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三维运动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9名举重国际健将比赛条件下抓举同等杠铃重量时成功与失败的18次试举技术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优秀运动员特定负荷下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技术特点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动作的时空特征来看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伸膝提铃阶段合加速度矢量方向具有显著性差异,成功试举时提铃用力较均匀,而失败试举时运动员对杠铃不稳定作用力的方向是造成试举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就是为解决举重比赛成功率偏低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张国政两次重大比赛的实例,运用个案分析法和理论与实践资料分析法,对选定试举重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分析结果认为,选择好第一次试举重量是重大比赛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战术.而对训练实力、赛前实力、比赛临场实力的认识和区分第一次试举与第二、第三次试举实力的各自特点则是选择好第一次试举重量的前提.同时,还要熟练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竞技状态水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举重比赛的长期实践和研究总结,大多数教练员均认识到在当今国内外重大比赛中,选择好第一次试举重量是十分重要的。比赛中第一次试举重 量要得过高,导致第一次试举,甚至是第二、第三次试举失败的实例比比皆是。第一次试举重量要得过低,导致第二、第三次试举重量不好要、不好举,成功率也很低,不能充分发挥本人比赛实力水平的实例也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4.
举重比赛战术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第一次试举重量第一次试举重量在比赛中非常重要,它首先要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之上,要确保第一次试举成功。否则,就将失去竞争机会。在第一次试举重量中战术应用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5.
举重比赛规则规定,抓举和挺举两项标准举法各有三次试举(破记录有第四次试举,但不计总成绩)。正确而成功地利用这六次试举,对于运动员发挥最大潜力,取得优秀的成绩,以及合理运用战术,战胜对手,赢得胜利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国际国内的举重比赛中都不乏正确运用战术,达到很高成功率的事例。但也常见战术失当,成功率很低,其至完全失败的现象。自从一九七七年一月一日生效的国际新规则规定每次试举的准备时间由  相似文献   

6.
举重比赛规则规定,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各有三次试举(破纪录有第四次试举,但不计总成绩)。正确而成功地利用这六次试举,对于运动员发挥最大潜力,取得优秀的成绩,以及合理运用战术,战胜对手,赢得利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国际国内的举重比赛中,都不乏正确运用战术,达到很高成功率的事例。但也常见战术失当,成功率很低,甚至完全失败的现象。自从一九七七年一月一日生效的国际新规则规定每次试举的准备时间由三分钟缩短为两分钟后,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前言举重比赛按规则规定抓举和挺举各有3次试举机会(破纪录有第4次试举但不计算总成绩)。在比赛中能否正确合理利用6次机会,对于发挥运动员成绩,赢得比赛的胜利,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比赛中,运动员试举成功率低是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队近年来在比赛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试举成功率的高低,在某种情况下,往往是决定胜败的主要原因。比赛中成功率的高低,又与教练员、运动员的比赛经验、赛前训练、技术掌握、临场发挥等诸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合理地确定第一次试举重量 经几年观察比赛统计证明:运动员突出地发挥最佳运动成绩,必须具备较高的试举成功率做保证。成功率若高会给以后的比赛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增强克服困难战胜对手的信念。否则,会产生不良因素,导致一个时期内总是担心自己在竞赛中,试举是否成功。为此,提醒教练员,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应当根据以往比赛最佳运动成绩的发挥和试举成功率,结合平时的训练最高成绩,赛前的技术状态.  相似文献   

9.
廖继光上挺动作的成败对比及半蹲式接铃技术要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七日在杭州举行的第十七届亚洲举重锦标赛75公斤级挺举比赛上,我国优秀运动员廖继光在第二次试举中成功地举起了185公斤,打破了当时的全国记录。在第三次试举中,廖继光试举190公斤向亚洲记录冲击。但是在完成上挺动作时,上肢将杠铃举过头顶之后,由于下肢没能支撑住,致使动作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下肢支撑不住呢?在廖继光采用的半蹲式接铃技术中,下蹲动作应如何完成?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廖继光上述两次试举的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举重比赛上,一大批朝气蓬勃的新苗脱颖而出:甲组52公斤级广西的黄喜良第一次试举便打破青年全国纪录,第二次要求试举世界纪录的重量,他的总成绩可列一九八五年世界锦标赛第三名;广东队的何灼强、叶焕明、曾国强等也都达到世界水平;更可喜的是过去少数几个队垄断前三名的局面被打破。这次27个队参加比赛,有20个队有  相似文献   

11.
今年四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举重个人比赛中,参加青少年组比赛的运动员共89人,在挺举267次试举中,成功135次(占50%强),失败132次(占50%弱)。在抓举267次试举中,成功149次(占56%弱),失败118次(占44%强)。成年组比赛运动员共103人,在挺举309次中,成功158次(占51%),失败151次(占49%)。在抓举309次中,成功160次(占51.7%)、失败149次(占48.3%)。从这些数字看出,无论是青少年组或成年组,抓举、挺举的失败次数几乎占全部试举次数的一半。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当然造成失败的原因很多。由于技术动作上的问题造成失败,这种分析已经很多,这里就不再谈。由于力量不足,特别是爆发力量的不强,  相似文献   

