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西地方戏曲剧本的台词中有大量客赣方言的语法成分,主要表现在九个方面:名词词缀、数量词、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动词的体貌、语气词、述宾结构、述补结构、连谓结构和特殊语序。这些方面都与普通话有着显著的差别,代表着客赣方言语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比较了德阳方言与普通话表达的差异。从词类角度列举了德阳方言在人称代词、疑问代词等七类词中德阳方言的一些现象,并列举了德阳方言的一些独特短语和一些其他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3.
肖萍 《现代语文》2012,(4):45-47
赣方言语法研究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七八十年代,至90年代及新世纪初有了长足进步,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已出版专著1本,发表论文百余篇。已有成果重描写,多研究词法,对单点语法的系统研究和对赣语某一语法现象的多方言点的系列研究还不够,对古镇古村落方言语法研究才起步。  相似文献   

4.
阜阳方言接近于中原官话,与其近邻的江淮方言差别很大.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阜阳方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独特性的语法现象,重视研究这些方言语法现象,可以补充语音词汇调查的材料,解决语音调查中的疑难问题,也可以为探索某种方言的语言系统提供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6.
豫东各县市距离较近,交往密切,方言中的语法特点大致相同。豫东方言语法与普通话有不少相异之处,我们从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对该方言语法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7.
何占涛 《文教资料》2007,(31):35-37
朝阳处于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的过渡地带,与临近的其他东北官话区比较,该地区方言更加接近普通话,语法同普通话相比,在儿化、重叠、附加及个别词语的使用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仔细研究朝阳方言语法特点,对于进一步明确北京话的渊源,以及北京城区话不是与华北方言更接近,而是与东北方言更接近这一语言事实,给予理论上的解释与支持,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武宁(上汤)话一种特殊的动词重叠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方言武宁话中有一种特殊的动词重叠结构,它是由单音节动词重叠后加前级“连”构成,记作“连VV”。这篇文章从动词特征、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对这种重量结构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咸阳方言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咸阳方言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关中片,与普通话相比,咸阳方言在语法方面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为:单音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可以重叠并且这些重叠一般是和儿尾结合起来的;代词构成成分和使用方法特殊;有一大批具有方言特色的虚词;正反问句、把字句表达形式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等。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用大量实例分析了方言语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1、方言语以词和词组合成的叙述性语言单位来充当句子成分,在语言交际中具有形象、生动、凝练、准确等不可替代的表义作用;2、方言语具有单独成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的功能,方言语的内部还可作句法成分分析;3、有的方言语仅仅是一种口头习惯说法,不能对其进行语法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遵义方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包括:一、语法特点,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文山方言语气词“啦”在实际言语活动中,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构成重叠式,还可以在其后加另一语气词“嘛”。它往往出现在问答句中,常见的格式有两种:1.是+啦。2.格是+啦。本文试图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分析出这两类格式中“啦”的语法意义和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4.
吴方言形容词表示程度的语法手段,主要有变形法、前加法和后加法。通过各种语法手段可以使形容词的程度改变,或者增强程度语义、或者减弱程度语义,不同方式表示程度语义深浅不同,形成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5.
鸡文化随着海南移民的到来而来到海南岛,并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壮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鸡文化现象。文章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搜集散落在海南闽语区鸡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关涉到祭祀、招魂引魂、辟邪赶鬼、充当新郎新娘以及庆生等方面,渗透在闽语区民间生活中,影响着闽语区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6.
"冇"和"不"是祁阳方言常用的否定词。通过考察"冇""不"与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组合搭配情况,得出两者在语法意义上存在同一性,"冇"和"不"都可以否定"事物"和"行为",而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不"用于主观否定,表现为对事物和行为的性质否定;"冇"用于客观否定,表现为对事物和行为存现的否定。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中的重叠现象可划分为构音重叠、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三类,其中构形重叠词是原词重叠后产生了新的语法意义,表示的是事物的情态,多训为“……的样子”(某某貌)。  相似文献   

18.
商丘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从语音形式上来说“子”尾有两个变体,即发[tE·]和[nE·];在词语中的作用这方面,“子”尾也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即“子”尾附加在名词后面、形容词后面、动词或动宾词组后面;商丘方言中也有“儿”后缀,加在名词性成分或是其他成分的后面,构成名词,读时与前面的韵母合成儿化韵母。但在商丘方言当中词汇多带“子”尾,故儿化韵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