈克尔·沙勒所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间,美国对华“制定了一项不幸的政策”,并“把  相似文献   

3.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这是美国制定各种对外政策的原则。近代以来,美国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各种对华政策,也是以维护和扩大其在华利益为主导原则的。 1840年以后,当英、法、俄、日等帝国主义使拥有独立主权的,封建落后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殂民地国家的过程中,美国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丑角。如强迫中国签订《中美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在美国的罗斯福政府和中国的蒋介石政府结为盟友共同抗日以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三次转变--从中美同盟初期的"联蒋抗日"到抗日危急关头的"压蒋联共"直至抗战后期的"扶蒋反共",每一次的转变都是与美国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前途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轨迹,将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分为“不干涉”、援华制日、全面援华抗日三个阶段进行剖析,以揭示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的经济,为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当时,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以农为主,兼顾多种经济,调整工厂布局,促进大后方工业发展;发展经济市场,开展多边贸易。  相似文献   

7.
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唤起国人对60年前我们民族所经历的痛苦与屈辱、抗战胜利艰辛与奋斗的回忆,本人撰写了这篇文章,主要论述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克服严重经济困难,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方针、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的经济建设,是我党战胜严重困难的伟大创举。它支持了长期抗战,促进了边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提高了党的威信,改善了党政军民关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批经济工作干部,从而为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边区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毛泽东思想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具有明显的局部、单一与不成熟的特征,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而言,这一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奠定了基础,也影响到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担负着抗日总后方的任务。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的军民自力更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对边区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建设,把一个地瘠民贫,经济文化落后的陕甘宁边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政府曾以优惠条件向中国提供了多次易货借款,给了中国抗战以很大的支援。这笔援华借款总额到底是多少?我国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史学界不少人持“四亿五千万美元”的说法。如李新等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稿》、徐元冬等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黄元起主编《中国现代史》、龚古今、唐培吉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稿》等书。其根据很可能是彭明的《中苏友谊史》,因为彭明在这部书中列举了五次借款数字:1938年的两次共一亿美元,1939年为一亿五千美元,另两次是在1940年7月和12月,分别为一亿五千万美元和五千万美元,总和为四亿五千万美元。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华北及东南大部地区被口军侵占,国民党统治中心转移到西南。西南、西北地区原来工业落后,交通不发达,加之战时环境不同于平时,国民党政府实行一种战时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上有新的规定和调整,因此,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情况较之战前有很大不同。有一些复杂的问题很值得研究。例如,官僚资本在这一时期是怎样膨胀的,它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它怎样受到限制和束缚;通货膨胀究竟到  相似文献   

13.
1937~1945年日本大规模武装入侵中国,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生产力,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也打断了正常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地的经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和美国的外交活动;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至今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和中国国内抗战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对华政策也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围绕美国的战略利益。前期有利于中国抗战,后期则不利于战后国内的团结.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给予中国抗战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又扶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削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随着同盟国与轴心国力量对比的消长,中国国共两党抗日政策的变化,尤其考虑到美国的自身利益,美国的对华政策由中立转向结盟。执行“中立法”的前一阶段纵容侵略,后一阶段实行“以华制日”策略;与中国结为同盟后,其政策又由“援蒋”发展到尝试“联共”,但抗战胜利的最后阶段又施行“扶蒋反共”政策。本文着重就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多变性及其变化的原因作客观、科学的剖析,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美国对华外交的实质,对我们把握与正确处理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的中美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抗日战争前期,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了保守的“中立”观望态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国抗战事业给予支持与合作,让中国军队牵制日本陆军主力,减轻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断胜利,美国又实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帮助蒋介石夺取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在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中立、结盟到“扶蒋反共”的演变;其每一步都是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的。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借款协定》与中国的国际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借款协定》是“珍珠港事变”后两国政府所签订的政治性贷款协定。美国出自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不得不给中国5亿美元贷款。在商谈借贷期间,中国敢于对美国企图控制中国军队的“建议”说“不”,敢于对美方的协定草案中某些有损中国主权的措词说“不”。美国高层人士在言谈中钦佩和尊重中国,美国需要中国继续战斗,美国又害怕“失去”中国。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和物力,赢得了美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尊敬,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梳理,着重从“平均地权”思想的灵活运用、“节制资本”、经济与财政的关系、节约支出以及主张利用外资等五个方面展开述评,指出这些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沦陷区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奉行“以战养战”的侵略政策,采取“适地适产”方针,对山东沦陷区农村经济进行了疯狂的摧残和掠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日伪政权制定多种农业开发计划,组织农村合作社,采取贷放款项、发放物资等手段加以推广。然而由于侵略战争的巨大耗费,占领区生产环境的恶化,以及广大民众的反抗,其开发计划屡屡受挫,无法有效实施,开发遂演变成征发、征用。由此,农业生产要素日益残破,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