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设与生成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Wittrock,1986),它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与教学预设不一致或教学预设之外(节外生枝)的情况时,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探究取得意外收获的教学活动.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应在课堂特定的动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意外通道",捕捉那些"美丽图景",运用教学睿智,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意外收获,使得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2.
洪巧霞 《成才之路》2013,(27):65-65
学生课堂上进行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某一问题、某一知识点进行交流、交换思想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生长的过程,是在互动中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产生火花,生成新的想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原有的、可能是比较原始的、可能是比较模糊的直接经验呈现出来,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性的探究,使得模糊经验不断得到清  相似文献   

3.
(一)主题与背景 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预料到学生的所有的反应,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预设的情景,却没有学生回答的精妙,不得不令老师拍案叫绝,这也就是很多老师在课后所说的一句话:真没想到!其实,如果留意一下平时的试卷批改,就会发现,往往所谓的标准答案也未必就是最佳的,反而学生常常会有精彩答案。这样的没想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这样的“没想到”越多,说明老师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成功的,应该是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4.
一、用预设让学生享受精彩课堂的愉悦 1、进行动态的弹性预设,为“互动生成”启航 语文教学的特点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存在着相当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教学切人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以及难点的确定都应该符合教学实际,即应该是现时的、真实的和灵活的,是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动态生成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理智再次被唤醒,新课程改革并不是表面的轰轰烈烈,热闹背后,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从未有过的优待——教师即课程,从未有过的特权——生成与创造,也赋予教师从未有过的挑战——生命的发展与成长.新课程呼唤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期待课堂教学灵动有效,并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注入了新的内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突破"预设"的巢臼,变"预设"为"生成",着力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才是本体意义上的数学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所谓“预设”。一般认为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王尚文教授的理解,生成强调的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流,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认识。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在学生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生成。但语文阅读活动的生成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的程度和效果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同构共建,它们是融为一体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为生成性教学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教学预设就要为促进数学课堂有  相似文献   

10.
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又是一对相互促进体。精彩的生成正是源自于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丽芳 《福建教育》2006,(11A):46-46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新课程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是对课前预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预设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着力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从多方面进行估测,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方案,以备在教学中及时调用。  相似文献   

12.
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那么课改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殊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精彩生成;没有备课时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哪有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更多无法预见的精彩也就无法生成。因此,预设与生成本是一家,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摒弃预设,只有两者并重,才能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共创。  相似文献   

13.
林郁 《现代语文》2009,(2):72-73
顾名思义,所谓预设,就是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事先设计的一些教学环节;所谓生成,就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预知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和学习有关的环节,也有可能是由突发事件和外部环境引起的和教学无关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老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有预设性教学目标和生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动态评价是教学目标生成的基础,智慧型教师是生成性教学目标的保障。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交融、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有预设性教学目标和生成性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生成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动态评价是教学目标生成的基础,智慧型教师是生成性教学目标的保障。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交融、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一个多元其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教学过程具有丰富和鲜活的生成性。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生成并非信马由缰,随处都要探究,随便都能生成。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预设具有探究意义,有弹性的、柔性的探究点;预设当探究遇到困难时.怎样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深入思考;预设课堂生成的前景,应变的策略,并留有弹性的空间。课堂实施中,教师要活用预设,巧用自己的激情和机智给学生送去一抹阳光,让学生在智慧的分享,心灵的碰撞,个性的张扬中映射出七彩的斑斓。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白,留有空白的预设有可能营造生成的生态环境。那么,我们应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一、精心预设,追求有效教学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需要教师对各种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与布置,做到胸有成竹。因此,周密的课前预设是必不可少的。其优点在于目的性强,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运作的过程比较熟悉和易于掌握,课堂教学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学生在  相似文献   

19.
生成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不仅把学生看作“主体”,还应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有效生成、精彩生成并不是信马由缰所能达到的,而是教师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认真备课,精心预设,充分考虑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活动,推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思考应对的策略,当这种情境出现时,教师就能从容不迫地引导点化,有的放矢地将课堂引向“精彩”。  相似文献   

20.
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对于教学有效的目标导向来说,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只是实现教学优质、高效的手段。新课程实施应当兼容并顾,让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共生,共同演绎课堂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