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为框架,用内容分析法对乌坎事件中政府危机传播系列文本内容的情境、策略和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力图探索政府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应采取的策略。本文发现:政府根据具体情境运用相应的危机传播策略,取得媒体正面反馈概率较高。本研究还得出一系列具有中国本土化特点的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蒋桐  毕衍鑫 《东南传播》2023,(3):114-117
本文从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SCCT)出发,总结了归因理论、危机情境、危机历史、先前的声誉和危机回应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对其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归类。分析了危机历史和危机情境的对应、危机情境和危机回应策略的对应等对组织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晨 《东南传播》2012,(5):22-23
面对危机频发的现代社会,我们有必要对危机公关策略进行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分析研究,以期对今后的危机公关策略实践有所指导性意义。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在形象修复理论框架下对45篇有关危机公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情境危机传播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解释。经研究发现,使用"否认"策略、"规避责任"策略都会对公关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而使用"减少敌意"策略、"纠正行为"策略会有利于公关效果。是否采用"表达歉意"策略和是否采用复合策略都对公关效果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彭茜 《新闻世界》2013,(6):234-236
本文以“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SCCT)为基本框架,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期间政府部门所采取的危机沟通策略及其沟通效果进行深入的考查和检视;其中,特别增加对公众认知的分析,以完善沟通效果的测量。研究结果发现,政府在此次事件中,偏重采取淡化事件影响、规避危机责任的淡化型沟通策略,辅之否认型策略、重塑型策略和支援型策略;而以“媒体效能”和“公众效能”两个视角来检视政府所采取的危机沟通策略,效果是极其不理想的。  相似文献   

5.
政府危机信息管理联动系统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总结政府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发现其存在系统分散、缺乏联动和沟通的不足。针对现有不足,构建政府危机信息管理联动系统模型,分析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并结合北京"7.21"特大暴雨危机事件进行说明,以期为弥补目前政府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沟通与联动不足、提升政府的危机信息处理和决策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范佳佳 《新闻世界》2012,(6):187-189
本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对沃尔玛“绿色猪肉”事件的新闻报道,从媒体对危机事实的建构、危机类型、危机历史三个角度分析沃尔玛“绿色猪肉”事件的危机情境,以SCCT理论为框架检视沃尔玛在“绿色猪肉’’事件中的危机应对情况,发现沃尔玛只重视危机策略的应用,忽略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危机情境反映企业受危机冲击的状况,对危机情境信息的分析是企业危机处理的前提,危机情境中的信息失真导致危机决策的偏差,使企业不能有效处理危机。系统分析危机情境中不全面型、增加型、错误型、丢失型和模糊型等5种信息失真表现形式,并从情境客体、认知主体、信息传递与吸收等角度探讨其失真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8.
当前危机事件频发,危机传播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谣言与真相、个体责任与整体责任、自我辩解与责任承担的合理切割是危机传播的困难所在。可以利用危机传播的话语"切割"策略,通过话语情境化、角色话语转换、语义转换等方式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11):45-53
传播效果是衡量媒介效能的指标之一。在突发危机事件中,政府官方微博的危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态势,而构筑政务微博的话语权则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新浪政务微博"北京发布"在"7·21"暴雨中的危机传播为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危机表达和传播效果,从政务微博管理主体、政务微博运营现状以及危机传播技巧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危机传播及话语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运来 《今传媒》2012,(5):17-18
在微博的虚拟社会里,建立信用是一个很迅速的过程,并且这种信用还可以被显形化。但是不管是认证用户还是普通用户,其沉淀信用依靠的是发布信息的及时真实性以及态度。在危机事件中,微博作为一种新兴起来的舆论场,是政府建立与提升公信力的全新平台。政府官方微博的应对策略与态度,也是考验危机处理结果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以三亚"天价海鲜事件"为例,分析在危机公关中三亚在维护和建设政府公信力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得到提高,受众能够自主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负面网络舆论容易在新媒体环境中被放大,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政府的潜在危机。因此,提升政府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已成为新媒体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青岛大虾"事件为个案,分析了事件中政府危机公关的表现与问题,并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危机公关策略提出了四点建议: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和奖惩制度;政府应及时发布信息和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完善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政府的危机公关管理体制;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成为学术期刊受众最常用的媒体,由于社交媒体传播模式复杂,学术期刊对社交媒体舆情监测相对困难,导致与学术期刊相关的事件容易放大成危机事件,从而对学术期刊的形象构成威胁,学术期刊需要构建危机管理体系.本文基于危机传播理论,提出了学术期刊容易导致的三种危机类型:故意犯错型、意外牵连型和牺牲者型.学术期刊应根据不同危机情境与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型策略、回应策略,或不回应策略,恢复学术期刊的声誉.  相似文献   

13.
以2003年SARS疫情与2008年汶川大地震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导出情报能力和政府危机公关效果的关系问题,解释危机中的信息分布原理、政府危机公关对情报需求的内涵及各阶段的情报需求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情报功能在政府危机公关各阶段的融合与实现过程。研究认为,在政府危机公关的过程中,情报发挥着重要作用,情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为政府危机公关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4.
危机情境迁移导致危机维度发生变化,使组成危机信息沟通内容的事件、能力、行动和结果信息不确定。通过情境类型、规模、空间与时间迁移的分析,构建多维的信息沟通模式,并通过管理人员、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信息沟通模式选择的实证分析,得出各种信息沟通模式选择的排序,认为基于危机情境迁移的信息沟通是强调情境认知的多维动态沟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前,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以197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之前为严格管制时期,危机传播表现为"零传播"或者"不传播";之后为非自觉的间或传播.2003年的"非典"危机后,"危机传播"虽然为政府和社会各方所重视,但是仍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其表现之一是各类危机传播的发展不均衡,之二是在危机周期的各阶段,媒体角色的调适不到位.我国危机传播中媒体不作为或不当作为的症结主要在于政府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地方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以此来建立稳定的公共危机化解机制,实现危机信息的健康传播与公众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地方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以此来建立稳定的公共危机化解机制,实现危机信息的健康传播与公众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8.
在梳理政府危机信息管理以及政府危机决策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国内外政府危机信息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并针对我国政府危机信息管理及危机决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政府了解国内外政府危机信息管理及危机决策的发展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CAS的危机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危机信息管理的复杂特征;从信息管理流程、信息传播路径和信息系统建设三个维度建构了危机信息管理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以下基本观点:①危机信息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整体结构和基本功能的复杂性;②危机信息管理应以危机管理和决策为轴心,形成螺旋式的危机信息管理循环;③政府组织、主流媒体、图书馆等信息机构是危机信息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④建立分层次的全球战略与区域应对系统和多功能的互联互通危机应急网络是实现危机信息及时传送与交换以及危机情境下信息联动与共享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高度商业化的娱乐界,危机公关在明星丑闻处理中具有关键作用。从情境式危机传播视角看,2014年"文章婚内出轨"这一事件中,文章在挽回个人形象上虽采用了"重塑型"、"淡化型"等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同时,由于微博传播的特点,也发现SCCT理论提出的策略存在"部分失灵"或"不再适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