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美国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目标直指“中国制造2025”计划,认为该计划有可能威胁美国未来的技术霸主地位。“中国制造2025”提出于2015年,是我国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而提出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规划,涉及的十大重点领域无不属于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了中国工业下一个十年计划,目的是将我国传统制造业要实现"智能化"和"服务化"升级转型。图书馆服务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从协同合作、馆员综合素质、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能力、整理资源等方面,归纳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6)
"工业4.0"是以智能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我国规划用三十年时间建造成世界强国,"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产业借鉴德国"工业4.0"的战略方针,结合中国制造业现有的行情,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方面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而采取一些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项目汽车领域的相关研究,系统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中"汽车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研究情况,结合汽车强国模型的十大核心指标,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汽车产业未来30年的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重点理清了汽车强国的总体思想、战略目标以及实施路径与相应的技术路线,以期为中国建设汽车强国提供明确的战略指引。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和信息化方法的迅速发展已经推动了下一代制造技术的巨大进步。今天,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潮。在2013年,在德国政府确定作为其2020年高技术战略行动计划的一部分的10个"未来项目"中,工业4.0项目被认为是德国建立自己作为集成产业领导者的一项重大努力。2014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了十年国家计划"中国制造"2025,旨在将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2025是全面提升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中国工业的一项举措。本文简要介绍了近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工业4.0中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16)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大大刺激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们在机械自动化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具有不小的差距,本文立足机械自动化控制现状,基于实际情况,对机械自动化控制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国家已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上也呈现出越来越快的状态,同时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各个领域逐渐得到了突破,其中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给机械制造产生强大促进作用,并且使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效率上得到快速提升。此外我们国家作为制造业大国,一方面要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另外还要推动这项技术的实践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生产效率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也为中国制造2025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规划是国民经济的大课题,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是保证中国制造2025顺利实现的关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在中国制造2025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校企合作典型问题,分析探究强化产教融合,注重工匠精神培养的职教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石墨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应用潜力非常广泛的碳材料,凭借优异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被《中国制造2025》列为战略前沿材料之一,成为"十三五"新材料领域的重点发展对象。"我们将以创新驱动为先导,打造世界级石墨烯生产和应用基地,推动广西‘2025中国制造’产业升级。"国际知名电化学专家、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制造业未来十年的发展纲领和顶层设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于近期终于揭开了面纱.该规划旨在加快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不仅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还强调10大领域实现突破发展.作为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的农业装备位列其中. 由于市场普遍认为“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利好中国制造业,因此该规划在出台前已经引发了市场资金的多轮爆炒.据统计,自3月份以来相关概念股中,星光农机涨幅高达242.42%,新研股份涨201.94%、江淮动力上涨106.04%,吉峰农机、苏常柴A、一拖股份涨幅也超过了20%.  相似文献   

11.
综合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法,构建了技术路线图文本评价层次,以《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战略技术路线图》、《美国机器人路线图》、《欧盟机器人2020路线图》和《日本机器人新战略》为研究对象,从制作团队、文本设计、技术水平和政策改革4个维度开展了中外机器人制造技术路线图文本设计评价。研究发现:在制作团队、文本设计和技术水平质量上呈现出"欧盟美国≥日本中国"的趋势,而在政策改革质量上则为"日本中国美国和欧盟"的趋势。基于此,提出了完善和优化中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智能制造人才是"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要求。本文基于工匠精神对智能制造类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7)
"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环节是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围绕这些关键环节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从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出发,分析并说明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先进制造技术助力"中国制造2025"。结合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培训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基于逆向建模技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高职机电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谈及我国的人工智能,就不能不提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制造2025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着重发展人工智能的几个计划之一,该计划的核心研究就是中国的人工智能的研究。回顾智能制造的发展史,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智能制造还是一页白纸,这段空白是我智能制造输在了起跑线上,落后西方发达国家甚远,当我国意识到科技的力量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走过了很长一段路,如果就这样承认自己的失败,那么就不会有今天我国智能制造的飞跃发展了,没错,尽管实力悬殊,落后太多但是我国并没有放弃智能制造这一发展方向,反而激励自己去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接下来让我们来就目前的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发展方面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军工集团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承接单位,在军工集团开展国产化替代,建立自主可控体系是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目标的基础环节。围绕该体系的建设问题,从战略规划层面提出了建立产品技术体系、重大工程体系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并讨论了操作系统在体系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已由国务院于今年5月8日公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范式的嬗变,分析了"互联网+"助推"中国制造2025"和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综合动因和现实必然,探索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融合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实现途径,剖析了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外向结构、内向结构和系统结构,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区域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和以创新绩效、创新网络及创新群落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建立了一整套"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综合治理策略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眼下,中国制造正在体量上傲据全球之冠,在质量上正以《中国制造2025》为蓝图,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前沿高端。但制造业的提升并非短期工程,要实现世界制造强国之梦,必然要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颁布,为中国未来十年制造业发展绘制了蓝图,其中创新驱动发展仍作为战略实施的首要方针,处于核心地位。关于创新驱动在"中国制造"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学界、业界已有很多论述,在此,笔者仅探讨"中国制造"应采用的几种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第一,必须重视"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成果,并实现商业化的过程。原始创新的根源在于基础研究,来自科学研究的历史积累和科技人员的天才发挥,是一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的达成光伏组件行业生产计划与生产执行闭环,满足定制化生产及产品全流程追溯的需求,需要考虑通过将ERP系统与MES系统进行集成,打通生产的整体数据流转,实现业务闭环。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两化融合打下基础。本文主要从两者关系,业务流程还有交互架构机制三个方面探讨此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而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是其发展的起点,云制造模式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正在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中试用。根据动态能力研究框架提出了云制造对制造业集团企业绩效影响的机理模型,通过跨案例分析云制造模式应用效果,验证模型并提出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