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3-8=15的教学过程由如下三个环节组成.1.师生各拿出23根小棒(10根一捆,即两捆另3根),完成以下操作和对话.师:23根小棒里有几个"十"根和几个"一"根?生:(摆开并考察小棒后)23根小棒里有2个"十"根和3个"一"根.师: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怎么拿最适合?生:(积极思考着).师:(边演示小棒,边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要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零星的3根不够拿,可先从两捆中拿出一捆,即10个"一"根,与零星的3根合在一起组成(10+3)13根;从这13根里拿去8根,剩下5根;把剩下的捆,即10个"一"根与这5根  相似文献   

2.
一、在观察体验中"看"到数,建立数感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列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颗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颗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如,1根小棒),也可以表  相似文献   

3.
一、在操作中领悟算理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很难理解严密的算理推导,因而让他们用学具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写一写,从中来领悟算理,这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例如,为了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可作如下设计,教师在出示算式34 25后:①让学生分两次拿出34根(3捆和4根)和25根(2捆和5根)小棒,并摆出“34 25”的相加过程。②操作后学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是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小棒作为最简单的学具,既直观形象,又触手可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操作小棒的过程中形成数感、感悟算理、内化概念、体验策略,进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新华  张金生 《学子》2013,(9):73-73
一、在观察体验中"看"到数,建立数感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列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颗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颗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如,1根小棒),也可以表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有时候图形表征能帮助学生总结算法,理解算理。怎么借助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计算1/2+1/4+1/8+1/16+1/32+1/64+…呢?一、"看"与"写",经历算式的形成过程1.孩子们,根据1/2+1/4+1/8+1/16+1/32+1/64,我们可以写出如下几个类似的算式.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使教学活动更有价值. 一、在动手操作上"引领"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时,引导学生列出30-8和33-8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减的过程,教师巡视后组织交流.师:先摆多少根?怎样去掉8根呢? 生:拆开一捆小棒. 师:从10根中拿走8根,还剩几根?怎样列式?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  相似文献   

8.
一、动手操作.出示例3"34+28".要学生在桌面上定好个位和十位;拿出34根小棒,在十位的对应位置上摆3捆(每捆10根),个位的对应位置上摆4根;再拿出28根,在十位上放2捆,个位上放8根.学生摆完后、教师提问:"个位上是几个一和几个一  相似文献   

9.
一、课堂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能否参与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你的教学效果。在参与中,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例如:在教学第一册数的组成几和几一课时,先提问: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带着问题摆小棒,小组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有规律的依次移动小棒。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方法,这为后面学习6到10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然后展开活动,做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的意义。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会用坚式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通过操作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教学重点:余数的意义、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过程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一、建立余数的概念学生拿出20根小棒,按要求操作并思考:(1)用5根小棒摆一只小企鹅“”,20根小棒能摆几只小企鹅?怎样列式?(2)用6根小棒摆一条小金鱼“’,20根小棒能摆几条小金鱼?小棒用完了吗?剩几根?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0÷5=4,(2)20÷6=3……2。接着,教师就第…  相似文献   

11.
分数除法的运算对小孩子们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许多数学教育家认为最好到初中低年级再处理这个课题。虽然对于"乘除数的倒数"本身掌握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这并不表示孩子们对这一法则已经理解了。学习中学生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没有真正理解所学习的法则,就不仅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对他们的思维也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在分数除法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的算理,揭示不同情境背景下的本质联系,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进位)》教学师:34+16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的学具帮忙,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写一写、算一算。有了结果之后,再在小组交流你的想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生: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10根可以捆成1捆,4捆和1捆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如图1)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内容笔算除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9页~21页的例1、例2。)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2.使学生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难点:除法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及算理。四、教具和学具教具:口算卡片、52根小棒、小棒图。学具:52根小棒。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  相似文献   

14.
在计算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强化学生说的训练,以“说”促“思”。具体地说,要重视学生说操作过程、说算理、说算法的训练。通过“说”的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如教 34+ 2(人教版六年制第二册第 48页例 1),教师要求学生动手摆小棒,说出操作过程:先把 4根和 2根合并在一起,再把 3捆和 6根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学生脱离操作,回想操作过程,说出: 34分成 3个十和 4个一, 4个一和 2个一合在一起是 6个一, 3个十和 6个一合起来是 36。学生理解算理后,引导他…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按照"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路径发展.为此,在计算教学中,动手操作作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建构算法的有效手段而被广泛运用.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教师对操作活动的理解和认识不足,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为操作而操作"、"动手操作与算法建构‘两张皮’"等现象.比如有的教师教学46÷2: 师:46÷2的商是多少?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分一分. 学生拿出4捆和6根小棒.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结果,继续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1.创造操作机会,让学生会创造由"做"引"思",由"思"导"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方法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考知识的内涵、感悟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如,教师在讲解完长方体特征后,分别给出三组小棒(其中只有一组小棒可以搭成长方体框架)。教师先让学生从中选取一组小棒,再动手尝试搭一个长方体框架,并思考是怎样搭建的。之后,教师将框架中的一根小棒取走,提出:  相似文献   

17.
彭大志 《考试周刊》2013,(47):24-24
<正>一、利用概念教学中的操作激活思维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概念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加强操作,更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七册"三角形的认识"时,根据教材编排,我先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用三根小棒在  相似文献   

18.
学习余数后,怎么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数和余数”的关系,可以设计以下教学过程。1.拼一拼,体验余数从哪里来。(1)拼一拼A:提供7根、8根、9根小棒,尝试拼一拼三角形,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分别是几?能拼成几个三角形,还剩几根。  相似文献   

19.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的主要途径 ,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就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加强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 ,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动作形象性的特点 ,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所操作的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 ,还要进行抽象、概括 ,从中发展思维。如低年级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 ,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先让学生各自拿出 8根小棒 ,要求每 4根分成一堆 ,接着要求学生拿出 9根小棒 ,每 4根分成一堆 ,前后比较 ,…  相似文献   

20.
学生自主探索是算法多样化的源,算理是算法多样化的根。界法多样化使教学过程的价值取向由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转变,是学生在群体学习环境中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反思各种算法,正确认识每一种算法的价值以及每一种算法之间的联系,在比较和联系中掌握最基本的算法。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促进学生对算理的思考和理解,实现各种算法的"存异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