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经见过这么一则问卷调查,在问及学生对语文科最满意的课堂教法时,49.4%的学生选择了"师生共同交流,释疑解难",15.9%的学生选择了"学生自学,发问为主"和"师生共同交流"两项,而选择"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只占6.2%.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1.课堂提问理念有待优化。部分英语老师还是片面地把课堂当做教师的"一言堂",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理念还根深蒂固。有的老师甚至把学生提问题当做扰乱课堂秩序的表现,习惯于将课堂变成老师的"主阵地",课堂秩序虽然变得"井井有条",但课堂气氛却显得死气沉  相似文献   

3.
学生"打小报告",指的是学生在背后向老师反映其他学生的不是,向老师反映某些学生的问题.有许多学生看到某些学生做错了事,讲错了话,觉得向老师"打小报告",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而且很有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一般老师的眼里,都易把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其实不然.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学生"小报告"的现象,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现提出一些看法,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留作业,学生做作业的局面.新课程阅读教学倡导师生双"悟",平等、自由对话,与文本发生情感碰撞、进行心灵交流,以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5.
小班化教学较之大班化的教学来说,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变化,无形中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了一次二次组合,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而直接,不再受因为时间紧张或不够用而被像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因为"小",老师在教学组织变化了;因为"小",老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可以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己本班的最好方法;因为"小",老师的教学策略变了。让学生与老师双面受益。最终,让优秀的学生"吃得了",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饱",减少两极分化。因此,小班化教学有它的优越性,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相似文献   

6.
课堂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情感和思维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连接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纽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评价方式及手段的运用.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课堂评价无效或缺失的现象. 一、课堂评价现状 1.评价方式单一 课堂中出现更多的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老师始终是"裁判员",课堂缺少生机.  相似文献   

7.
社会在发展,教育形势同样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一年多来,笔者坚持教学"六环节"模式,收获了颇多的喜悦. 一、"六环节"模式凸显"以人为本"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思维的人,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传统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老师的"满堂灌"也让自己的劳动量大增,结果"费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8.
交流信     
由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要让每位同学都和老师进行单独的面对面的深入沟通,不切实际.所以,一种叫"交流信"的沟通方式,在实践中往往有一定成效. 调查显示,同学们普遍喜欢老师批改作业时,在本子上写下针对性强的批语或者叫留言,普遍喜欢"严师"还须加上"慈爱"和"谈得来",流露出渴望与老师对等进行思想交流的意向.有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刻苦读书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但希望老师也能理解我们的苦衷.我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并提供更为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不管是知识上、方法上还是思想上."  相似文献   

9.
刘文东 《班主任》2004,(11):20-20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找其"谈心",说上一大堆的道理,说得学生不住地点头说"是……对……".乍看,"谈心"起到了效果,可实际情况呢?过不了多久,学生又会犯同样的错误.于是,老师再找他来"谈心",如此反复.老师抱怨学生难教,而学生也越来越反感老师的这种所谓"谈心",两者都感到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主阵地,其间有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交流能力的培养、小组互助合作共进、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教学活动的设计只有基于"儿童立场",才能让学生避免处于一种被动和接收的状态中。一、问题剖析1.儿童立场"被安排"。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老师虽有较强的课程意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少课堂上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老师的教学设计牵着孩子的鼻子走,为了学生的"好学",老师分解难点,讲解重点,设计各种生动活泼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作文批改是师生间进行无声交流的一个平台,有时候比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效果还要好。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就如交出了一颗心,总是焦虑不安而又满怀希望地等待着老师的批改。由此可见批语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教师的批语应该是"爱心批语",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和指导性,让学生从批语中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只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语言的交流能力是指学生利用数学特有的语言或符号,在口头上及时与同学、老师进行语言沟通的能力.它不仅是学生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数学课堂开放式交流的重要保障.本文谈谈对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认识.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交流能力培养的误区(一)数学教师的认识误区1、"无关"说这种说法误认为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是文科老师的事情,特别是语文老师的事情,与数学教师"无关".数学老师只要一心一意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行.  相似文献   

13.
"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言辞,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许可以在学生们心中长留,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在教师心中逗留片刻了.如果好学生的首要标准就是要恭恭敬敬地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折不扣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那么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师生之间将缺乏亲近的接触和亲密的交流,彼此心灵的封闭、情感的隔阂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14.
近日,国家课改专家、华东师大教授郭元祥呼吁,老师在课堂上要教好"无字书".课堂上有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课本",另一本是"无字书",也就是老师的个人魅力和吸引力.据研究结果表明,老师的微笑、眼神、声音、服饰等将决定学生40%的学习成绩.老师在课堂上,能否常常微笑、声音动听、眼神生动,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否使学生愉悦并对课堂充满兴趣,这些都是"无字书"的内容.能否教好"无字书",将对学生的性格、某些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浅阅读"强力冲击,作为语文老师要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学生走进"深阅读",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同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山东某大学一学院期末考试最后一道题18分: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视与主流答案相符程度给分,完全不相符得O分.事是真的,命题老师被网友称为"神一样的老师",参加考试的学生感叹:"老师太狠了!"(据《半岛都市报》报道) 在网上疯传之后,"神一样的老师"出来解释了,好消息是"翘课学生不会被扣分",老师所命题的是"绩效管理"课程,考核的是"360度绩效管理"中的"同事相互评价",目的是体验式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检举同学.  相似文献   

17.
常听一些老师说,学生课后问题的情况是"鲜有闻",课堂教学上演着一些教学新手"独角戏"。如何让学生解开心中的锁铐,暴露自己的"无知",从而走上交流习得知识的正途?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般说来,威逼是不成的,"利诱"可否?笔者教学经年,每每巧借"题托",引领学生走上一条自主问学探学的坦途。一巧设"题托",师生搭档演双簧  相似文献   

18.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认真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16字给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一线老师都在积极探究高效的学习方法.有的老师经过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实用、有效教学模式:而有的老师对这16字的理解还处于表层,只在它的"形"上下工夫,其结果是课堂气氛热热闹闹,优秀的学生总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差生还是那些差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文章做得太足了,没有抓住16字的"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形"相近,"意"入髓呢?我认为做到"三真"才能达到高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教育被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题和具体表现而广为推广。相反,"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于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很多老师纷纷发出"老师越来越难当"的感慨。笔者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班上有一位女生,数学成绩一直一般,可是有一段时间,她的作业变化非常大,差错很少,我为她的进步感到高兴。但一堂测试下来,我却发现她的成绩根本没有提升,甚至有所下降。有一天,我发现自习课上流行"交流本",部分学生相继传阅,影响部分学生学习,我当场没收了"交流本",里面的内容让人吃惊,所谓的"交流本"竟然是互相抄袭作业,并且附有手写的聊天对话。于是,我找出几名"始作俑者",打算予以惩罚。谁知,这些学生马上就不干了",老师,凭什么惩罚我们?你这是歧视,是体罚。"我坚持了自己的决  相似文献   

20.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爸爸。"这是过去在学生中间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每次家长会更是"几家欢笑几家愁",对于学习差或表现不好的学生来说,家长会简直就是罪行揭露会或批判会,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暴风骤雨"。本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召开家长会时,就有部分学生来找我,要我在家长会上给他们"美言"、"嘴下留情",否则他们会吃"皮带炒肉",遭到"男女单打或男女混合双打"。为什么非常普通的老师同家长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正常交流,会使大多数学生谈之色变、深恶痛绝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