12.
前言近年来,在举重比赛中试举成功率偏低,它将影响运动员正常发挥水平和创造新纪录。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举重比赛经现场调查,经统计;全部比赛总试举600次,成功323次,其成功率达到53.83%;失败277次,失败率为46.17%,还有个别级别的成败比例差距更大。所以,就这个问题加以分析研究,供广大运功员和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作参考,以期参赛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举重比赛规则规定,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各有三次试举。正确而成功地利用这六次试举,对于运动员发挥最大潜力,取得优秀的成绩,以及合理运用战术,战胜对手,赢得胜利,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国际国内的举重比赛中,都不乏正确运用战术,达到很高成功率的事例。但也常见战术失当,成功率很低,甚至完全失败的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选定试举重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举成功率低,这是近几年来我国举重比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试举成功率的因素很多,例如赛前训练、准备活动、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心理因素、试举重量等等,然而影响试举成功率的直接因素却是试举重量。运动员的试举重量应该根据其平时(特别是赛前一个月)的训练最高成绩、体力好坏、技术稳定性、竞技状态、心理因素、比赛经验、是否减体重以及对手情况等各种客观因素,综合起来慎重地研究而定。选定试举重量这是主观的东西,然而其依据却是客观存在着的。因此,试举重量选得是否合适,就看我们的主观判断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符合了就能够使运动员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当然成功率一般也就比较高;反之则否。如何选定两个动作总共六次的试举重量呢?确定试举重量是否存在一些客观规律呢?本文主要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和国际举重比赛的统计分析,企图探讨某些客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举重比赛的胜负,除了取决于运动员的临场发挥,还取决于教练员临场指挥的正确与否,临场指挥正确,运动员则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比赛的主动权;而一着失算,很可能一败涂地,名落孙山.特别是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教练员的指挥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知己知彼,是实现临场正确指挥的前提教练员只有深入了解己方和对方运动员的各方面情况,指挥工作才有预见性.对于己方运动员,教练员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第一,赛前的训练情况.这是制订试举战术(试举重量)的主要依据.赛前训练好、技术合理、成功率高,就可以适当提高第一次试举的重量;反之,则应适当减轻第一次试举的重量.第二,升降体重的情况.如果己方运动员要控制三四公斤,甚至更多的体重,那么,还象正常情况来要求,肯定是不现实的,搞不好就会“砸锅”.第三,运动员的心理及思想情况.对于心理素质稳定,有拚劲的运动员,可  相似文献   

16.
第33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于1979年11月3—11日在希腊举行。有17个国家的200多名运动员参加这次比赛。在52公斤级的抓举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吴数德和苏联运动员沃罗宁的成绩同为110公斤。他们赛前体重也同为52公斤。故赛后再次称量体重。由于吴数德的体重比沃罗宁轻,故获得抓举第一名,并打破该级青年世界纪录。这一级比赛结果,苏联的奥斯门那里耶夫和沃罗宁以及匈牙利的赫鲁恩三者的总成绩同  相似文献   

17.
从近两年的几次全国举重比赛及去年两次参加国际举重比赛的情况看来,我们的运动员在抓举中,显得稳定性不高,成功率较低,打零的不少。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方面的、训练方面的以及比赛试举战术方面等等。下面着重从抓举  相似文献   

18.
1.在第二、三次试举时给杠铃增重的战术方案在专门的文献里,对第二、三次试举时给杠铃增重的战术问题尚缺乏研究。根据布舒耶夫(1963)的观点,在第二次试举时杠铃的重量应增加5公斤,而在第三次试举时增加2.5公斤,也就是举重比赛规则所允许的杠铃重量的最低增加量。鲍日科(1967)认为,在第二次试举时杠铃的重量应增加7.5或10公斤,而在第三次试举时则应增加2.5或5公斤。我们多年的研究和观察证明,最近几年来,在有世界上最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参加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种用不太大的重量  相似文献   

19.
该比赛于1992年11月26日—11月28日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比赛的裁判工作。现将比赛中本人观察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处理方法介绍给同行们。1 临场执行裁判员的判决尺度1.1 对场上运动员试举出现明显错误的判决:当运动员试举出现提肘之前横杆触及胸部,肘、上臂触及大腿或膝部,臀部触及举重台,两次预蹲,两次点名之后运动员超过所规定的试举时间等现象时,临场执行裁判员都能果断地判该运动员试举失败。  相似文献   

20.
赛前心理状态对举重比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重比赛是个人项目,受比赛环境、试举、次数与时间、裁判规则、竞技对象等的限制,成功与失败只在一瞬间。平时训练水平有的相当高,但比赛时不一定发挥出来,因此要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光靠体力、技术还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赛前如何掌握、调整好心理状态是一个关键。 1、分析与讨论 举重比赛与平时训练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