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小霞 《大观周刊》2012,(46):379-379
面对“物理无聊透顶”‘学习毫无意义”等职校生的厌学情绪和发出的消极叹息,我们每位在职的物理教师不得不思索: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我认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以“趣”、“新”为核心,多联系实际,多动手实验,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趣中想学.趣中学会,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王慧 《大观周刊》2012,(31):272-272
创新意识是一种积极探求学习的心理倾向,是小学生具有的一种潜在意识,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这种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创新思维是创新意识的核心,启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培齐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会学”。只有学生会学。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3.
周鸿 《新闻界》2012,(2):74-76
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交叉型学科,学科性质和市场需求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想将学生培养成广告“通才”、“全才”和“专才”,仅靠理论知识和2个月的实习是难以实现的,它需要在大学四年的课堂学习中系统地、有计划地规划和引导,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训练和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创新力成为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计算机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采取有效策略,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黄勇 《大观周刊》2012,(38):211-211
我们正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亟需一种新的创造精神的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叶刚 《大观周刊》2012,(12):281-281
每一个人只有具有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前进,大到国家,社会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向前发展。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杨素雪 《大观周刊》2011,(50):139-139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8.
刘杰明 《大观周刊》2013,(9):127-127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成效,悟出了一些道理。下面谈谈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9.
黄利菊 《大观周刊》2012,(41):301-301
忠县汝溪小学是忠县汝溪镇的一所中心小学校。长期以来,本校肩负着为汝溪中学培养大量合格小学毕业生的重任。我们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多元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晓蓉 《大观周刊》2011,(34):230-230
生物教学必须突破常规套路,必须有所创新,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活动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生物活动课的作用包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等。  相似文献   

11.
&#  &#  &# 《出版与印刷》2016,(2):36-38
大学既是孕育知识、发展文化、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广大师生赖以“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提升创新能力、获得创新成果”等创新文化的精神家园1。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稳步实施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进,大学教育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其中大学教育课程的创新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根据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界定大学课程的内涵也需要在世界高等教育的视野中去探索和分析,按照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去建设,以“顾客满意导向”予以评价2。由此,现代大学课程可以定义为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要素机器运行系统,而高校成为“负责任的全球化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相似文献   

12.
张桂芳 《大观周刊》2012,(52):317-317
在新课程改革推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历史课堂教学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力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大学既是孕育知识、发展文化、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广大师生赖以“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提升创新能力、获得创新成果”等创新文化的精神家园[1].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稳步实施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进,大学教育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其中大学教育课程的创新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根据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界定大学课程的内涵也需要在世界高等教育的视野中去探索和分析,按照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去建设,以“顾客满意导向”予以评价[2].由此,现代大学课程可以定义为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要素机器运行系统,而高校成为“负责任的全球化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相似文献   

14.
王丽英 《大观周刊》2013,(8):252-252
探究式教学的引入能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入,不单单让学生接受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通过实际生活、社会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有意无意中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贯穿在“教”与“学”的全程中。探究式教学作为这样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已经被国内外普遍接受并积极提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举办一批“洋大学”,按照世界通行的现代大学制度和教学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其意义不仅是为学生提供低成本“本土留学”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期望“洋大学”发挥“鲶鱼效应”  相似文献   

16.
勾文武 《大观周刊》2011,(33):240-240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个热门课题,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如何使思想政治课课堂实现由“教”到“学”的转移,使学生产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育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作为“社会动物”最重要的“社会潜能”的培养关键期。它除了要完成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正确地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培养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成才”的同时,亦能“成人”。要达到这个目的,大学  相似文献   

18.
张旺平 《大观周刊》2012,(43):316-316
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所回归,但是“肢解课文”“照本宣科”的语文教学模式依旧盛行。把一篇篇经典美文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把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机器”,自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唯有以提升语文素养为主,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经典文章之“美”。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健全的语文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又可以通过经典美文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星 《大观周刊》2012,(19):270-270,188
新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的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21世纪,人类已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晓芳 《大观周刊》2012,(8):261-26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要能更好地创新,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就相对重要,带领学生走到“发散性思维”背后的有效捷径之一是经常向学生提出“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知识和经常性实践,养成高层次思维的行为习惯。“发散性”总是不追求唯一答案,答案是开放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