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同学少年》2011,(12):52
法国小说家司汤达的真名叫亨利·贝尔,他一生用过109个笔名,"司汤达"是他最爱用的一个,是为了纪念自己在小城"司汤达"与一位美丽的德国姑娘的奇遇。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真名叫赛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马克吐温"是密西西比河  相似文献   

2.
司汤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奠基人之一。 “享利·贝尔,米兰人。活过。爱过,写过。”——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为自己写的墓碑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司汤达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一生经历坎坷。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深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他曾因崇拜拿破仑而随拿破仑大军南征北战。  相似文献   

3.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真正奠定司汤达在文学史的地位的不仅在于他笔下的主人公有其丰富的内涵,更主要的在于他在心理描写方面的划时代贡献。他的代表作《红与黑》的艺术成就是极其杰出的,最为突出的是司汤达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的天才。他继承了莎士  相似文献   

4.
法国剧作家博马舍(1732-1799),原名彼得·奥古斯丁·加萨。他婚后半年,妻子就不幸病逝,他继承了妻子的一块名叫博马舍的小菜地。为了纪念妻子,他就用博马舍做了自己的笔名。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1783-1842),原名亨·贝尔,他首次使用司汤达这个笔名是在1817年发表游记《罗  相似文献   

5.
法国作家司汤达塑造的女性形象人物往往比男性人物要动人.波伏娃曾赞扬他说:"司汤达既是十足地浪漫主义的,又是决断地女权主义的."文章从分析其作品<红与黑>中的两位女性形象入手,对司汤达是决断的女权主义的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起 《都江学刊》2001,13(3):66-69
司汤达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先驱作家之一,他终生对意大利怀有特殊感情,本文从《法尼娜&;#183;法尼尼》入手,论述了司汤达意大利性格形成,丰富的过程极其内涵,肯定了贯穿其中的意大利激情与小说内容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7,(4)
趣味堂福楼拜经常通宵写作。他房间的灯光彻夜通明,成了塞纳河船夫的航标灯。法国作家司汤达,为使文笔声调铿锵,每天早上都要读两三页民法。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是读者所熟悉的。而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读者知道的却不多。这部书我国解放前虽有译本(名《帕尔玛宫闱秘史》),但印行数量很  相似文献   

9.
我看于连     
于连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主人公。许多评论者都强调了他的野心和虚伪,把他看作“野心家”和“伪君子”。其实,于连的性格始终交织着良知与野心、热情与虚伪、真诚与作假的矛盾,他在小说中表现出的更多是热情、真诚和善良。  相似文献   

10.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不少作品已在我国翻译出版,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翻译出版过司汤达的传记。前些时候出版的《时代三色》(作者为苏联维诺格拉多夫)虽说也是一本介绍司汤达生平的作品,但是严格地说,它只是一部传记体的小说,书中有很多虚构的成分。而且,它并没有完整地介绍司汤达的一生,而只是描写了司汤达随拿破仑一起从莫斯科撤退之后的生活经历,当时司汤达已经二十九岁了。现在这本由美国作家马修·约瑟夫森撰写的《司汤达传》,不仅史料翔实,介绍全面,文笔生动,而且观点比较新颖,代表着二十世纪对司汤达研究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司汤达本名"亨利·贝尔","司汤达"这个笔名,为的是纪念作家在佛罗伦萨城和一位美丽的德国姑娘玛丽·司汤达的邂逅。1817年,他完成了旅行游记《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首次在作品标题下署了"司汤达"这个名字,名字下面还附加了一行补充说明:法国骑兵军官。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的笔名是"马克·吐温",这是密西西比河上的测水员常使用的标识水的深度的术语,意思是"水深两英寻",在这个深度,船只就能安全通过。克列门斯起这样一个笔名,是因为他曾经有过一段做领航员的经历,用"马  相似文献   

12.
法国作家司汤达在19世纪30年代,完成了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红与黑》,并由此形成了西方的“红学”,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而主人公于连更是历来争论的焦点,一百多年来,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以《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著作享誉世界文坛的法国作家司汤达,生前曾多次表示,希望将来离世后,自己的墓碑上能刻上这样的话:生活过,写作过,恋爱过。他甚至在自己的《自恋回忆录》中,为墓碑上的文字顺序做了明确的安排,并且直言“请不要在我的墓碑上添加其他任何肮脏的描写和平庸不堪的赞美……”。  相似文献   

14.
德·瑞那夫人是法国作家司汤达长篇小说代表作《红与黑》中塑造得较鲜明的一位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三大长篇小说之一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同名主人公。两位大师笔下的这两位女性形象,虽然由于作家国籍不同,社会体制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风俗不同,作家笔下不可能出现完全雷同的人物形象,但以他们对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的理解,作家笔下的两个女性形象,也就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有人认为德·瑞那夫人就是法国的安娜·卡列尼娜。首先,两位女人公的形象都是在作家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司汤达…  相似文献   

15.
对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一书“红”与“黑”的解释,众说纷纭。根据作家当初对书名含义的回答,“红”与“黑”的确切含义应该是:不成功便成仁。  相似文献   

16.
“亨利·贝尔,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这是按照司汤达生前的遗嘱,用意大利文刻在他墓碑上的碑文,贝尔是司汤达的原名。1783年司汤达出生在法国东南部的山区,他自称是米兰人,这与他的母亲有意大利血统  相似文献   

17.
对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一书“红”与“黑”的解释,众说绘纭。根据作家当初对书名含义的回答,“红”与“黑”的确切含义应该是:不成功便成仁。  相似文献   

18.
法国作家《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虽然在文坛上早已声誉蜚(fei)然,但却非常谦虚。他喜欢把自己的文稿寄给朋友们阅读,请求给予严厉的评论。不管朋友们的批评多么严峻、苛刻,他从不恼怒,而是对  相似文献   

19.
司汤达历来被誉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经典之作《红与黑》也被称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人们曾对此作了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与此同时,现代派作家对其作品又推崇备至,他们认为司汤达的作品表现了属于二十世纪的某些现代意识。他的作品被誉为小说创作艺术的化身,萨特指出:“他的风格是尽善尽美。”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20.
钟佳蓉 《宜春学院学报》2014,(1):110-114,128
1830年司汤达《红与黑》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随后法国诞生了一大批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中司汤达、梅里美、小仲马、福楼拜、雨果笔下均描绘了一些世人看来"水性杨花"的女子,但作家对这些女子的态度是宽容理解而非斥责。根据作家的这一行为分析可知产生他们此种创作之举的原因有三点,分别是:母亲原型的折射、社会承袭使然、宗教神话的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