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剑 《收藏》2010,(1):125-128
藏族是一个强悍尚武、有着悠久历史及文化传统的民族。随身佩刀是千百年来藏人的风俗,藏族长刀不仅是重要的兵器,也是个人身份和阶层的标志。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人藏时,陪嫁了珍宝典籍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并有大量工匠作为嫁妆,其中即包括冶炼师和刀剑工匠。这些工匠带来的先进技术对吐蕃冷兵器制造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景泰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工艺品,全称叫铜胎掐丝珐琅,因明代景泰年间开始大量制造,所用彩釉多为蓝色,故称为景泰蓝。它与玉雕、牙雕、漆雕、金漆镶嵌、花丝镶嵌等并称"燕京八绝",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时候,北京的景泰蓝工匠都是御用工匠,他们制作的景泰蓝器具专供宫廷,用于祭祀,造型庄重。在设计、制作、使用过程中由皇家督办。清末,景泰蓝的出口量增加,这个商业机会催生了一些民间商号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23)
正2016年8~11月,值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10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与苏州博物馆合作推出"蘇·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故宫从院藏中特别遴选86套(101件)苏作文物赴苏州博物馆展出,全面展现明清两代宫廷御用苏作工艺,彰显苏州雕刻工艺的艺术魅力。苏州与北京有着天然的联系。苏怍是明清时期宫廷造办一个绕不开的内容,与京作、广作等工艺并称,而苏州工匠的雅刻技法匠心独具、巧思创新,尤其令人瞩目。自宋代以来,苏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下,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首先要明白工匠精神是从业者体现出的职业精神,它是从业者道德修养、思想品质、行为能力的体现,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次要明白体育课程对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于新时代,把握其基本内涵,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实践性,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始终坚持渗透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广大中职体育工作者仍需探索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5.
李江 《收藏》2009,(1):48-49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器装饰除绘画外,还大量运用了书法,内容有诗词歌赋、警言佳句、元曲、对联和谜语等,其笔墨豁达,气韵生动,流畅洒脱,构成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风貌。起初,磁州窑工匠只是在器物的底部书写窑场的窑号或定做者的姓氏及器物用途,大多为单字、多字或孤句。  相似文献   

6.
王长启 《收藏》2008,(11):137-137
山东一读者来信说,有资料介绍,传说宣德皇帝在位期间(1426~1435年)皇宫怫殿失火,将金、银、铜佛像及珠宝等熔毁并烧结一起,于是宣德皇帝下旨将其铸成铜炉。宣德帝问工匠:铜炼几次才能精纯?工匠回禀:用六火炼铜,就会出现珠宝的光彩。于是宣德帝命炼十二火。工匠先把铜做成条状,再用赤火反复烧炼,并将铜水置于筛上,用先滴下的精铜制炉而把筛上的制成其他器物。山东读者问是否确有其事?我认为这仪是一种传说。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7,(6)
正宋代南北瓷业的技术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随着宋皇室南渡,北方窑口的工匠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一些窑口生产技术的提升。加之宫廷、民间、海外贸易等对瓷器的需求,至南宋中后期,南方许多瓷窑的生产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唐代以来"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逐渐被打破。  相似文献   

8.
吴恭让 《收藏》2006,(2):114-114
综观石界,一波又一波藏石热高潮迭起,一拨又一拨赏石新秀凭着热情和实力壮大着奇石收藏队伍,为赏石活动推波助澜,改写石界精英座次。一次资深藏石家却面临沉寂、落伍,叹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才能适应赏石藏石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我以为藏石家起码要具备四种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9.
高玉涛  阎冰 《收藏界》2012,(2):127-128
说起收藏,古往今来似乎有些规律,比如以收藏品类别为例,有人好藏书画,有人喜藏金银铜器,有人爱藏文房四宝或奇石玉器或古董杂项等等。而笔者则偏重于收藏一种精神或一种情怀。  相似文献   

10.
藏族娱乐习俗一般包括竞技习俗和民间游戏两种,且二者往往结合在一起,构成藏民族民间的娱乐活动。有些竞技民俗后来还演变成传统的体育活动,成为藏民族健身的方法而得到传承。在藏民族文化中,有许多妙趣横生、趣味异常的民间游戏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性。它们不但有很强的健身价值和广泛的群众性,而且适合藏民族的生存环境、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有的游戏还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下面,介绍几种在藏族民间广泛流传的游戏活动。一、掷骰掷骰,藏语叫肖再,用具是碗、勒合切(子)和一圆形皮垫。这是藏族民间普遍的娱乐活动,玩者多为男子。…  相似文献   

