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20年代小说虽有悲剧性的表现,但从悲剧的特征:怜悯、恐惧及悲剧性来看,离真正的悲剧却是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2.
认为 2 0年代小说虽有悲剧性的表现 ,但从悲剧的特征 :怜悯、恐惧及悲剧性来看 ,离真正的悲剧却是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2 0年代小说虽有悲剧性的表现 ,但从悲剧的特征 :怜悯、恐惧及悲剧性来看 ,与真正的悲剧尚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小说虽有悲剧性的表观,但从悲剧的特征:怜悯、恐惧及悲剧性来看,与真正的悲剧尚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所谓悲剧性,人言人殊。从宗教入手,悲剧的名字很多时候叫“崇高”;从哲学入手,种种本体论还未与悲剧结合,便已彼此纠缠不清;置之于社会、伦理中,悲剧性往往被写成英雄性;那么,从美学而言,悲剧的美,或日某种美的悲剧性,又该如何?也许,从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可以得窥一斑。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悲剧可分为广义的悲剧和狭义的悲剧,《史记》中的悲剧性散文属于广义悲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身世、性格、气质等原因,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悲剧性意蕴。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悲剧性意蕴突出体现为具有多种形式的悲剧,充满诗性的审美色彩。悲剧形式主要有四种:无知的悲剧;好梦难圆的悲剧;社会黑暗的悲剧;死亡的悲剧。而诗性则表现为温厚的牧歌情调和淡远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现实的悲剧性促使悲剧意识的产生。从主体的角度说,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认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清醒的把握。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隐藏着这种悲剧意识,一个主体意识充分自觉的人很容易在文学艺术中感应到它。鲁迅小说深沉的悲剧意识使之超越了现实层面的意义而在更为广阔的时空意义上带给我们无尽的启迪。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和认识小说悲剧意识的思想内涵便成为阅读教学中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一位自觉追求悲剧美的作家,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人的生存欲望与生存困境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而且还揭示了这种人生悲剧性的根源。她的悲剧意识是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的,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她的悲剧意识是个人与时代的偶然与必然的结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以其悲剧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标志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对悲剧创作有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悲剧创作观念。本文以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作品为例,结合作者本人的主观感情意识,深入地分析了其悲剧性人物在走向人生悲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选择的困境与悲剧性,揭示了其悲剧性人物的悲剧根本。  相似文献   

11.
《源氏物语》的诗化悲剧体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氏物语》是一部悲剧性小说,然而它的悲剧性截然不同于西方文学的悲剧形式,不是通过情节的冲突加以表现,而是把一连串的生活琐碎细节诗意化,通过内在的体验表现悲剧性,表现悲剧的冲突,从而构成日本文学特有的阴柔美的静态悲剧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以其悲剧性人生际遇和精神世界中深刻的悲凉,使其小说充满浓郁深沉的悲剧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其小说的悲剧主题、悲剧意象和悲剧结构上。  相似文献   

13.
邱媛 《文教资料》2014,(30):78-80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带有浓郁的悲剧意蕴。在小说《半生缘》中最具有悲剧性代表的莫过于顾曼璐这个人物形象,她的整个人生都充满了悲剧性:亲情悲剧;爱情婚姻悲剧;人性道德悲剧。研究其人生悲剧对于探讨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尔王》被视作莎剧中悲剧性最强的作品,然而该剧的荒诞喜剧色彩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也最为浓厚。在《李尔王》一剧中,莎翁通过喜剧性场景的设置、喜剧小丑的安排、荒诞命运的揭示等多种手段拓深其悲剧性,使其达到悲剧艺术之颠峰。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仫佬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地理环境及特有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其具有哲学意义上的悲剧性的民族性格。由此形成了该民族颇具特色的悲剧性的民间文学,具体说来就是,其民间文学作品或者反映仫佬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悲剧,或者反映阶级斗争和普通人身上美善与邪恶相冲突的悲剧,或者反映青年男女追求婚恋自由平等的悲剧。文章逐一论析了该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悲剧、社会悲剧和爱情悲剧。并由此概括出仫佬族特有的悲剧意识:以悲为美,在悲剧艺术审美中彻底纯粹的悲剧精神。由此可见其民族心理的强健、自信、勇敢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
谈悲剧人物     
吴松山  侯丽 《现代语文》2007,(12):97-98
悲剧是一种重要的戏剧艺术形式,以悲剧性的戏剧矛盾冲突为特征,其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人物形成的根源正是体现着某种历史的必然要求的实践活动遭受到暂时的挫折,悲剧人物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是悲剧人物本身所体现的悲剧性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以斐迪南·拉萨尔的“革命历史悲剧”《济金根》表现的悲剧性冲突为例,阐发了他们的悲剧美学原理,即恩格斯的著名论段: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马、恩的悲剧冲突论概括了一切类型的悲剧性冲突的内容意蕴的实质,揭示出悲剧冲突的内在规律,具有其他悲剧论所没有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8.
悲剧性又称悲剧或悲。没有悲,就不能成为悲剧。悲是悲剧的表面特征,但是正如哭是痛苦的一种表现,而哭不等于痛苦;悲也未必就是悲剧。“悲剧性”尽管在戏剧领域是指:主要表现了人生的悲哀和痛苦的戏剧,但美学意义上则是指具备悲剧特征、悲剧构成因素,表现人生苦难、生命悲惨等等的文艺作品。笔者的“悲剧性”即指美学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9.
"悲剧性"审美范式被20世纪中国文学偏狭化的接受为"社会悲剧",成为"五四"和"新时期"文学的主导审美范式,不仅充分实现了文学的政治文化功能,整体上提高了中国文学作品的悲剧性蕴涵,而且作为新的批评范式,重估了中国旧文学,推动了文学研究方法的自觉和文学观念的现代化。但"偏狭化"接受,特别是其极端发展的"英雄性"范式,遮蔽了"悲剧性"的人本体探索功能,从整体上弱化了20世纪中国文学人性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0.
金庸小说中的许多悲剧性人物,都有着自身的悲剧性格。由性格而酿成的人物悲剧性,更多的是从个体的角度来为我们展示一种悲剧现象。本文主要从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具有的软弱、痴情、硬汉等性格特质导致其悲剧命运并具体阐释人物的悲剧性中所蕴含的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