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马里亚纳海沟,全球最深的海沟,它像一座在海底倒立的山峰,最大深度"挑战者深渊"相当于珠穆朗玛峰顶叠加一座西岳华山的海拔高度,是已知海洋的最深处。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坐底"挑战者深渊",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在世界上首次同时将3人带到海洋最深处。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奋斗者"号,中国深潜人用劈风斩浪的数十年,矢志创新,一次次挑战着深海科技的制高点,书写着一幕幕深海传奇。  相似文献   

2.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3.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4.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5.
唐承革 《百科知识》2013,(15):26-27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2013年6月10日,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又起航了,它将执行为期113天左右的航海任务。自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已先后进行了1000米、3000米、5000米级的海试,并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6月,"蛟龙"号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度,打破了日本深潜器6527米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  相似文献   

6.
紧随"蛟龙"再探海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7月5日电"蛟龙"号今天取得了在海山区的最大成果,获得了各种生物与岩石样本。下潜人员为傅文韬、张同伟、冯东。"蛟龙"号今天最大下潜深度为3616米。本次下潜,"蛟龙"号在古火山口内部巡航作业,不仅拍摄到了火山熔岩、铁锰结核分布区和大量深海生物,而且采集到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孙波日前向媒体透露,2013年该集团公司将加快推进"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实际应用工作,使之早日造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孙波在该集团公司1月15日举行的2013年工作会期间介绍说,"蛟龙"号下一步将应用于海洋工程等领域,如针对海洋石油装备进行水下维修工作等。  相似文献   

8.
冯源立 《百科知识》2012,(18):21-22
正科学家在3000米以下的海底工作、生活,是好莱坞大片里曾出现过的场景,但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幕也可能在我国实现。在陆海空天四大空间中,海洋是地球上远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下五洋捉鳖"的难度不亚于"上九天揽月"。"蛟龙"号下潜7000米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  相似文献   

9.
正前段时间,大洋深处热闹非凡,各路探海英雄频频刷新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挺进蓝海的纪录。4月20日至30日,备受瞩目的当前中国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先后下潜4次,包括2次功能性验证下潜和2次实验性应用下潜。作为我国的"深潜明星","潜龙三号"在深海小试身手后又展现了哪些过人本领呢?  相似文献   

10.
深海是当今国际科学探索的前沿,是世界各国对地球内层空间竞争的热点。而开发利用海洋离不开深海运载装备,拥有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和具备作业能力,是一个国家深海技术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为推动我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我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高科技装备,同时为我国深海勘探、海底作业研发共性技术。2002年,科技部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正式启动了"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其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以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代表着深海高科技领域的最前沿。在刚刚落幕不久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震撼亮相"十一五"科技成就展。上期杂志中我们领略过"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速度后,这一次我们又把目光聚焦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来到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直面项目具体主管——李向阳高工,探求我国深海圆梦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动态     
<正>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深潜科考首次完成历时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潜科考航次,于3月10日返回海南省三亚市。科考共完成了5个热液区及2个异常区的深海水下实地勘察,获得了大量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I0012-I0014
紧随“蛟龙”再探海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7月5日电“蛟龙”号今天取得了在海山区的最大成果,获得了各种生物与岩石样本。下潜人员为傅文韬、张同伟、冯东。“蛟龙”号今天最大下潜深度为3616米。本次下潜,“蛟龙”号在古火山口内部巡航作业,不仅拍摄到了火山熔岩、铁锰结核分布区和大量深海生物,而且采集到了5块火山岩石、3只不同种类的海参、1只苔藓动物、1只海百合,1只深海海绵和8只共生虾,以及6粒铁锰结核,全面完成了下潜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3月20日,"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搭载"海龙"三号、"海龙"11000和"潜龙"三号潜水器,开始了为期45天的2018年综合海试航次。"海龙"和"潜龙"同船亮相是此次科考的一大亮点。作为承担深海探测和开发任务的国之重器,"蛟龙""海龙""潜龙"系列潜水器未来有望同住一"家",携手探海。下面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三龙"的本事有多大。"蛟龙"—"载人"的含金量就是高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我国最深的7062米深潜纪录。如今,历经3年多时间,我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也研制成功并进行了水池试验!这台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将成为继"蛟龙号""深海勇士号"之后的又一"国之重器"。下图中这个外形近似于卵形,同时科幻感十足的大型设备,就是我国新一代万米载人潜水器的真身。全新一代万米载人潜水器也被称为全海深载  相似文献   

15.
"翱翔号"自主变形仿生柔体潜水器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支持下,由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50试验场与昆明船舶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制.2016年"翱翔号"自主变形仿生柔体潜水器通过海试验收(图1)与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标志着我国在仿生柔体潜水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完成具有应用能力的仿生柔体潜水器1?025?m大深度滑扑一体海上试验(图2),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蛟龙"探海,举世瞩目。付文韬、唐嘉陵等首批潜航员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载人深潜英雄"的称号。7月2日,国家海洋局向社会公开选拔6名潜航员学员。那么,想要成为潜航员有哪些具体要求?女性更适合"神舟飞天在太空已经有了中国女航天员的足迹,‘蛟龙’入海也将展现中国巾帼英雄的风采!"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刘保华认为,女性更适合做潜航员,因为她们心细、有耐心、更能保证"蛟龙"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布入水中,"蛙人"解缆完毕。当日7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上离开,缓缓进入水中,向南海深处潜去。这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首潜,也是"蛟龙"号2017年在南海展开的第一潜。本航段主要科学目标,是利用"蛟龙"号载人深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13,(12):18-19
中船重工702所所长翁震平,最近除了"蛟龙"号海试前的一大堆准备工作外,格外关注一样东西:可燃冰。"‘蛟龙’号本身不是目标,科学应用才是目标"6月1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首次赴南海开始试验性应用。翁震平较少谈研发成就,而是更关注研发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重点。"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还有差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众》2011,(10):10-11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分别于2011年7月21日、26日、28日、30日完成了四次下潜试验。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这不仅是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纪录,更意味着中国在深海探测能力上有了重大提高,这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范围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  相似文献   

20.
正不久前,中国"深海勇士"深潜器搭载母船"探索一号"完成2020年首次科考任务。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科学家们在本次科考过程中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一具长约三米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此次发现的鲸落处于南海中部海山上,根据其形态特征,估计为一头齿鲸的尸体,初步被认为是鸟嘴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