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四口 《今日中学生》2022,(29):32-33
<正>大师名片姓名:奥尔德斯·赫胥黎身份:英国作家生卒日期:1894年7月26日—1963年11月22日主要成就:1962年被英国皇家文学学会授予“文学伴侣”奖项主要作品:《美丽新世界》《岛》《点对点》名言:“作家有强烈的欲望,想赋予他所观察到的事物以秩序,想给生命找到意义。”奥尔德斯·赫胥黎出身于英国久负盛名的赫胥黎家族,“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门学问,并且尽可能深入地择一钻研”是其从小接受的家训。得益于良好的环境,赫胥黎广见洽闻,  相似文献   

2.
一、赫胥黎、严复简介赫胥黎(185——1895).英国生物学家、哲学家。初学习医学,在海军中当军医。后奉命随军远航,历游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等地。在旅途中考察海产动物,多所发现。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提出物竞天择的进化论学说,批判了上帝造物、物种不变的神学  相似文献   

3.
读《察变》     
赫胥黎以渊博的学识,警辟的文字,东冲西突,攻陷了自以为亚当和夏姓的子孙们的最后的堡垒。——鲁迅:《论语一年》《天演论》是十九世纪英国生物学家、哲学家赫胥黎阐述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前两章。此书上卷导言十八篇,下卷论十七篇。《察变》是上卷导言的第一篇。它论述了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的现象和生物界生存竞争、天然淘汰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引人入胜的起笔《察变》(高中第六册)是《天演论》译本的正文首篇。它本是赫胥黎原著的《导言一》,严复译述时改为今题。《导言一》本来也是赫胥黎写的,是自序而不是别人为这部著作写的序,这样改变不足为奇。令人奇怪的是开头的“赫胥黎独处一室”,用了旁人  相似文献   

5.
《天演论》作者,著名进化论者托·亨·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现代人类学奠基人。同时,赫胥黎又是他那个时代英国教育界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作为一名科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对科学教育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在自传中写道,他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促进自然知识的发展,尽我所能去推动科学研究在生活的一切方面的应用……普及科学知识,发  相似文献   

6.
结构主义认为,是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构成了世界。在叙事言情类文学作品中,同一类属的故事遵循着相同的结构(“语法”),《梁祝》类民间传说有许多不同的“讲法”,但其内在的基本“语法”是不变的。本文引用普洛普和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梁祝》类故事,以找出故事中不变的“语法”,并用“二元对立”研究模式去分析整个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故事的母题,以便达到对故事“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严译《天演论》是戊戌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理论著作,但严复在该书中究竟宣传了什么样的思想宗旨?对此史学界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主张赫胥黎的“与天争胜”,反对斯宾塞的“任天为治”;也有人认为严复具有突出的“制天论”观点。本文试图从严复的思想渊源、《原强》与《天演论》的思想继承关系及《天演论》内容本身等方面论证:严复的《天演论》基本赞同斯宾塞的社会学说,排斥赫胥黎的伦理思想;不仅主张“物竞”,而且力倡“任天”。  相似文献   

8.
阿道司·赫胥黎的经典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潜藏着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的、由内而外的异化逻辑,具体表现为“福特主义”意识形态塑造、整饬日常生活与时空经验、规训身体与享乐成瘾这三个步骤。这套异化逻辑勾勒出人的精神及身体的异化危机,预示着赫胥黎的警告。  相似文献   

9.
张苏吉 《考试周刊》2009,(35):36-37
在中国近代史上,严复作为一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他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首次提出了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信、达、雅”的翻译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中国翻译界百年不变的翻译原则和标准。然而纵观严复所留下的大量翻译著作及文字材料,我们却发现,这些译著里充斥着许多不符合“信、达、雅”翻译标准和原则的内容.用严复自己的话来说.他所采用的是“达旨”式译法。本文以《天演论》为例,从历史背景出发,探究“达旨”式译法的涵义和译者的主体性是如何体现的,并对其译文中的翻译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天演论》,今译为《进化论与伦理学》,英国自然科学家赫胥黎(1825—1895年)著。这部书上半部主要讲生物界的进化发展,宣传科学的达尔文主义,是唯物的。下半部主要讲社会的进化发展,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错误地运用到人类社会,论证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物竞天择’、‘优胜劣败’,是唯心的。严复于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翻译西方资产阶级的一些著名著作,先后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  相似文献   

