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法治教育:周校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对于法治精神,您是如何理解的?在您的学校,您是如何将法治融入学校工作中的?周希伦:"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法治精神是一种价值追求,是法治社会中人民所普遍尊崇的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权力制约、社会和谐等理念。法治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规则...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法治现代化革命,在这场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客观、公正地对待传统法律文化显的尤为重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表现为宗法等级、皇权至上、法律工具主义、对个人权利漠视等明显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内容,这就需要重塑与现代法治相符的现代法律文化,即对权力制约的同时保护公民个人权利,塑造现代公民人格。当然,在法治现代化过程中,同时要重视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吸收,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固有载体来表达现代法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社会生活领域。独立的市民社会是法治形成的必要社会条件。市场经济作为市民社会的经济形式促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发展,并孕育社会普遍的法治理念。市民社会权利以各种形式制约国家权力,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社会条件。中国在探求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与决定作用,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富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同时,有必要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做出正确的鉴别、吸收。  相似文献   

4.
李洁珍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3):34-39,72
法治社会主体精神的建构,就是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建构、塑造和完善。因为公民意识与法治理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公民意识对法治的实现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化公民意识的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它既需要在公民的社会意识中确立法和现代法治的原则,更需要公民在对待权利和权力的意识和行为中有理性、辨证、全面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
法治的形式构造是一个由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和多主体参与的行动体系及价值体系、运作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理念,法律体系是法治的制度构建,法律行动是法治的交往互动机制,正当程序是法治的权力规范机制,司法独立是法治的权力制衡。只有综合协调地同时发展五个方面,才能真正构建起法治的国家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架构中的两大命题。民主要求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法治的核心是宪政,本质是限政。有限政府就是政府权力受到法律与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因此,政治文明下的有限政府必然表现为民主政府和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法学院高鸿钧教授在《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上撰指出,现代法治存在封闭与开放、内信与外迫、确定与无常、普适与特惠、规则与事实等五种困境,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调整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组建自愿共同体,走向“共同体法治”。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依法治国”是一个历史性进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法治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不能兼容。在宪法框架下,深入发掘中、外法治资源,正确认识和把握不同层次法律的价值和功能,弥补现代法治的结构性缺陷,建构民主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法治共同体。才是摆脱“法治困境”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宽容本来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为缓和教派冲突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它试图在不同信仰者之间谋求和平共处之道。在应对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冲突的过程中,宽容演进为规范政府权力,保护个人自由的法律原则 防范多数暴政,确保社会多元的治理规则。宽容的政治价值体现为保障权利的法治结构,多元共存的政治秩序,寻求共识的政治程序,它被民主所吸纳,使得现代民主包含了古代民主所不具备的保护少数、容忍多元、协调差异的理念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应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以此为指导,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树立宪法与法律的权威;重视法律的控权作用,以权力约束权力;保护公民的权利、保障人权,提高其法治意识与参与意识;注重程序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是法治理念的对立统一。一直以来形式法治是我国体育法治建设的主导。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对体育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从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超越。以人为本、和谐体育和体育可持续发展是体育强国目标的主要内容,它们所蕴涵的体育权利、公平、正义价值诉求具有重大法律意义。为了回应体育强国目标,体育法治建设应该在以下诸多方面做出努力:突出正义价值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完善体育法律体系;合理配置政府权力;加强体育法律文化培育和加快体育行业自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治的认识、崇尚与遵循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公民法治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程序与规则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平等与公正意识。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引导他们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按照法律规范和法治精神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培养法治情感,提升法治行为能力,促进整个社会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法治构造论     
对依法治国内在构造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性的价值定位,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方向性问题。权利主体与权力载体的关系就是法治社会的治与受治、主治主体与法治对象之间的关系。依法治国的主体只能是人民;其对象是国家及社会各项事务,其中关键是权力组织、权力行为和权力关系三大方面;而良法权威的绝对服从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核与实质。  相似文献   

13.
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主流思想的中国,孕育出来的是重德轻法的主流思想,由于民众的法治意识淡薄,导致民主与法律精神先天不足,制约着现代法治进程;加之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价值震荡和真空状态,极易造成社会成员价值选择的迷茫和失范。以儒家文化为视角,通过分析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冲突,探讨在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培育民众对法律的意识,有利于构建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新文化、新伦理。  相似文献   

14.
高校招生考试管理实现法治有其基本特征与规律。从根本上说,确立法律的权威,逐步实现招生考试制度的法制化,依法治招、依法治考,在实现管理权力与维护权利之间达到平衡,注重招生考试的程序建设、重视对考生权利的法律保障与事后的法律救济,是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法治建设借鉴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现代法治的核心在于法律支配公共权力和保护公民的自由权利.我国法治建设的途径:一、制定良好的法律;二、树立法律的权威;三、实行违宪审查;四、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推进法制的现代转型过程中,需要确定合理可行的评价标准,并以之作为衡量法制现代化作业成效的指标。西方法学史是循着描述性思路和规范性思路探索法制现代化标准的,前者是通过传统法律与现代法律的比较来揭示法制现代化的,认为从身份到契约、形式理性化的现代法律和普遍与自治的法律秩序等是法制现代化的主要标准;后者则直接集中对法治内涵和目标进行分析,认为良法、法律王国的建构与法治的具体细节等是法制现代化的主要标准。我们可以在揭示传统法律与现代法律差异的基础上,梳理出关于法治的最低限度共识,进而提炼出法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即形式上,法律规范是一个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相互连接的严密体系;价值上,法律制度体现理性、自由、民主、绩效取向和权力制约等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现代法治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中国法治进程,不仅需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经验,也要重视对中国传 统法律文化的扬弃。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在价值取向、内容和形式方面都蕴含着现代法治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宗法伦理对现代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法治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更是一种理性精神和化意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现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必然趋势,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觉的理性追求。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法律至上、限制权力、保障自由和关注效益、民主、秩序、平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伦理对法治社会建设的影响深远。宗法伦理观念并未因其是历史上的东西而自然消逝,而是不断地获得延续和传承,几经沉淀已深深地溶入国人的血液之中。它的等级精神、人治色彩、群体为重、义务为本、和为贵、无讼的价值取向大大消解了现代法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直接发起的法律挑战,暴露出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中的种种法治缺失.包括:实体规则的缺位与滞后,确定剥夺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立法层次偏低;程序规则的缺失与模糊,学生有"受教育权",但无诉讼救济权利,救济途径不畅;法治精神的缺乏与漠视,轻权利重义务,以道德评判代替法律裁决,把行政管理带入民事管理.鉴于此,要完善法律体系,避免法治真空;要健全教育法治制度,将受教育权的终极关怀贯彻到底;要超越特别权力关系学说,坚决执行法律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培育现代公民、构建法治社会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法治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法治课程不受重视、法治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有限、法治教育的法律保障机制不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教师培训、资源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法律制度完善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以推动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