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的北京     
何彦德 《小火炬》2013,(5):19-19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我梦想有一天来到这里。今年假期,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说起颐和园,每个人应该都知道吧!那可是古代皇家的高级度假场所,景色怎么会差呢?进了颐和园绕过大殿,我就来到了课本上说的长廊,听说一眼望不到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按照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指导学生读懂各自然段并学习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师: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 (录像定格 )。长廊是什么样子 ?老师想请三名同学分句朗读第二段。   (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  师:这两句写了什么 ?  生:写了长廊的颜色:绿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生:还写了长廊很长。一眼望不到头,有 700米长,分成 273间。   生:这两句写长廊的样子,写长廊的外部。   (学生朗读第三句 )  师:作者接着写了什么 ?谁能配合画面介绍一下 ?(录像定格 )  生:写了…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常常要用到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字。《颐和园》(人教版第七册第22课)一文中描写长廊的句子就具有这些特点: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里,第一句运用表示具体颜色的词语“绿漆”“红漆”来写柱子与栏杆,第二句则用具体的数字“700多米”“273间”来写长廊的长度与间数,这里的写景呈现了一种准确、形象之美。在这篇文章中,还运用了一种概括写景的方法,它显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  相似文献   

4.
程梓夏  茑萝 《红蜻蜓》2023,(10):46-47
<正>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都,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如雄伟的故宫、历经沧桑的圆明园、美丽的颐和园……大年初一,我满怀期待和妈妈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颐和园,映入眼帘的是结了冰的昆明湖,那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走过美轮美奂的彩绘壁画,路过代表着春、夏、秋、冬的四个凉亭,穿过随着地势起伏的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爬上万寿山山顶,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做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流程一、以画促读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以画促读:1.课外阅读,网上查阅,收集颐和园有关资料。2.对照课文内容,选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画下来,也可几人合画一幅(课前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处景点分类把画张贴在教室内,供分组合作学习时使用)。二、以赛促读1.导入:同学们画得真好啊。今天,我们的教室成了颐和园了,我们就在“颐和园”里一边玩赏…  相似文献   

6.
小学课文中的《颐和园》、《海滨小城》等是按空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例如《颐和园》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空间顺序写作,写长廊时采用从内到外的方法,突出表现了长廊的  相似文献   

7.
《颐和园》是一篇图文并茂的讲读课文。全文分五段,二三四段是重点段,每一段都有一幅图,分别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教课前,我想:我应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员,要把《颐和园》的美丽景色通过教学永远留在同学们心  相似文献   

8.
加强段的训练发展不生思维能力山东胶州市实验小学赵洪荣一.让学生熟悉段的结构形式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中段的分类主要自以下几种:1.总分总式。如《颐和园》第一段概括介绍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第二、三、四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最后一段...  相似文献   

9.
德国馆游记     
李志军 《辅导员》2010,(17):36-36
这是我们来到上海的第二天,今天的目的地是世博园德国馆。 刚进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名画。接着我们跟随着电梯的步伐来到了长廊,长廊里有着许多的大屏幕,令人目不暇接,接着,我们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第八册第二课《颐和园》,是一篇看图学文。按一般的游览顺序是;长廊→万寿山(佛香阁)→十七孔桥、湖心岛。长廊着重写它的“长”——“有一条长长的长廊,一眼望过去,好像没有尽头”。万寿山(佛香阁)着重写它的“高”——“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一望,颐和园的景色一大半在眼底了”。昆明湖着重写它的“绿”——“昆  相似文献   

11.
一堂语文课的导入就像一篇作文的开头一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精采的.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会使整个教学进行得顺利、和谐、自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现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模式。一、概括式对于一些比较长、学生又不易掌握的课,可采取概括式导人,接顺序概说课文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清晰地掌握课文。例如教《颐和园》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人:《颐和园》的作者以自己的旅行踪迹为序.依发描写了长廊内外的景物,万青山上的亭台阁榭、万寿山前的景致和昆明湖上的景色。把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园林,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好,现在让…  相似文献   

