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绥靖政策 ,传统观点认为是指“姑息、纵容侵略者 ,对它退让、支持、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 ,主权甚至本国人民的利益以求妥协的政策”。在世界近代史上 ,提起绥靖政策 ,一般是指二战前夕英、法、美对德国、意大利、日本的姑息、纵容。其实 ,苏联和英、法、美一样 ,对纵容希特勒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斯大林 ,苏联史学界认为他是反法西斯的巨头之一 ,对其在二战中和二战前期的绥靖策略避而不谈。而我们也受到了苏联史学界的影响 ,没有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2 0世纪 30年代末 ,“慕尼黑阴谋”使希特勒在欧洲已是“司马昭之心”…  相似文献   

2.
1939年8月2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是本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长期以来,中外史学界对此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成为关于“二战”史,特别是“二战”起源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有效期为5年的《苏日中立条约》(以下简称《条约》),一时震惊中外。该条约的正文共4条,其主要内容是:维持彼此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如果缔约一方成为一个或几个第三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将严守中立。同时,条约还另附有一项共同宣言:“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史学界历来认为这一条约“是我国外  相似文献   

4.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伟大的卫国战争由此开始.战争中苏联军民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悲壮故事,将永远是那一特定时代最真实、最鲜活的缩影,也将永远是人类精神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珍珠……  相似文献   

5.
乔治·凯南     
乔治·弗罗斯特·凯南,美国外交家、外交政策专家,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的设计师。 1902年2月16日,凯南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瓦基。192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不久,进入外交部门工作。1929—1931年,奉国务院派遣,赴柏林大学专门研究苏联语言、文化、历史和政治理论。其流利的俄语和对苏联深入的了解使他成为1933年美苏建交后,美国驻苏大使馆成员。 二战中,凯南一直在欧洲工作。1938年,德国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时,他正在布拉格使馆,从1939年二战正式爆发到1941年12月美国参战,他一直在柏林使馆工作。希特勒对美宣战后,凯南曾被拘禁。个月。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德国农民战争的性质,在国内外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一直没有很好解决。1956—1958年,苏联史学界对这个问题展开过热烈讨论,推动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概括说来,大致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是一般的农民反封建运动,第二种认为是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农民战争,第三种认为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除个别问题(如有些对骑士暴动和  相似文献   

7.
对德国分裂问题,战后几十年来史学家们撰写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论及,其见解纷纭繁杂,立场各异。总的来看,苏联方面较一致地认为:德国分裂的责任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它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反苏反民主运动的结果。美英等西方国家则多主张:德国分裂的责任在苏联,它是苏联扩张威胁的结果。我国史学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德国的分裂是大国争夺的结果,但在分裂德国的过程中,美国扮演了主谋的角色,应负主要责任。笔者不准备对德国分裂的责任问题多作评判,仅从分析两种制度的对立入手,说明德国分裂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苏联对德国法西斯的活动和态度入手,全面分析了二战爆发前夕苏联与绥靖政策的关系.认为联共(布)第18次代表大会标志苏联外交政策由集体安全政策向中立自保政策转变,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推行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9.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公开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军不宣而战。开战仅半个月,德国各集团军群就分别向苏联腹地纵深推进了300—600公里不等,苏军在西部边境配置的170个师中有28个被歼灭,70万人员武器损失过半,30多万人被俘,2000多架飞机被炸毁或击落。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出现如此惨败的结局呢?本  相似文献   

10.
再论1939年苏联外交抉择的正确性杭福珍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大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使全世界都吃了一惊。”①半个多世纪以来,史学界对这一条约的评价依然众说纷坛,褒贬不一。笔者发现,许多文章...  相似文献   

11.
再论1939年苏联外交抉择的正确性杭福珍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大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使全世界都吃了一惊。”①半个多世纪以来,史学界对这一条约的评价依然众说纷坛,褒贬不一。笔者发现,许多文章...  相似文献   

12.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制定了( 和约》,满足了英、法等战胜国 的利益,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2.1938年,英、法、德、意在 签署协议,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和其他一 些地区割让给德国。 年9月旧,德国人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姗发。 4.二战初期,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与前苏联签订了《 5.1940年6月4日,刚刚上任的英国首相 条约》。 发表演说,向全世界表明了英国人 民战斗到底的决心。 6·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_ 7.1942年,美军破译了日军的电报,在 ,持观望态度的美国也被卷人世界大战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一件历史悬案历经半个世纪真相大白,但它的解决与否,始终是背后的政治说了算。斯大林从1941年4月初开始,就不断收到德国飞机进入苏联上空的报告。自从1940年9月起,这种德国向苏联的纵深飞行一次比一次大胆,有时深入苏联200公里。  相似文献   

14.
关于法国大革命史的分期,我国史学界过去没有多大的争论,人们习惯于把1789年7月14日和1794年7月27日作为法国大革命的起讫点。吴于厪主编的《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和其他一些法国史论著都采用这种观点。这种分期法的形成是受苏联史学界的影响。解放初曾来我国讲学的苏联历史学者列甫宁科夫就大言不惭地宣称,他们关于法国大革命分期的观点,是经过“深入研究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以后”得出的。不言而喻,他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英语自学》2009,(1):2-3
今天(12月7日),将有2000多名美国二战老兵和其他来访者参加1941年袭击珍珠港事件67周年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6.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意日法西斯发动和扩大了侵略战争。出于其共同利益需要,他们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结成法西斯政治军事同盟。他们吹嘘法西斯同盟坚固如钢铁、团结如一人,然而从1933年到二战结束先后发生了1933——1938年2月德国对中日战争的中立;1939年9月——1940年6月日本对欧战的中立;1939年9月—1940年3月意大利对德波战争的中立;1941年6月——1945年8月日本对苏德战争的中立。如何看待德、意、日的四次中立是研究二战时期德意日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双方长期关押对方的战俘约2000万人,其中约有1/3死亡。与德国人手中的苏联俘虏相比,照片上的他是幸运者。1941年10月,就在希特勒进攻苏联时,仅东线维亚济马的一场大战,德军就摧毁了苏军80个师,抓获了68万苏联俘虏。在那些日子里,成千上万的苏联俘虏被饿死、累死或枪杀。  相似文献   

18.
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6月22日凌晨,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调动181个师20个旅共550万人,向苏联大举入侵。在北起巴伦支海南至黑海约三千多公里的正面上多路发起进攻。希特勒声称,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进军”。战争初期,苏联严重失利。6月22日,西部的66个机场遭到猛烈的轰炸,半天之内,损失了飞机1,200架,其中800多架还没有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于地面。是日,苏军的第一道防线被突破。至7月9日,苏军在西北方向后退了400—450公里,在西部方向后退450—600公里,在西南方向后退300—350公里。战争开始后的  相似文献   

19.
1941年6月21-22日,德军突破苏联边境后,五六天就深入苏联国土150—200公里。斯大林下令工业向东转移,包括1360个军工厂,到第二年这些工厂迅速恢复了生产。1941年冬季的寒冷帮助了苏联人。斯大林在莫斯科战役中投入了200万军队j2500辆坦克、1800架飞机、25000门火炮。  相似文献   

20.
1917-1941年苏联的外交政策共有三次调整。20年代格奥尔基.契切林担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时,苏联的外交政策是打破孤立状态,使苏联在国际上获得承认并稳定它在世界上的地位。30年代马克西姆.李维诺夫担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时,苏联的外交政策是提出集体安全政策,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法西斯集团的威胁。从1938年9月到1941年6月莫洛托夫担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时,苏联的外交政策是终止与英法波等国的谈判,为了自己的国家安全,转而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