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敦煌文物研究所藏有古汉、藏、西夏等多种民族文字的文书约七百其中西夏文书仅三件,均属佛经。一件为《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其余两件同为图解本《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简称《观音经》)。但一件仅残存10页,且扉画已佚;另一件则文图并茂、首尾完好,是本所一。重要而珍贵的藏品。它是1959年3月,本所文物保护工作者窦占彪在维修莫高窟宕泉(俗称大泉)河东岸喇嘛塔时,于最南端一座小型塔婆中发现的。与它同时发现的还有上述《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西夏统治敦煌(1036—1226年)将近两个世纪,石窟寺中留下了不少佛教遗迹和艺术品,也留下了不少西夏文题记(虽然多数属于游人功德记)。但在这次发现之前,还不曾有较为完整、较为重要的西夏文献出土。此次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更为重要的是:据我们所知,此图解本西夏文“观音经”为现存海内孤本。它为考察研究西夏佛教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民族乐器中,胡琴类乐器是一个大乐器家族,在实际应用中为民族乐队编制的基础。皮膜震动的胡琴类乐器以音质柔美、气质内敛为传统民族乐队所看重,但是时间一长,在气候气温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使皮质发生变化而产生塌陷、声音变质,而且普遍发音量小、声音穿透力弱。不仅会导致乐队演奏立体和声效果不理想,也很难与管乐和木质发声原理的其他乐器音量相平衡。  相似文献   

3.
西夏的语言文字(苏)E..克恰诺夫著高士荣译王克孝校(一)一个新国家应该有自己的一切。应该有自己的服饰、习俗、礼仪和行政机关,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字。关于文字,稍晚的西夏无名诗人作了精辟的阐述:吐蕃人、汉人、西夏人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他们的语言不同是由...  相似文献   

4.
乐队演出时,什么乐器最吸引你的眼球? --架子鼓!那鼓手,酷呆了! 架子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打击乐器。架子鼓分七鼓和五鼓两种,比如七鼓中就包含四个耳鼓、大鼓、落地鼓、耳镲和踩镲以及小军鼓等。在乐队中,架子鼓手掌握着乐曲  相似文献   

5.
鼓是巴蜀汉画像中常出现的乐器图像,反映了巴蜀鼓乐的繁荣状况:宴饮陈伎中的鼓使用情况有三:一是作为单独的节奏性乐器使用于"徒歌"中,二是与管弦乐相配合为歌舞百戏伴奏,三是作为乐曲开始前的导乐;骑吹乐队中它是巴蜀地方官吏出行显示威风仪仗队伍中的重要乐器,另一方面它显示出巴蜀与西域民族音乐文化上的交流;巴蜀薅秧鼓乐主要用于田祭活动和农事活动中,起到组织劳动、协调劳动及督导劳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句,历来注家都认为此句包括三种乐器,而胥洪泉同志最近撰认为唐代“胡琴就是琵琶”,该句只有两种乐器,即“琵琶”和“羌笛”。本通过剖析胥论证过程的自相矛盾,考释唐代“胡琴”一词的真正含义,并联系岑参原诗的具体语境等方法证明“胡琴”不仅是乐器,甚至可能包括几种胡人乐器,从而纠驳了胥的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7.
文殊山石窟群后山古佛洞中发现了西夏时期绘制的两幅《水月观音图》,在其中一幅《水月观音图》中还绘制了《玄奘取经图》的小画面,它们与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石窟中发现的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图》及《玄奘取经图》具有基本相同的形式。古佛洞中还发现了西夏时期绘制的一幅《摩利支天图》,类似题材也曾发现于敦煌与黑水城等地出土的艺术品之中。这几幅图像为研究西夏佛教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谢静 《家教指南》2007,(3):24-31
本文利用敦煌石窟中西夏供养人图像,并结合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发现的西夏唐卡、彩色版画等西夏艺术品,对西夏服饰进行了论述和探讨,从而看到西夏党项族在学习接受中原汉族文化的过程中,在保留原有民族传统服饰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中原汉族的服饰制度和服饰样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9.
【场面】     
戏曲伴奏乐队。(1)指分设于舞台两侧的“文场”和“武场”。“文场”指弓弦、弹拨、吹管等管弦乐器;“武场”指鼓、板、锣、钹等打击乐器。(2)称戏曲乐师为“场面上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中乐舞百戏的图像,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建鼓在汉代雅乐、俗乐、俗舞、百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今艺术教育在中小学已得到了重视,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乐队的训练,也得到了长足地发展。本文就中小学乐队的编制和编配略述一二。一、中小学乐队的编制乐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大致可分为西洋管弦乐队、民乐队、电声乐队、钢鼓乐队(中国不多见)、混合乐队等。不同的学校由于其自身的条件不同,乐队编制的情况也有所不同。1.西洋管弦乐队编制庞大,可分为弦乐组(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木管组(如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等),铜管组(如小号、长号、圆号等)和打击乐组(如三角铁、定音鼓、小军鼓等…  相似文献   

