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领域范围内,关于教育理论分类的问题一直是比较受学者关注的问题。卡尔作为第一个从批判理论的视角看待教育理论分类问题的人,把教育理论分为"常识取向的教育理论"、"应用科学取向的教育理论"、"实践取向的教育理论"和"批判取向的教育理论"。本文通过对四种教育理论内涵和性质的介绍,揭示四种不同教育理论各自的特征和局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业失败"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大问题。它对遭遇失败的学生及其家庭,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导致"学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教育的评价机制存在问题。根据霍华德.加德纳关于多元智能评价的论述,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野下评价学生发展,能够有效减轻甚至消除"学业失败"现象。  相似文献   

3.
因果关系是侵权行为的重要构成要件,同时亦是一个哲学范畴,因其的泛化性使各国在理论与实践中对其的基本含义和判断标准存在诸多争议,尤以"治愈或存活机会丧失"型医疗纠纷为甚。对这一问题的合理见解,可以传统因果关系理论为基础,借鉴域外相关理论与司法实践,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状况来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针对有关足球教练员谋略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足球教练员谋略的本质是"以智克敌",谋略的核心内容是"谋势造势",谋略的实现方法是"分合"、"奇正"、"虚实".通过对足球教练员的谋略及内容的研究,揭示了足球谋略运用最基本的原理,构建起一个比较完整的足球教练员谋略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依附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兴起的用来诠释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的一个理论,后来被中国运用到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中。本文借助依附理论对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全面剖析,并得出结论:在全球化的激流中,中国高等教育既要借鉴、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保持和发扬我国的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精粹,走出一条"中国模式"的现代化高等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先秦哲学,对死亡问题予以直面且从理论高度进行论述的,道家的庄子是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个。庄子以"道"、"气"为理论手段建构了他独特的死亡观——人的生、死是气聚散的表现,死是对"道"的回归。这种"气化论"死亡观,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起到淡化死亡恐惧的作用,而且对生死的形式上探讨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庄子的死亡观看似为"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实则其产生却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和理论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发挥体育和教育的双重优势,使竞技体育的人才既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修养又具有较高的运动水平,这是我国当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体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训结合"。就"学训结合"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对"体教结合"怎样更好的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出对策,同时也可以对决策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必须加强道德修养,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当前在高校中"90后"是主力军,他们充满朝气、有活力、有个性。但是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们缺乏很多。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道德修养,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自觉"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文学史哲学"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它关乎如何认识民族文学成熟独立的历史起点,也是文学史家把握文学自觉的多元动态进程、进行历史分期的理论基础。近30年来,围绕这一"鲁迅问题"的论争,这一命题则始终被视为只有单一内涵的"文学史问题"。因此,论争陷入了"各种观点自圆其说,不同观点相互对立"的僵局。要打破目前的学术僵局,让看似各自对立的不同观点,"各居其位,各是其是",必须转换学术思路:首先,从"文学史"回到"文学史哲学",在全面把握先秦以来文学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对"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前提假设"所蕴含的复杂内涵作一番学理反思和逻辑洗炼,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个宏观的理论参照系;然后,再由"文学史哲学"回到"文学史",对不同时代、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内涵和特点做出准确界定,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恻隐之心"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命题。本文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以霍夫曼的移情理论为主要参照分析"恻隐之心",发现霍夫曼的"移情忧伤"同孟子的"恻隐之心"内涵基本相同,二者在分析道德的情绪机制、道德行为与道德情感的关系等问题时,思路和观点也非常接近。这一结果启发我们,儒家思想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真实的作文"强调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以及真实的言语成果,强调写作行为的真实性."真实的作文"对写作者的主体地位以充分的肯定,具有丰富的教学意义,但是存在一个理论盲点--没有区分一般写作与教学写作的不同点,因而实施起来十分困难.写作教学更为迫切的问题是文体的问题,写作教学要实现一个转向,即从"教学文体"的写作到"实际文体"的写作.  相似文献   

12.
齐美尔提出的"文化悲剧"理论是对急速上升的"客现文化"和"相对滞后"的个人文化二者出现差距的一种担忧.这种理论是在科学至上的社会化大生产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从推崇科学至上的现代哲学知识现到反对它的后现代哲学知识现;从科学主义教育现到终身教育现的转,都为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必扭忧悲剧会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双语环境下英语词汇的习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认识观念及"图式理论"和"总的前结构理论"有助于词汇习得与知识学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多门课程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培养什么人"、"应具备什么能力"等问题,以达到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这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个丰富和发展,也是整个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最初的理论生长点.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深化,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构建一个具有长期指导意义和稳定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曾经使人们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革命的"同时胜利论"作出过修正,列宁指导苏联"十月革命"的"一国胜利论"则成为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但是,20世纪后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当前的世界形势告诉我们,对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和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应当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在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重视被学术界所忽视的一个问题,这就是马克思在论述"同时胜利论"时关于"地域性的共产主义"的论断.今天只有重新解读这个论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  相似文献   

17.
早期工业化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中国史研究的热点,江南早期工业化作为一个区域性的问题研究是从李伯重先生开始的,且已硕果累累。本文从宏观入手探讨这一问题,首先对"江南早期工业化"概念作一概述,抵制"萌芽说"和"西方中心主义史观",从与英国模式的对比中重点阐述其发生发展的前景,并最终得出结论,即江南早期工业化在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普遍规律下不可能走向近代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上一个非常著名的以认知——推理过程为基础的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是按一定的认知——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活动。但是关联理论并非尽善尽美,尚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本文试图通过对关联理论的回顾来浅析关联理论的不足之处,并且进一步指出话语的理解要重新审视"关联"一词,要考虑话语的意义连贯问题,因为有的话语可能不具备最大关联性但是在听话人看来却是连贯的,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及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关系问题存在颇多的争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应是全球化理论的源头,对当代正确认识和理解全球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原问题,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最首要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两大基本问题作了最新的回答,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