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长期受生产性劳动思维的影响,当代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忽视了服务型劳动在过程、对象、结果等方面的特殊性,导致了服务型职业教育在认识上存在种种误区。按照服务型劳动的特点开展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系列改革,能够有效提升服务型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知识技能的教育。职业教育是平民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上。劳动者的素质不仅仅指某项专门职业素质而应是其综合职业素质,它既包括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还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以及合作共事的能力与处理矛盾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条例的研究,文章探索了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五个对接":教育培训职业的设置、取消和更新应充分考虑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企业和学校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校应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考试应着重考核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充分运用到实际项目和工作任务中去,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相似文献   

4.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所重视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正逐步成为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趋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阈下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改革,要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本位,着重从三个维度构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即:以"必需、够用"的必修课建构服务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以专题选项的选修课拓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空间;以社团、实践活动强化过程历练的实践养成环节。  相似文献   

5.
肖淑云 《考试周刊》2008,(48):168-169
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相互交融的背景下,"劳动意识的培养"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也应与时俱进,并赋予新的涵义:它不仅是一般意义的自理性劳动、家务性劳动和公益性劳动意识的培养,更应是与未来职业活动相关联的职业劳动意识的强化教育。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强化职业劳动意识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主要从企业用工的需求现状及员工的胜任度、企业对人才需求呈现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校企的深度合作中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锻炼;在职业学校开放性办学的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的培养;在"以动联动"专业群建设中实现对职业能力的准确定位。同时,还要重视顶岗实习中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以实现岗位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以数字化为契机,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德国在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中取得了实效性进展,其举措主要包括:搭建法律政策框架,重视数字化教育投入;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形成职业学校、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协作的运行机制;依托数字媒体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开拓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量化IT职业岗位胜任能力要素,在构建素质模型的基础上,对IT职位调研信息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团队精神、责任心、创新意识、沟通表达、计划能力、信息加工等是IT职业素养和通用知识技能的主要构成要素,在IT职业岗位胜任能力中的作用显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总被引:114,自引:1,他引:11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针对于传统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想脱离的弊端而提出,其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并按照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归为4个学习范畴;课程开发由注重劳动科学的资格研究转向注重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一思想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学科体系职教模式,建构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教模式。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凸显职业属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其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课程和职业资格"结合在一起,构建"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理论学习"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手段。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通过职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关联性分析,介绍"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形势下就业"出口"的现状,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应具有坚实的专业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完善的人文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而课程改革建设是落实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以“工学结合”为指导、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校企融合、工作导向、实境模拟、模块训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学生为本、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突出总线过程控制课程特色”的教学定位;开发出“课程项目化、项目课程化”的总线过程控制课程教学体系;应用与企业接近的实训设施,实施以过程为导向,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达到在现实操作中获得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迫切地要求高职院校尽快培养出大量的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外语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具有高职特色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今后的外语教学中的大势所趋。交际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融入职业能力的养成,培养外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以形成较强的综合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家层面早已明确了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辅导员的职业价值,提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实现专业化、职业化。成长为"专家型"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之路,是高校辅导员个体实现从"服务型"辅导员向"管理型"辅导员角色转变,再从"管理型"辅导员向"研究型"辅导员角色转变的过程。学校可以从四个方面帮助辅导员实现其职业发展之梦:一是以专业化为导向,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前途;二是改进组织和管理,克服辅导员专业化困难;三是肯定工作贡献,增强辅导员职业价值感;四是培育职业理想,坚定辅导员职业心理。  相似文献   

15.
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是教育者主体又是受众主体,思政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可以从"国家忠诚"、"文明教化"、"教书育人"等三个层面加以表述。思政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途径主要有:在承担职业使命的实践中培育教师职业精神、在应对职业压力的实践中强化教师职业精神、在塑造职业素质的实践中发展教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6.
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实践性知识目前尚有不少问题,表现为:教师职前的实践知识普遍缺乏;实践性课程在教师教育体系中不完善;教师职前教育忽视职业效能感的培养;教师实践性知识缺乏系统化。因此,需要完善以"教学问题"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机制;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完善体验式教学;职前教育要重视教师职业效能感的培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专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每个毕业班总有3-5人去各大保险公司,做查勘员、定损员等工作。我院汽车工程系也开设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但主要是教授知识体系,忽视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完该课程后,普遍感到知识零散、不能处理各类案件。本文介绍笔者如何以学院开展教师"职业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为契机,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改革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职业能力构成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教师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教育的核心是专业知识教育,基于专业知识教育的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在教师专业化视野下,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和培育是十分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财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体系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和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是充分发挥财务工作者在学校整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关键.本文从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职业道德和实务经验四个方面提出如何构建和完善高校财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体系,为财务人员的发展提供了一套完整、科学的培养指南,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文、理科不同的学习者对大学英语后续教学有不同的需求,文科专业主要以一般语言能力培养为主,理科专业则更倾向于专业知识相关的词汇与阅读教学。然而,师资问题均是两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对于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认为现行的大学英语后续教学课程需要进一步明确学习者的需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人才交流培养,创新"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方可充分体现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