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玩学式探究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即按照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游戏规则要求.有组织地将观察、实验、制作、探究等科学活动融合在游戏之中.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从而激活学生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学生在玩中探究科学知识.以玩促学。寓教于玩.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并能保持饱满的情绪、积极的态度进行各种实验探究活动.在玩与学愉快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志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地理小实验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动身、动情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小实验,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发挥,点燃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1.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课程的使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等不同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地理活动性课程与地理课外活动有本质差别.不能混为一谈。从课程形态上看,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是以国家法规形式列入学科课程的;而课外活动,尽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并在培养特长生等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只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没有指令性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从教育目标来看.活动性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的:而课外活动是以少数特长学生和学科兴趣小组为对象,旨在发展学生特长的课余活动。从活动性质看.活动性课程中的课余活动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究性活动:而课外活动则是系统的技能训练。故开设地理活动性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它与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不矛盾的。活动性课程实施途径如下:  相似文献   

5.
唐艳 《学周刊C版》2011,(11):128-128
科学探究是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标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现行的教科书(苏教版)中就安排了“活动与探究”这一板块.即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地理实验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功能在于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要求地理实验设计要体现地理知识与技能目标,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注重实验内容的编排和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适合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还能用科学方法不断探索大胆实验,能够熟练科学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而且还要研究学生.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改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因此.中学地理教学和其它学科一样要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主题实践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把科学教育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一种自主探究的初中主题实践活动学习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情景时,反思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认识地理环境并发现问题等始终困扰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系统科学的地理思维理论指导。为此,揭示地理思维方式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形态,就是一种在思维活动中总是被不断重复使用的思维程序和参照,能更好地指导地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崔继东 《甘肃教育》2007,(9S):58-58
科学始于问题。正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化学科学才不断地向前发展。(摘自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本) 现代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处理信息及表达交流等活动,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论高等教育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其本质从属于人的本质,是围绕教育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围绕知识、技能的传递与创新而展开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社会关系的总和。处理好高校师生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教育资料的占有关系,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创新设计体现了人们依据社会需要,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创造性地构思产品的完整思维过程。是设计构思的高智商思维活动。在大学教育中,教师带领学生在这种高智商思维活动的隧道中行进一段路,将会使学生探寻出一条超常规、跨越式的创新兴业之道。文章探讨的是在大学生毕业设计教学中如何认识创新设计并实施创新设计教学,通过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究学习教学实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探究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它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科学探究教学的实施可以从八个方面着手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情境设计,科学教学探究性提问,科学教学探究性演示,科学教学探究性讨论,模拟历史题材的科学辩论活动,科学教学探究性实验,学习环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专科生既是独生子女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因为如此,自尊与自卑兼有、耱知与混世同在、竞争与依赖并存、顺从与逆反交错是这一群体的突出特色。对他们的教育,必须依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人关怀,以多元的人才观、质量关、以展观和新的学生观、教学观等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以便增强其自信心,陶冶其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最终获得学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现状和参与式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研究,形成了"参与—学习—研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在主动学习中参与教学设计、在理例学习中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师导引中探索课题设计、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调查研究、在见(实)习活动中学做行动研究、在交流共享中展示研究成果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体悟教育研究的魅力,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享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相似文献   

16.
数学写作是一种价值有待挖掘的学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和提高"元认知"水平,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情感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培养方法以及一些必要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舞蹈创作的实质是艺术地认识生活和艺术地表现生活的一种过程。而当今儿童舞蹈专业教师的新课题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舞蹈的编排和创新。从根本上说,舞蹈的编创是一种从实际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切入,经过艺术的巧妙构思,通过灵活的艺术手法将头脑中的基本形象表现出来的过程,也是将真实的生活素材加工凝练,形成一种新意的、完整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积累和运用科技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科技技能、促使大学生树立科技思想、形成科技精神和科技品质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挑战杯”竞赛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高校应该大力建设“挑战杯”工程,从宣传、组织、健全制度、人财物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挑战杯”竞赛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以促进大学生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科学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显著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借鉴国外课程经验可知,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建设既是国家战略与农村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其主动学习与价值评判的形成。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建设应当遵循以下路径:着重于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关注科学课程的动态生成,构建和谐高效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杨小洪老师课堂的实地观察,探讨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在教学中如何关注自我概念,追寻自我意义,如何使课堂成为学生和老师真实体验的生活空间,并由此引发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真实的对话,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失败,最终达到心灵成长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