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雪芹 《山东教育》2004,(18):38-38
语文是一门最具灵性、至纯至美的科目,充满灵性的语文呼唤语文教学的灵性。  相似文献   

2.
蒋晓龙 《学语文》2004,(5):49-4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教学目标,认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何谓语文素养?新课标是这样解释的:“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重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灵活、充分地去参与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我谈谈在教学《四季》一课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4.
杨金林 《江苏教育》2001,(17):22-23
语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语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发展,而无论是听读活动,还是说写活动,其本质均是人的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活动。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越强,人的听说读写能力就越强。因此,语教育必须树立为促进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应成为支撑新世纪语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5.
本从美育的重要意义、语美育价值探幽、语美育的心理学分析、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等方面探讨了语美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果。分解开来看,听讲、说话、识字、写字、作文、朗读、阅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但概括起来,不外听、说、读、写四个内容。听和读主要是吸收。而说和写是输出.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检验。因此,一个人语文素养怎么样,通常都可以从说和写这两方面体现出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善于听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李维鼎先生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的《“语文意识”辨》一文后,觉得有些不同看法,于是我把此文推荐给王尚文先生。看完文章后,王先生非常高兴,他说:“维鼎兄是我的诤友畏友,他指出我引文的疏漏,不管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我都要负完全责任。  相似文献   

8.
9.
中学语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语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用民主科学与个性的教育精神,着眼于使学生具备高尚的人格、开放的思想、全面的能力和鲜明的个性,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学语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11.
农村中学生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是: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语文教育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个性修养,语文教育要注重读与写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把它们安放在排列整整齐齐的格子里,一排排,一行行。 它们慵懒地爬向格子时,有的带着欢愉,有的带着愤怒,有的很哀伤。  相似文献   

13.
14.
还给学生一片晴朗的天空,就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一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宗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四个还给”。  相似文献   

15.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素养”这个全新的概念作为语教学的核心目标被提了出来。随着课标的推行,一方面,“语素养”像个时髦又讨好的“标签”被到处粘贴;另一方面。这样一个核心概念缺乏明确解说,更没有称得上定义的严密逻辑界定。于是,“语素养”变成一个无边无底的“框”,隐约无形的“框”,因对其外延的不确定和对其内涵的过分演绎,使这个“框”盲目扩张,“语素养”逐渐模糊泛化成“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17.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化教学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和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培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和衡量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追求语文教学的“高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的教学是智慧的启迪.是文化的滋养.是人格的昭示。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有“高度”.要追求“高度”。  相似文献   

19.
张海英 《吉林教育》2004,(11):10-10
开设专题,循循善诱,进行语文开智训导 每接一个新班,我的语文第一课便是“开智训导”,在这节专题课上,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怎样学好语文”,“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  相似文献   

20.
春雨伴随着和风悄悄乘夜而来,细细而下,只求润物不求人知。它富于特色,贵在“潜”字,妙在“无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也应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