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语文能力主要体现在作文的写作上,现在作文更强调生活化,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感受,从而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生活,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视作文活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让作文教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个性,逐步使作文教学充满生活化情趣。  相似文献   

2.
朱秋萍 《小学生》2010,(8):18-18
1“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研究天地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理应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中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教学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为此,近年来,我努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生活作文之探索。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头脑中反的产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从一定意义上讲,作文就是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和谐统一。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生活相脱离,不大注意指导学生向生活中探究写作之源,学生往往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生活气息,不是无病呻吟,就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作文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作者 须得拥有一定生活经历,对生活所理解和领悟之后,才能产生写作欲望,进而写生较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的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来源于生活的作文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说和写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犹如泉水,源泉丰盈永不枯竭.没有生活.作文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常训练学生的习作,有一部分是表现生活的作文。这类作文是直接认识生活、评价生活的,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作文技能反映生活,发表见解,是学生将阅读转化为作文能力的实践。这类作文取材于生活,立意于生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类作文写的是生活。论说,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接触到许多人和事,再加上看书看影视,头脑里应当存有大量的信息。但是,让他们在作文里写教自己的老师,写养育他们的父母,写他们自己的事,他们却那样难为情,总觉得没啥可写。究其原因,当然与他们不注意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7.
《作文世界·高中版》在新的一年里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此之前,《作文世界》已先后出版了“小学版”、“初中版”,被人们誉为中小学生“作文学习之友”。“高中版”的问世,既是“小学版”、“初中版”的自然延伸,更体现了新的理念、新的风格。我们赞成的作文理念有:1.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这有两个含义,其一是: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不是靠教出来的,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作文技巧以后,就要靠学生自己去感悟和训练。学生应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其二是:作文应成为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如衣食住行一样自在。在这个意义上,作文应是…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小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在小学生眼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我们集中编发“生活作文”这方面的文章,探讨如何在生活与作文间建立起相互融通的桥梁;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地开掘写作资源,体验生活,参加实践活动;如何辅之写作方法指导,从而催生学生作文的激情、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我们期盼广大教师多写这方面的稿件,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早日走进异彩纷呈的春天。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就写不出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演不出好戏;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文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手段。那么如何让作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本文笔者借鉴专家理论研究及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实践,展开有效作文教学探究,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生活即作文,作文也是生活。作文应是学生感受生活、发掘生活中真善美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主动去学会欣赏,学会沟通,学会合作。而这正是当前小学生所缺少的。因此,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再现生活。收集习作信息,整合习作信息,激发习作的兴趣,感受作文的过程,积累习作的素材和  相似文献   

11.
刘长会 《文教资料》2013,(19):46-47,52
作者针对作文教学现状,提出“作文回归生活”的主张;分析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内涵,并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作文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黄孟轲在《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中说:“我们的作文教育首先教学生做人,让假话、空话远离作文,让健全的主体人格精神意识进入作文。从描写学校生活到构建内心世界,到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升华,让学生的作文能朝着多元的方向蓬勃发展。这是作文教育的必由之路。”又说:“真正的个性写作,意味着写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刻骨铭心的,至少是有所感悟有所体味的独特的体验,是一种只属于‘我’的别人无法取代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小天地’。”是啊,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说:“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教学中,凡是写得较好的作文,都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然而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便唉声叹气,不会写,不爱写。似乎作文难在无话可说,无情可写,无情可抒。究其原因,是学生作文远离了生活实际。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状况呢?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感到作文课的遗憾就在于我们教给学生过多的作文套路,而忘了让学生走进生活,去积极感受。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讲开头用什么方法,人物描写等等的写作知识;阅读要求学生摘录优美词句,积累语言:在批改学生习作时甚至细致到不放过一个标点。唯独忘了关注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为生活而作文”,而不是为作文而作文。因此.我认为小学生写作文。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安排一些“生活作文”,让写作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与作文是相似律动、和谐共生的。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在学生眼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遐想和灵性的天地。生活为作文提供了绚丽缤纷的鲜活素材——生活中的一切都可成为学生的笔下之物;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与超越,随时随地地记载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随地地采撷下飘荡在心头的片片花絮,随时随地地刻录下对生活、对人生的丝丝感悟——学生作文中的一切都可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生活与作文裹挟融合不仅给学生写作指明了通径,而且更强烈地传递着用作文表现生活、美化生活、体味生活的真切意愿。  相似文献   

16.
所谓“四结合三部曲”,即作文与生活结合,作文与书本结合,作文与心灵结合,想象与联想结合;生活中寻素材,书本中觅方法,练习中求提高的作文教学模式。   一、生活中寻素材   学生作文最大的缺点是无话可说,每次作文好像空牙膏皮中挤牙膏,大脑空白,举笔难下;有的好像房檐滴水,断断续续,文意不畅,行文干瘪;而有的东拼西凑,随意编造,出现假、大、空的现象……这种种情形表明学生缺乏生活、缺乏感悟。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应打开学生生活的宝库,解决材料问题。   1.作文与心灵结合。每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尤其…  相似文献   

17.
从生活着眼从内容入手──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一得武威市西苑实验小学张万儒叶老认为,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他曾指出:“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并不是生活的点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要说具话,实在的话,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说、空话、套话。”他还...  相似文献   

18.
闭思明 《中学文科》2007,(11):69-69
“下水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现作文来源于生活的本质。 只要教师肯于关注学生的生活,以“下水作文”的形式应该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体验生活,发掘事情的深刻含义,使学生作文能够并善于抒写“真性情”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激活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走出“谈作文色变”的困境。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把习作引向生活;新奇的导写,自主的评改,是激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如何开拓作文题材,使之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适应,改变命题作文取材狭窄、学生无话可写的现状,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按理说生活的面有多大,作文题材的面也应该有多大。但是命题作文在题材上的局限,常使学生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计算机辅助作文教学,可以使作文题材趋向多元化,从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一、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作文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生活、认识、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