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因而,我们教师对待教育事业要有一片诚心,对待工作的态度要热忱,对待学生要有爱心。  相似文献   

2.
教师应避免几种人际知觉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会不由自主地对学生产生一些人际知觉偏见。这些人际知觉偏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避免以下几种人际知觉偏见。一是“第一印象”。所谓“第一印象”,是指如果某人在初次交往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影响人们...  相似文献   

3.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磨练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双独具的“慧眼”,要把错误看成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这是学好数学的一剂良药,要呵护学生脆弱的情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教师要因势利导,挖掘出错误潜在的价值,让其发挥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渗透"感恩教育"内化学生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也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两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教育广大学生,影响他们的意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新的历史条件下,教书育人的环境和职责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两课”教师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的形式和内容及其实现途径,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并努力把育人的场所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教师克服对学生偏见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并且伴随着种种不同的认知及许多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因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就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些片面的看法,甚至于对某些学生产生偏见,从而妨碍教师准确地对待学生,阻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本文就产生偏见的原因做一分析并提出克服产生偏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谢善维 《师道》2006,(2):11-11
据报载,深圳不久前开通了全国首条“差生拯救热线”。热线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习成绩差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或者是有思想心理等方面问题的学生。不过,看了这篇报道,我却觉得心里隐隐不安。向来听到的都是“拯救珍稀动物”“拯救古城”“拯救灵魂”之类,难道所谓“差生”已处于危急时刻,若不“拯救”,则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许,设置这样一条热线,出于热心人士的好意,但在帮助人家之前,先强行贴上一个含歧视意味的标签,我以为,这种做法不甚妥当。这则报道甚至还让我联想起不久前发生在陕西安康市的一个悲剧。当地一个中学的班主任,主持不记名的投…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在我国50年代被视为进步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使得这部作品的译介得以实现。这种重视作品思想性的解读同时导致了译作中的种种“偏见”。类似的情况还能在一些西方国家的译作体现。这种情况表明了特定的社会政治因素对文学翻译产生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创造性教育。教师在创造性教育中起关键作用,所以教师对创造力的理解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教师对创造力存在偏见,这种态度表现在情感、认知和行为各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消除偏见,社会心理学提出群体内接触这个概念,这对消除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偏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纂妹 《师道》2004,(7):11-11
走近名师,成为名师,是每一位教师的远大理想。而这个理想却如海天相吻的弧线,叫人可望而不可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你想成为名师,就可以如愿以偿的,因为名师毕竟寥若晨星。其实,一时不能成为名师的,也大可不必感到失落。试看晴朗的夜空,当月亮悬挂中天之时,如果没有众星的相捧,月亮也会黯然失色的。  相似文献   

11.
魏伟 《教育艺术》2006,(12):75-76
认识或接触某种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这种特殊的效应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志趣选择。在中学教学中,这种效应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如果不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势必会影响今后的语文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创造良好的首因效应呢?  相似文献   

12.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著名的寓言,叫《杰米扬的汤》。大意是:杰米扬是一个十分好客的人。有一天,一位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亲自下厨烧了最拿手的菜——大盆鲜美的鱼汤来招待。朋友喝了第一碗,感到很满意,杰米扬就劝他喝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认为吃多了。可杰米扬没有觉察,仍然一个劲地‘‘劝汤”。朋友终于忍无可忍,丢下碗,拂袖而去。  相似文献   

13.
从每一堂课都应该使用探究的方法;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应该尽量让学生自由探究;只要将学生分成小组,他们就在进行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应教什么六个方面,探讨了物理教学中的“偏见”。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位青年教师教育学生时的不冷静、不理智行为令我感触良多。事情是这样的:小A是一年级的一名小学生  相似文献   

15.
“叛逆“是学生青春期最大的特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为了争取独立自主的权利,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活动空间,往往做出一些“叛逆“行为。为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他们足够的权利和活动空间,减少他们的“叛逆“行为。  相似文献   

16.
杨锐 《现代教育科学》2005,(6):53-53,55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取得教育良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人们渴望交流、渴望沟通谈起,介绍了在教育过程中,沟通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提出在教育中沟通应该做到了解当代大学生特点,掌握师生沟通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达到沟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必须从爱学生开始。  相似文献   

19.
张炯强 《山东教育》2005,(17):62-63
对孩子的培养,不能只关注考多少个100分,长期对孩子施压会导致不良后果。中国工程院院士韦珏强调——“情绪教育”对孩子未来很重要。对孩子的培养,最重要的教育成果应体现在哪里?不在于他识了多少字,也不在于他能考多少个100分,而在于将他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其中情绪教育是最关键的,因为情绪与小孩未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新等都有关系。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首届教育家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韦珏提出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杜国芳 《成才之路》2009,(12):82-83
刘基笔下的卖柑者出售“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子,当“败絮”被人披露时,那卖柑者竟然得“理”不饶人:“吾赖是以食吾躯”“世之为欺者不寡矣”。那些“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者,却不能建“伊皋之业”。他们“峨大冠,拖长绅”“坐糜廪粟而不知耻”。两相对比,显见卖柑者不择手段“功利”的切近、渺小。乍一看,那位卖柑者也足以让人悲怜的。但究其实质,一个样!无论是卖柑者的最小功利,还是那些祸国殃民者的大贪,用的手段都是不可告人的“欺”。那位卖柑者可以为最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