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宾诺莎的政治利益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宾诺莎用利益概念来描述人的生存,把欲望制衡作为利益的核心内容,希望通过将理性转化为欲望来克制欲望,以期解决人受欲望控制这一基本人性问题。在此基础上,他将权利和权力两者的关系作为方法来分析政治的基本问题——个人和国家的关系问题。斯宾诺莎在其分析过程中初步提出了分权制衡原则,从而成为政治利益分析方法的创始者。由于他在可能性方法上的不彻底性,使他的方法论仍然具有某种不成熟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浅论拉康的欲望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望问题可以说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问题。在此问题上,拉康有一些基本观点,如欲望根本上是一种对缺乏的欲望,欲望乃是“他人”(“他”)的欲望等等,这些观点虽然是从精神分析学特有的经验中得出来的,但是,从它们所揭示出来的那种深度来看,它们无疑已经具有了某种适用上的普遍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求知的欲望 有_位年轻的弟子问苏格拉底什么是求知的欲望,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他带到一条小河边。年轻人觉得很奇怪,只见苏格拉底扑通一声跳到河里去了,并且在水中向年轻人招了招手,示意他下来。年轻人也就稀里糊涂地跳下了水。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麦克白》中的人物麦克白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就在于个人力量的毁灭。那闪着金光的王冠确实让人着迷,它是个人力量的象征,麦克白就因它而酿成悲剧。他具有百倍的勇气和能力,权力的欲望使他不甘心在别人的影子下生活,但内在的欲望和外在道德的束缚让他痛苦挣扎。在他的整个抗争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他的毁灭是一个巨人的毁灭。  相似文献   

5.
蓝晨 《教师博览》2007,(12):43-44
1823年.刚刚35岁的、本该风华正茂的大诗人拜伦不再有任何的欲望,虽有情人,但他不想结婚.更不敢谈恋爱,年轻的生命因生活没有目标而变得极度无聊。于是,他决意把自己献给战争:在随军队进发的途中.他写信给歌德倾诉苦恼。此时的歌德虽已75岁高龄.却正准备向一个19岁的姑娘求婚,他的欲望像一个年轻人一样的旺盛。  相似文献   

6.
刘竹婷 《文教资料》2009,(31):26-27
法国当代著名宗教哲学家、人类学家勒内·基拉尔在研究过多部文学作品后提出了著名的三角欲望学说,简言之,即人的欲望是由他者引起的,他者扮演的欲望介体的角色。而著名精神分析大师拉康也曾经说过: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因此,本文在分别介绍二者内容的基础之上.提出基拉尔的三角欲望实际上是拉康欲望学说的一部分.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由根和欲望支撑的,根使人立起来,欲望使人长起来。“根”在多数情况下被指认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其实这种根,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文化的、民族的归属感和依附感。牟天磊是无根的,所以他永远无法真正立足;但他又是充满欲望的,诸多的欲望主宰着他的生活,使他奋斗、使他坚持,也使他迷茫。  相似文献   

8.
王小波以被书写的欲望在主体建构和自我实现中的作用作为评判欲望叙事的标准,他反对以欲望为中心的叙事目的,始终以欲望中的主体作为观照对象和表现焦点,从匮乏和泛滥的欲望以及欲望流转的交易渠道中实施主体救赎。他批判了三种基本人欲之"绝对需求"匮乏造成的欲望受阻及其带来的主体受限和受控的消极后果,也对欲望叙事中的道德"自激"加以嘲讽。他否定了欲望流转和交换的种种渠道,对于主体陷溺于欲望排序中的统辖关系困境倾向于一种寓于消极形式之中的积极抗争,这表现为对"性欲"之表达功能的开掘。  相似文献   