12.
Piko X 赤饭     
《音乐世界》2014,(3):16-16
来自日本宅人圣地niconicon的人气翻唱歌手Piko和赤饭于2013年12月29日携手他们的乐队(键盘-samfree、吉他-YAS、贝斯-okamu以及鼓-RYOTA)在上海艺海剧院为粉丝们带来了一场激情四射的演唱会。本次的双人演唱会是他们两位自2013年6月27日之后的“小别重逢”,  相似文献   

13.
南阳汉画中乐器种类众多 ,常见的打击乐器有鼓、铙、博、钟、筑、磬 ,吹管乐器有埙、、篪、竽、排萧 ,弹弦乐器有瑟和琴。乐队的组合形式多样 ,根据艺术形式和表现的需要 ,进行灵活性的组合 ,主要有鼓吹乐队、丝竹乐队、钟鼓乐队、钟鼓管弦乐队等 ,为研究汉代音乐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敦煌壁画,留存大量古代乐器图像,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表现之生动,延续之久远,举世叹为观上。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先民长期音乐实践的积淀。敦煌莫高窟绘有:大小型乐队500余组,乐伎3000余人,各种乐器400余件,共有乐器44种。这些图像分市在200多个洞窟中。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代,延续近千年,它反映了各个时期,各种乐器的形制和演变、演奏方法、组合形式,以及当时的社会音乐风尚。这些材料,为我们研究乐器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参考依据。笔者对全部洞窟壁画中的乐器,进行了数次考察,将壁画中的乐器图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5.
西夏占领河西走廊是河西走廊和西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西夏疆域的基本形成。河西走廊在西夏的兴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保障西夏京畿地区的西部门户,是西夏的军需民用物资的供给后方,是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西夏交通的枢纽和中继站。  相似文献   

16.
孙伯君 《家教指南》2022,(4):95-106
日本天理图书馆藏西夏文《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后附八思巴所撰颂赞《出有坏无量寿智莲华鬘赞叹》,于“癸巳年(1293)神足月十五日”译自藏文本,是目前发现的翻译年代最晚的西夏文刻本,八思巴所撰“赞叹”是目前仅见的有明确翻译时间的帝师八思巴作品的西夏文译本。该本在甘州(今张掖)禅定寺译成,可能曾短暂汇集于大都弘法寺,最后于大德十一年(1307)被管主八刊入《河西藏》。它的发现,为进一步明确党项遗民于蒙元时期在西夏故地继续从事藏文佛典的翻译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管弦乐队中的木管乐器是由特别坚实的木质材料制成的(或由金属材料制成,如新式长笛)管状乐器。它们起源于古时人们采用一种芦管材料或其它材料制作的原始管状乐器。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大管演奏与教学,大管这件乐器,由于它的价格昂贵,体积偏大,一直以来属于非常专业型的冷门乐器,故人们不是非常熟悉和了解,但乐队中又缺少不了它,相应的资料又很少。我愿在此,向广大音乐爱好者介绍这件乐器,以便更好地了解它、认识它。大管〖英:bassoon(-s)、法:basson(-s)、德:Fagott(-e)、意:Fagotto(I)〗大约在十六世纪末期创…  相似文献   

18.
《河西学院学报》2016,(4):44-50
莫高窟北区B59窟出土的B59:1文书是一件卖地立帐文书,根据其使用小麦作为交易结算方式,在行文中描述灌溉和给水情况以及其出土地址为废弃于13世纪末的莫高窟北区第二层洞窟等信息,可以推测这件文书的断代大概为西夏时期,准确定名当作《西夏嵬名法宝达卖地帐》。该帐的发现说明敦煌地区土地买卖之前书写问帐的习惯极有可能肇始于西夏统治时期。而西夏治下土地买卖活动的问帐对象,既包括与中原地区习惯相近的房亲、近邻,也包括西夏所独有的姻亲和同抄子弟。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交互式数学课件借助计算机这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亲自操作(对图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换、度量和计算)完成数学实验的过程,从此过程中发现数学结论,并进一步运用数学结论。  相似文献   

20.
黑水城出土俄Инв.№.5147文书有一件以牲畜为质物的典畜贷粮契。结合《天盛律令》与唐代敦煌契对比分析,发现此契对西夏典借制度有如下补充认识:首先,西夏继承了唐代的质押类型,但在收息方式上灵活多变,表现出"以典充息"和"典息两立"并存的特点;其次,在债权担保制度方面表现出"使军"担保的意义,其担保方式有财产担保和劳工担保两种形式;第三,西夏民事契约关系中违约罚款的官方收缴机构为罚赃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