12.
看谁最勇敢     
在画大蘑菇的时候我离开了一下.等我回来时却发现画面的空白处多了几道其他的颜色。我问:“是谁在老师的画上乱画了?”孩子们互相指责。如何才能让孩子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呢?我沉默了片刻说:“我们一起来玩个‘看谁最勇敢’的游戏吧,大家都闭上眼睛,在我数三个数之后,请在画上乱画的那个小朋友学小动物走路的样子悄悄地来到我的面前,看一看他有没有勇气。”  相似文献   

13.
游颐和园     
颐和园,是首都北京市西北郊一座著名的清代皇家园林。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步入东宫门,便仿佛置身于清代,望着那一座座精美的古代建筑,深深感受到那古色古香的历史气氛。穿过仁寿门,便来到慈禧太后当年听政的仁寿宫。德和园内有她看戏的地方——大戏台。乐寿堂是她的寝宫。绕过大殿,就是一条长廊,它有728米长,分为200余间,每间  相似文献   

14.
门钉肉饼     
正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到北京旅游,去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园,游览了美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同时,我还品尝到了一道至今难忘的北京名小吃——门钉肉饼。游完颐和园已是中午,我们来到附近一家餐馆,爸爸点完菜,故作神秘地对我说:"今天让你吃一种北京的名小吃,你肯定猜不出它的名字。"只要好吃就行。"我不在乎地说。过了一会儿,服务员阿姨端来了一个大盘子,里面盛着二十几个圆圆的、中间鼓鼓的、两面煎得焦黄的食品,刚放到桌上我就  相似文献   

15.
一、首尾连读,以疑激情教学伊始,让学生将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从而发现“美丽”一词在文中的重复使用。那么,颐和园到底怎么“美丽”呢?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品读全文。二、驻足景点,品味美丽1.给提示,读全文。①初读:想一想,作者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②细读:你认为颐和园的哪一处景点最美丽?画出能够突出景点美丽的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③品读:把自己感悟到的“美丽”读出来。(这里给出“自能读书”的提示,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2.抓景点,品美丽:老师引导学生逐个景点进行品读。第二自然段写颐和园的长廊,引导学生从品…  相似文献   

16.
《颐和园》是一篇散文 ,全文通过对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这几处景点的细致描绘 ,体现了颐和园的壮美 ,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达到训练重点的要求呢?导读引路 ,简介挂图。“导读” ,简要说明了该组教材的组成、课文的特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点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因此 ,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之前 ,若引导学生对导读进行学习 ,学生对整体教材就有一个大致了解 ,读才有方向 ,学方有所得。《颐和园》是七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引导学生对“导读”的学习 ,学…  相似文献   

17.
颐和园 文 林徽因 ① 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在著名的圆明园被帝国主义侵略军队毁了以后,是中国四千年封建历史里保存到今天的最后的一个大"御苑".颐和园周围十三华里,园内有山有湖.倚山临湖的建筑单位大小数百,最有名的长廊,东西就长达一千几百尺,共计二百七十三间. ②颐和园的湖、山基础,是经过金、元、明三朝所建设的.清朝规模最大的修建开始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当时本名清漪园,山名万寿,湖名昆明.1860年,清漪园和圆明园同遭英法联军毒辣的破坏.前山和西部大半被毁,只有山巅琉璃砖造的建筑和"铜亭"得免.  相似文献   

18.
《颐和园》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具体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高度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着这个中心 ,课文分三大段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总的印象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特点。第三段(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 ,赞叹“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这样既突出了主要景点 ,又概述了全貌 ,使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文中心明确 ,条理清楚。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  相似文献   

19.
梦回故乡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很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大山,有河流,还有许多树,很漂亮吧,那里就是——我的家乡。来到我的家乡,一眼望去就像一幅会改变的水墨画。画上的山,高大挺拔、连绵不断、拔地而起;画上的天,湛蓝无比,几丝悠然自得的云在天空中漫游;画上的河,弯弯曲曲,清澈见底;画上的树,绿油油的一大  相似文献   

20.
放暑假了,儿子在家没有同伴玩,我便把他送到附近一个美术班学习。别提他有多高兴,每天蹦蹦跳跳来到老师那里,回来总会向我说老师这样画得好,那样画得好,不停地赞美他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