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文章以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为着眼点,首先从良性互动与矛盾对立两个角度对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对于推动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求在保证旅游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其长期发展的需求,寻求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一大举措。但目前在全国推广生态环境补偿费面临两大困难:一是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依据,二是理论界对生态环境补偿费认识模糊。因此澄清生态环境补偿费与资源费的界限,并尽快把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纳入环境保护法制轨道,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具有统一的法律依据,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具有强外部性影响,需要政府行为的干预促成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政府应从科学的环境政策制定、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并优化社会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等方面促成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历朝都很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先秦时期就已经建立起叫做“虞”的环境保护机构,以后各朝进一步加以完善。中国古代的这些环保机构在内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职权高度集中和统一,这对于环境保护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某些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机构的职权由分散走向统一的经历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这对于当今社会尤其是我国在环境保护机构功能的调整方面应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寅 《考试周刊》2014,(88):142-143
环境保护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激增和非绿色产业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地理教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山区贫困地区实施异地开发是山区转型发展的有效外部支持模式,其内在机理在于正确处理局部发展与全局发展、异地开发与属地管理、自主开发与外部支持、异地开发与本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局部发展与全局发展、独立开发与融入当地、自力更生与各方支持、异地发展与本土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论及西部开发 ,学界通常强调应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时并举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高度统一云云。然而问题在于 ,结合西部地区的现实 ,在西部开发中如何有效实现这些进言献策 ?如何充分化解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能否以及怎样提供有价值的操作思路 ?关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就此可能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结合西部实际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特点和内容是什么 ?二是根据西部现实和现有的条件如何并举 ?当论及自然资源开发时 ,学界普遍反对掠夺式开发 ,又普遍力主科学合理的开发。问题是 ,什么样的开发是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自然价值理论是环境伦理学的两大理论之一。建立在自然价值观基础上的环境保护是一种新的价值观范式。它有利于拓展人们的环境保护视野,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法的革命,使环境保护事业在道德与法律两个领域中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环境危机加重的历史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法律制度呈现生态化、整合化以及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趋势。生态化即是在城市规划中体现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不断变化的城市生态系统中实现人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将人类活动限定在环境承载力之内。整合化是指城市规划法律制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城市环境、能源、历史遗产、资源、交通、土地利用等诸多方面,城市规划的管理不能局限于一个部门、一个地区,而要整合各种治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改变城市规划部门孤立运行的局面,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使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持协调一致。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寻求在规划过程中的每一阶段实现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就业之间存在着严重冲突,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就业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在促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这对就业产生直接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环境意识的教育也更加重要,需要在中专地理教学中不断渗透。中专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自然和人文的基础知识以后,还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掌握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实现环境保护和地理教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而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制度和谐又是利益和谐的有效保障.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制度作为资源配置的中心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是一种能够实现静态利益与动态利益相统一的制度表达.借助于利益与"制度市场"的理论耦合,对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进行梳理,归结出制度与利益的理论契合点,以制度市场的供给、需求及和谐均衡为视角提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中和谐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3.
思维结构评测在核心素养时代具有强大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学生地理思维结构评测可从地理思维能力与地理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建构理论框架。通过对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环境保护”试题的实践应用进行操作体系优化,建构出操作框架,促成实践落地,以期实现地理思维结构测评的指向性与价值性、吻合性与应用性、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更好地服务于核心素养时代的新高考、新课堂。  相似文献   

14.
"绿色发展"是我国在生态治理全球化背景下总结过去发展经验,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新问题和新常态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要处理好绿色发展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可以通过对比马克思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来汲取智慧。生态马克思主义则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控制经济发展速度。对中国而言,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是统一的,转向绿色发展,应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中学地理课对学生的生存态度和人生观教育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培育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的环境教育方面更有着较大优势。因此,环境保护(或绿色)人格的培育就成了一个贯穿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极好切入点,同时又是一个可以不断分化的重要生长点。环境保护,说到底是通过人对环境进行保护;环境教育,归根到底是使人受到心灵的净化与教育。环境保护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人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环境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思想积累。爱护环境的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则构成了高尚的环境保护人格。环境保护人格的树立与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是一个现代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人们终生学习的一大课题。1999年,中国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由此可见,环保素质是21世纪国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实现环境保护中的区域立法协同机制建设,符合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区域立法协同已形成京津冀全过程协同模式、长三角协商示范模式、东北三省区域立法协作模式,对其他地区环境保护立法协同具有借鉴意义。结合当前环境保护中区域立法协同机制建设存在的统一立法与分散立法的困境、区域立法主体单一化、立法协同中地方立法权属冲突等现实问题,应围绕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建设区域立法协同机制、提升区域立法主体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建设完善的区域立法协同常态化工作机制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途径和资源合理使用途径的问题。关于前者,文章提出:环境保护需要伦理规;保障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环境、经济等要素需从此消彼长归于相互促进。关于后者,文章提出:面对资源的相对缺乏,可以借鉴“静态经济”的构想;对再生与非再生资源实行合理的效益配置;科斯定理与庇古税二者各有千秋,其中,产权途径在中国的应用既受到诸多制约,同时也有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周毅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2):14-21,46
主要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途径和资源合理使用途径的问题。关于前者,文章提出:环境保护需要伦理观;保障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环境、经济等要素需从此消彼长归于相互促进。关于后者,文章提出:面对资源的相对缺乏,可以借鉴“静态经济”的构想;对再生与非再生资源实行合理的效益配置;科斯定理与庇古税二者各有千秋,其中,产权途径在中国的应用既受到诸多制约,同时也有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宇宙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维尔纳茨基(1863-1945)在研究生物演化和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从生物圈向智力圈过度的学说,主张人类社会的统一进步、人类与生物圈的和谐一致,这在今天的环境保护和社会改革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