11.
肠甲拟小“陌钊片宙N胡“~“心一、~~~~~一神神神神认聋 一、峨空 ·1.《炉中煤》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它的副标题是_. 2.《发现》一诗以痛苦的“发现”起始。以惊讶的“_”作结. 3.《白毛女》由—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4.《日出》在结构上采用的是_描写手法. 5.《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_. 6.,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是徐志卒写《_》一诗中开头两句. 7.《乌笼船》是一篇—形式的散文. 8.《春末闲谈》的作者是 9.《里星》以不可胜数的“星星”来比喻_. 10.(死水》强烈感望.表达了诗人希望丑恶事物的 二、单项选择 1.《…  相似文献   

12.
这一单元有四篇课文、一个基础训练.《放风筝》和《桥》是看图学文,《珊瑚》是讲读课文,《海龟下蛋》是阅读课文.教学这一组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加强字、词、句、段的训练.五册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观察”、“抓重点”“抓特点”、“顺序’,观察训练是其他三项训练的前提.两篇看图学文,图和文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图画用线条和色彩构成形象表现事物,课文用语言叙述描写事物.可以一边看图一边学文,也可  相似文献   

13.
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在于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而在同类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必然存在着某种“不变的语法”。本文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出发,主要是运用二元对立的原理和深层结构理论对《孔雀东南飞》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小语第九册第三组教材由讲读课文《古诗三首》、《草原》,阅读课文《田寡妇看瓜》,独立阅读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读写例话”“事物和环境”与基础训练3组成.这是一个联系紧密、重点突出的教学单元.“事物和环境”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学习这一组课文,要让学生弄清文章中事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课文时,要注意作者所讲的事物产生于什么环境之中,这个环境有什么特点,事物和环境是怎样连系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要联系具体环境去理解事物.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事物  相似文献   

15.
王刚 《物理教学探讨》2007,22(10):27-28
新“人教版”教材《选修3—5》第十六章第1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内容有下列一段叙述:  相似文献   

16.
不变与变是事物相对静止与绝时运动的体现,对这两方面及其辩证关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在强调基本制度、基本路线、基本政策不能变与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小平同志论证了“变”的方法论原则及辩证发展观,阐述了“不变中有变”、“变中又有不变”以及“变”与“不变”相互依赖、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辨证法。  相似文献   

17.
赫胥黎一生为宣传和发展达尔文的进化论作出了杰出贡献,一直到死未曾稍懈。他还为科学普及进行不懈努力。他的这种坚强毅力和科学精神,永远受到后人的景仰。进化伦在“五四”前后在中国影响了几代人,而进化论传播到中国,是从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开始的。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从形式上看,最像戏剧的除了《心经》、《封锁》,还有《等》和《相见欢》.此外,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和《琉璃瓦》等小说中也都穿插了一些类戏剧场景.张爱玲小说中的戏剧手法是张爱玲对戏剧艺术的敏慧借鉴,这既源于她自己的编剧经历,也因为其喜读萧伯纳、赫胥黎等作家的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19.
高三《思想政治》指出:“一国两制”下所设置的特别行政区,“现行法律(除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法律必须删除或修改外)基本不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已恢复行使主权,如何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这“四个不变”呢?一、原有法律基本不变所谓“原有法律基本不变”含义有二:其一,恢复主权前的法律凡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不相抵触者保留并继续使用.其二,凡带有殖民主义性质和有损我国主权的条文必须改变;凡有大英帝国殖民地色彩的,必须删除.例如,《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是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法,它的制定是以英国侵夺我国对香港的主权为前提的,当然要予以废除,并以《基本法》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20.
“《易》尚随时”是白居易对《周易》时位观的概括,表现了一种“变”和“不变”之“变”,以至于合和的境界.这种观念对白居易的出处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白居易“善应”的处事态度和理性的思维,“善应”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变”,理性的思维则是一种“不变”.在理性的影响下,白居易才将“变”和“善应”演绎成了一种“不变”的人生哲学.在这样的人生哲学的指导下,白居易的闲适诗创作更为明显地体现了他的“《易》尚随时”观,从“不偏执”的创作心态和“合和”境界的诗美追求两个方面体现了《易经》中的智慧和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