9.
小说《香水》既是一部关于气味的奇幻小说,又是揭示人类欲望的警示之作。主人公格雷诺耶身兼艺术家的感性和科学家的理性,但这在他身上并没有起到平衡作用,而是共同走向极端。文章通过考察格雷诺耶的欲望演变,以拉康"他者欲望"理论为依据,将格雷诺耶的个人欲望与同时代语境下"他者欲望"置于同一平面进行研究,揭示小说的悲剧性之维。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2007,(7):112-113
大概由于人们生而有欲又不加以限制,所以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地追求欲望的满足,以及再满足。于是,无止境的竞技争斗和自我欲望的无限膨胀也就应运而生。有人将获取无限财富和进入世界十富之列,视做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有人声色犬马、日耗斗金,过着奢靡得不能再奢靡的生活;还有人为了名声地位、出人头地,以至于竭思尽虑、无所不用其极。林语堂也是一个充满欲望的人,在工作、金钱、感情和饮食上他都有着强烈的需求。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对这些欲望常常加以限制,这就带来了林语堂人生追求的“中庸”性质,即半半哲学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目睹一场交通事故,当时无人施救。 血 死亡 救他 残忍的瞬间 死神逼近他 他在挣扎 轻微波动的手指 是他求生的欲望 救我 救我 他的眼神在向我求救  相似文献   

12.
欲望与生以来,人人都有。欲望是人人需要的、应有的、想要得到的美好的东西。例如《欲望》中所说缺这缺那的乞丐,所说的衣、食、住、行便是。然而,一个人生活上的欲望不可片面追求,不可脱离现实,否则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被欲望所奴役。如《欲望》中的乞丐,当他的欲望一时得到满足后,他的表情很能耐人寻味:"还问什么问  相似文献   

13.
把莎剧《特洛伊斯和克瑞西达》和乔叟的同名长诗以及《伊利亚特》进行比较,此剧不论是写爱情,还是写战争,其实质都是写欲望,欲望应由根据理性所制定的制度进行制约,所以此剧在主题上是统一的,莎士比亚写欲望是对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个性解放的一个深沉的有远见的反思,这种反思是与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是他开始伟大悲剧时代的前奏。  相似文献   

14.
成立 《成长》2006,(2):23-26
我刻意提前去了半个小时,思忖那个采访者的样子。在成立进来的瞬间,我就知道那是他。他不是一个善于掩饰的男孩,因为他的表情,有一种急切寻找的欲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欲望     
“欲望”的出处大概是老子的“欲之所息,望之所止。夫唯达令之极……”我起初理解,欲望应该是一种燃烧的激情,是一种源于灵魂的渴求,它会激发人的潜能。勾践印证了我的理解,数十年卧薪尝胆,囤积已久的欲望,终于在最后迸发,洗雪前耻立霸业光复四方;刘邦演绎了我的理解,那是一种雄视天下的胆识,当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为何单单刘邦可以最终成就霸业?他一统天下的欲望,让他即使在百舸争流的局势下,仍可鹤立鸡群,他的欲望就像一团燃烧的烈火;朱元璋诠释了我的理解,从一介村夫到一代君王,出家和尚竟成了开国皇帝。他统民安天下的欲望,让他在元朝…  相似文献   

16.
欲望问题是拉康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内容。拉康认为,欲望本质上是一种对缺乏或缺场的欲望,主体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本文通过拉康的欲望理论来解读《爱丽丝镜中奇遇记》"无名林",着重分析"无名林"中爱丽丝和卡罗尔的缺乏的欲望,从中得出反映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7.
例1南南同学跟妈妈学烧紫甘蓝(紫卷心菜),用油炒后加入食醋,发现紫色的叶片立即变红,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让学生自行探究是促进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在自然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探究性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心理学研究指出,探究的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内部动力。这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对研究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参与研究活动,进行有效的研究,而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他才想做、想说、想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教学《空气…  相似文献   

19.
魏书生语文教学管理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语教学管理思想的根本特征是无管理的管理,其奥秘在于他在学生心灵深处点燃了求知欲望,深度唤醒其情意力量。他语教学管理思想中的三项基本原则,即:能本原则、民主原则和科学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故事的真实性,我们没有必要讨论。关键是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道理: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能放弃对美的追求;爱美是无条件的;有时候,爱美比一切都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强烈的求生欲望,对死亡的恐惧,对危险的惧怕,对食物的需求等等,便常常暴露出原始本性,忘却美,抛弃美。活命要紧,管他什么美不美?本文中的史密斯不正是如此吗?对水的渴求和对生的欲望,使他无法顾及“绅士风度”,他不买领带,不系领带,最终无法进入“第一流的宾馆”,等待他的或许是更大的麻烦,甚至是死亡。美,就是希望所在。爱美,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