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倍数和因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一课,教材的编写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尝试:一是重建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拼长方形的活动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二是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方法,与建立倍数、因数概念的大背景保持一致,启发学生借助乘法算式进行.在尊重、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设计并执教了这一课.  相似文献   

2.
《倍数和因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一课,教材的编写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尝试:一是重建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拼长方形的活动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二是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方法,与建立倍数、因数概念的大背景保持一致,启发学生借助乘法算式进行。在尊重、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  相似文献   

3.
金玉莲 《小学生》2013,(2):53-53
在明晰目标中指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的过程,发现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一、经历过程,组织学生体验"倍数"和"因数"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组概念,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经历概念的产生过程,准确理解并掌握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本节课老师精心组  相似文献   

4.
李红 《青年教师》2008,(1):40-41
【案例】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中,第一课时是数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习找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认识倍数和因数不再像过去那样从整除概念入手,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通过学生的操作,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寻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也是引导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运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其中,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5.
<正>"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今年,我所带的学生升入五年级,我也就随着介入了五年级数学的教学中,进而在教学中涉及了"因数与倍数"的问题。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遇到了困惑。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时,学生学习了利用乘法算式找因数,在第三单元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求公因数时课本给出的方法是列举法。以找12和18的公因数为例,先用想乘法算式的  相似文献   

6.
张佑昌 《考试周刊》2022,(16):84-89
微课是一种形式短小、内容凝练的教学辅助工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意识,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因数与倍数》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成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转折点,将微课应用于《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课堂中,能够强化其教学效果。文章探讨了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分析了微课的高效利用策略,改变当前微课利用效率不足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7.
数学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汇集,更是创造性活动。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品格,积极传承数学文化。笔者以"倍数和因数"一课的教学为例,带领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发现数学之趣,体会数学之真,品味数学之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格,引领学生传承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8.
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我们的数学教学,如何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坤南"因数和倍数"一课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9的倍数》是在教学《倍数和因数》单元后开发的一节数学魔术课,旨在表演魔术、揭秘魔术、创编魔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因数与倍数”单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概念多且比较抽象,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错综复杂。回顾单元新知的教学过程,每节课教学的重点比较多地落在“这一个”概念的学习及相关内容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大多处在零散状态。单元复习课如何着力“整体建构”、“聚零为整”?笔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尝试引领学生经历形成结构化知识系统的过程,进一步明晰概念之间的联系,增强自觉整理知识的意识,培育结构化思维。下面结合具体教学片断谈谈个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为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还要把握教学内容主线与相应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能丰富学生整数的有关知识,加深认识与理解,进一步扩展对数的认识。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两者之间相互依存,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因数与倍数”这节课的教学中,怎样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概念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第70~73页《因数和倍数》。课前思考: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三次执教新世纪《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一课,教学中的细微差异,使我对教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所感悟,现整理出来供大家商榷。课例一:师:同学们记得第一单元学过哪一对数学好朋友?生:因数和倍数。师: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因数。你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吗?有最大因数和最小因数吗?(生分别找出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生: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12师:请问这两个集合圈(指右图)的中间部分填什么?是什么意思?(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生:填12和18共同的因数,是1、2、3、6,叫公因数。师:12和18的公因数里…  相似文献   

14.
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我们的数学教学.如何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坤南“因数和倍数”一课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以及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个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标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要求,对知识体系进行了重建。通过操作,依据学生熟悉的乘法算式中积与因数的关系认识倍数和因数。前不久,笔者有机会对《倍数和因数》一节课进行了深化研究,在多次反复的课堂实践与深入的思考后,对《倍数和因数》的例题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在此写下自己在试教、参赛过程中对教材认识、处理的一个变化过程。一、感悟之一:是"用教材",还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17.
《2、5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又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熟练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70-72页内容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比较、归纳、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相似文献   

19.
一、背景分析"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一节概念教学课.笔者查阅了网络和杂志中有关的资料,让笔者感到困惑的是:因数和倍数是数论的开始,怎样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轻松快乐呢?学生说因数和倍数好像都建立在乘法算式中,怎样和除法算式沟通?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怎样联系与区别?本单元中的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怎样联系与区别?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围绕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学会捕捉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有效数学信息,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和教育教学服务。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引用两位教师的不同教学模式,利用"学号"这个学生最简单易懂的数学信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