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走教育信息化之路成为西藏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而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文章针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加强西藏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并加以落实;有效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为西藏教育信息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结合西藏教育特殊性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满足西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对于西藏教育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西藏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施策略,对实现西藏教育信息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对于西藏教育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西藏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施策略,对实现西藏教育信息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西藏教育大数据中心整合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教学数据的跟踪采集有助于保障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数据资源的挖掘分析有助于教育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基于西藏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现状,本研究将分析西藏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背景和意义,探讨其建设思路,力求为促进西藏教育大数据长效发展提供依据,为探索西藏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其现代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信息化建设亦大大加快了其教育现代化步伐。在挖掘西藏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其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当中,通过文献综述与数据整理,对西藏"十一五"期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了概括与分析,并从"十二五"西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对西藏教育信息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总之,西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于从根本上促进西藏教育的改革以及加快西藏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17,(10):106-112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区域教育信息化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文章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运用SPSS分析软件,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教育信息化管理、教师培训五个维度对河源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河源市教育信息化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文章的调查结果表明:教育局和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但制度和管理建设相对滞后;资源建设滞后,校本资源建设较少;信息技术应用处于初级阶段;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西藏是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薄、起点低。西藏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依靠教育的信息化。本文从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指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加强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其中高等教育信息内容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人力资源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保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强巴 《西藏教育》2011,(10):55-56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信息化国家建设的组成部分,对于实现西藏教育的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推动我区农牧区教育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需要,是提高西藏劳动者素质,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教育和区内外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西藏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机遇,也是我国农村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西藏18所中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及资源建设现状的调研,探究教育信息化与教学融合的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投资不足、经费分配不合理、投资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投资体制,增加经费投入,合理分配教育信息化经费,提高教育信息化投资利用效率,能够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前行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它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浪潮推进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带来了新契机,结合教育资源共享的功能以及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途径的建设进行了分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基础教育领域数字资源共享机制的深入研究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目前,河南省基础教育数字资源的共享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学校和教师对资源共享的态度被动消极,未能达到促进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宏观规划不够系统、资源分配失衡、经费保障欠缺、管理服务不到位、资源建设标准不一等,但归根到底是由于缺少系统规划、互联互动、协同配合的数字资源共享机制。为此,课题组立足于河南省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现状,从“建设”与“上传”两个维度将教育数字资源划分为“已建成并已上传”、“已建成未上传”、“正在建设未上传”三种形态,并构建了基于资源分类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共享机制。该机制由11个要素构成,这些不同要素构成了两类机制,其中分类筛选机制、激励机制、安全监控机制、质量保障机制、标准化共享平台、评价反馈机制和激励表彰机制构成了针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内部机制,而系统规划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激励共享机制和管理服务机制构成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外部机制。只有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联动配合,才能持续促进基础教育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4.
“农远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用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次伟大实践,其通过试点阶段——初探信息技术应用、全面实施阶段——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应用、深化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开创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时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是: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硬件配置;加强共享的、适用的区域性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整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保障经费投入;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我们要通过提高认识、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加大投入,促使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条件均衡化;加强培训,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应用均衡化;开发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一体化等策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终身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源质量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企业终身教育具有企业的微观自主性,但是也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干预与引导。在制定企业终身教育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教育机会公平、专业学科建设、企业终身教育地位、教育资源共享、企业教育信息化、从业人员专业资格与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措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的开发、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应针对存在问题,在"统筹规划,专项建设"、"组建开发团队、创新开发模式"、"健全区域共享,建立用户培训体系"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阶段职业院校建设中,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云计算是现阶段加快信息化建设,合理利用并整合资源的有效技术。本文首先阐述了云计算的概念模型、原理和特点,其次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基于云计算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运作模式。文章结果表明,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加快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动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刘颖 《成人教育》2012,32(5):42-43
课程教学资源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变了以往电大开放教育与全日制本科教育之间资源难以共享对接的局面。在研究两校课程资源对接的过程中,建立切实可行的课程对接机制是成功实现课程对接的必要前提,也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