11.
杜文 《收藏》2010,(2):64-65
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阿拉伯式缝合帆船沉船,沉船上满载着运往西亚的中国货物,仅瓷器就有67000多件。在打捞出水的大量长沙窑瓷器、金银器中,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引起了巨大轰动。遗憾的是,这些沉船打捞文物与中国文博单位擦肩而过,未能入藏中国,于2005年落户新加坡,被圣淘沙集团购藏,并在下属的亚洲文明博物馆展出。据新加坡藏界介绍,有少量的黑石号沉船瓷器在打捞时散出,被新加坡藏界购得,后来有些出水长沙窑瓷还被中国大陆收藏家购回国内。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7,(4)
正陕西是历史文化大省,线装古籍存藏量十分丰富。近年来,通过对全省11个地市(区)、部分重点县(市、区)图书馆、博物馆、文管会、档案馆以及部分高等院校、省直机关等收藏单位古籍存藏情况的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了解到陕西省存藏的古籍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存藏古籍数量较大据初步统计,陕西省存藏的古籍大约有5万余种、160余万册。各地市图书馆共存藏古  相似文献   

13.
仲威 《收藏》2012,(7):108-117
端方是清末最重要的金石碑帖鉴藏家,字午桥,号陶斋。上海图书馆藏有大量端方旧藏碑帖善本,今从中精选五种介绍给读者。它们分别是:《衡方碑》《崔敬邕墓志》《常丑奴墓志》《郁孤台法帖》《凤墅帖》.  相似文献   

14.
经幡是藏民祈求福运升腾的象征物,它寄托了藏民们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和对命运的祈求,同时又是表现藏民族美好精神愿望的载体,是融情感和理性为一体的产物,经幡现象是一种民间行为,唯独在藏区才能见到的一种独特有趣的民俗文化现象,而今藏地的经幡,形成了藏地独特的景观艺术,为世人所赞叹。  相似文献   

15.
袁凯铮  王蔚华 《收藏界》2012,(1):108-110
古代铜佛造像,不仅是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凝聚,也是古代工匠高超金属加工制作技艺的体现,向来为国内外艺术研究者和收藏家所重视。西方收藏佛教造像的传统,从西方以殖民者的姿态侵入亚洲原有佛教信仰的地区就已经开始。欧美的博物馆和民间目前仍存有大量的佛像精品,这些精品在今天它们亚洲的诞生地已经很难见到。西方对铜佛像开展研究工作也有近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苏强 《收藏》2013,(9):112-129
铜镜是古人照容的用具。根据考古资料,我国铜镜在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经过商、西周、春秋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发展成熟。汉、唐时期,我国铜镜在制作工艺和艺术性上发展到繁荣和鼎盛。之后,铜镜的艺术性逐渐降低,实用性增强,至清代逐渐被玻璃镜取代。铜镜虽然只是日常生活用具,但它却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铸镜工匠将多种  相似文献   

17.
陈玉琳 《收藏》2018,(12):93-95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景德镇的珠山设立御窑厂,至此景德镇瓷器生产开始了官窑、民窑泾渭分明的两条路线。官窑由政府直接管理,并组织生产,集聚优秀工匠、垄断优质资源,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因而代表了当时制瓷的最高水平。景德镇民窑为适应大众生活,以社会生产力状况为依托,在造型和纹饰上脱离官府的约束,更能发挥工匠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8,(2):183-183
明初由饮茶而兴盛起来的紫砂文化,从一开始便由共发展的三条轨迹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一、作为优秀茶具品种,紫砂壶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紫砂文化。二、紫砂发展历史是历代的工匠与艺人在紫砂造型工艺和装饰手法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过程。三、历代文人出于个人喜好,指导工匠开发适于文人使用的新壶款,或题诗作画,  相似文献   

19.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款式繁多,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色彩绚丽,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在这些民族服饰中还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欣赏他们的服饰犹如解读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智慧。  相似文献   

20.
香格里拉这一源于藏文化理念的词汇,它既蕴含着千百年来藏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了藏民族希望传说中的香巴拉在人间再现的美好愿望,也是迪庆广大藏族人民热爱、赞美家园的一种民族心理,她象征自然、和谐、美好。归结起来,香格里拉文化的精髓在于追求和谐。这种和谐由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