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界的竞争加剧。地市党报既要面对中央和省级报纸的竞争,也面临各种文化、娱乐、经济、科技等专业报纸的挑战,更受到电台、电视台的冲击。如果地市党报仍然墨守成规,以老面孔出现,不能从过去那种依靠政府花钱办报、依赖行政命令订报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更新观念,深化新闻改革和内部机制改革,确立竞争意识,就难以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为了尽快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大力改进经济报道,应是新闻改革的突破口。要在坚持经济报道思想性指导性的同时,增强经济报道的信息性、社会性、服务性和可读性,使经济报道日益为读者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地方党委的机关报,地市党报必须直面挑战,充分发挥公信力强的优势,树立起权威、主流、亲民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党报的舆论引导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以大事报道提升舆论引导力所谓大事报道,是报道重大题材、反映重大主题、唱响主旋律的新闻。百姓常说,大事要看党报。这一方面表明了党报在群众中的分量,另一方面也表明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化,中国报业在历史浪潮中从“名记者时代”、“新闻策划时代”等阶段一路走过来,到现在已经进入既重视名记者效应和新闻策划效应,又重视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是以民众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百姓泠暖、人文叙事是其民生新闻报道的根本和核心。  相似文献   

5.
在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的前提下,要使地市党报新闻报道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要增加内容的权威性、指导性、贴近性、服务性,并恰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新闻报道形式,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增强吸引力,让读者感到可读、可亲、可信。作为地市党报来说,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就应报道读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满足读者求知天下大事的欲望,从需求心理上贴近读者。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还要报道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党报基本上形成了"官办—官订—官看"的模式,人民群众自费订阅党报的极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宣传舆论工具"的性质虽然没有变化,但它却在许多方面和过去有了不同,其中最显著的一点是:报纸的商品性大大增强了。所谓商品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买卖关系。其实,报纸的商品性是早已有之的,长期以来所以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这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官办、官订的缘故。既然商品性是报纸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显著特点,那么,它就为报纸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柏铨 《新闻记者》2002,(12):27-3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党报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生存状态。党报竞争力受到了严峻考验。提高党报竞争力 ,关键在于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 ,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 ,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 ,同样决定着党报的前途命运。上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还有没有竞争力 ?经济体制转轨以后 ,新闻传媒程度不等地…  相似文献   

8.
张明 《新闻前哨》2001,(10):44-45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党报的群众工作,194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思想至今都是各级党报的指导思想。党报的群众工作在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重点和工作任务,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群众工作如何为办好党报发挥作用,这是一个亟待作出回答的问题。 党报的群众工作是办好党报的一项基础性的重大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群众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样,党报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才能准确及时地将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9.
九江日报社委会将今年定为“新闻改革年”,其指导思想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础上,提高办报质量,在特色上下工夫,努力使报纸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能够出新、出彩、出亮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强化一版。作为要闻版的一版,要以清新大气的版面准确及时地报道好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及时传播党的声音,让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知道中央和省、市委在想什么、抓什么,搭起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从而发挥党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强化一版的版面调度和安排是总编辑的工作重点,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相似文献   

10.
党报发行工作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如何搞好党报的发行?很值得研究探讨。我从事党报发行工作22年,自认为对发行这门学问还是一知半解。本文根据自己22年报纸发行工作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充分发挥党报的优势。党报担负着全面、正确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报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就,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重要任务。党报又是报业结构的核心,处于各种报纸中的主导地位。近年来各级党委对党报的发行工作非常重视。特别是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对党报发行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袁俊 《新闻窗》2010,(2):113-114
当前,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地市党报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好民生新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民生新闻大多来自基层,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做好民生新闻既能使地市党报践行“三贴近”,又能在读者心中增强公信力和亲和力。如何将民生新闻做出自身的特色,提升地市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今,报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一些市民类报纸(如晚报、都市报、生活报)纷纷进行改革,或增版扩版,或加强报道策划,以抢占有限的市场资源。特别是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更加剧了报业市场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正走向市场的地市党报如何才能更好地拓展党报的生存空间呢?笔者以为,强化民生新闻报道是提高地市党报办报质量、提升影响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能量”已经成为一个热词,这个满含正气的词语其实正包含着新闻媒体的使命和职责:传递正能量应该成为主流新闻媒体的自觉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要求,为新闻媒体指明了方向。总书记“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提出把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然而,广大的新闻工作者也同时感到一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整个新闻宣传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党报,更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场挑战的冲击力和紧逼感。如何认清面临的新形势,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深化党报的新闻改革?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报纸特别是党报的全方位的挑战,已经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显露出来: 第一,报纸体制转换的挑战。长期以来,党报是作为反映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的宣传手段和工具来办的。党报的整个宣传基本上是“以政治为中心”。报社内部的分工,部门的设置,运行的机制,采访的途径,报纸宣传的重心,报道的数量等等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的。这种按照计划经济构筑的报纸体制和机制的模式,其弊端早已明显地暴露出来。特别是在今天经济建设已经确定为党的工作中心,整个经济体制将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的模式更是无法适应实际的需要了。作为上层建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党的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和传播者的党报,只有迅速而坚决地从体制上进行改革,从原有计划经济模式的制约中解  相似文献   

18.
王才忠 《新闻前哨》2001,(11):15-16
江泽民同志在年初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指出,“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应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中央的精神,应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要继续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入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扶正祛邪,振奋精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文风,使我们所宣传的东西,符合社会实际,符合群众需要,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引导水平。” 在过去的岁月里,党报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曾发挥过巨大的作…  相似文献   

19.
记者作为采访和交际的主体,一定要努力塑造良好的形象。 形象是自身素质的外化,是记者的修养、智能、风度、魅力等给社会公众留下的总体印象。个人形象源于个人的素质,是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道德修养的结晶,是长期修练而形成的。 形象的特征有:总体性、吸引性、选择性、久远性。 总体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主体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是零散的,而是总体的;二是客体所指的不是某  相似文献   

20.
本刊这期全文公布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制订这样的《准则》,在我国新闻史上尚属首创,也是新闻界的一件大事。《准则》的贯彻执行,对于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自律意识,提高新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