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单位的编辑顾名思义是对通讯员、记者寄发到报社编辑手中的部分新闻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如原稿不精炼,编辑应当加以删减,逻辑性不强,编辑可以把一些句子调换一下位子,原稿有语病,语言不规范,编辑在尊重原稿的基础上可以修改;个别提法不准确,可以改为准确的提法;原稿中概括性的语言写得不好,可以根据稿件提供的材料,重新概括;  相似文献   

2.
编辑人员要有政策观念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笔者认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由于其自身工作性质所决定,尤其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如果作者平时不注意政治学习,政策水平较低,那就难免不在书稿当中有所体现;假如编辑人员再缺乏政策观念,审稿时就会使某些不恰当或错误的提法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过去,从而使图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造成不应有的政治损失。下面不妨就笔者审稿当中遇到的几个实例,来看看编辑人员掌握政策的重要性。在一本中学语文知识读物中,编者选入鲁迅先生1930年写的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在分析此文时,编者挖苦和讽刺了三十年代的作家梁实秋先生。笔者以为,当时梁实秋先生发表了《答鲁迅先生》一文,暗射鲁迅先生领过共产党的津贴,鲁迅先生在上述文章中对梁实秋无情地予以抨击。这是完全必要的,在讲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3.
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是什么,喉舌的性质要不要坚持?这是目前新闻改革中争论的焦点之一。一类意见认为,把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比喻为党的、政府的、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恰当的;把喉舌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也是正确的。这种提法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优势和长处所在,在新闻改革中应当坚持,至于理解和执行上可以有所改进。另一类意见不同意上述提法,其中有多种原因。主要的一种认为,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喉舌,或耳目喉舌,同新闻媒介、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不相  相似文献   

4.
编辑读校——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读校(或称编辑者校对)是其重要一环。近年来,图书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严重滑坡,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编辑对读校工作不予重视或者说忽视读校工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所谓编辑读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读改校样,参与校对,主要任务是检查校对人员的校对情况,并解决他们在校对过程中提出的质疑;二是校读清样,即对付印前的清样从形式到内容作一次全面检查。尽管对这项工作的具体提法在目前的出版界不尽一致,也丝毫不影响“读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在编辑工作中的客观必要性。为此,国家出版  相似文献   

5.
文科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文科学报的“选题”问题文科学报是综合性的定期学术刊物;学报编辑人员,不管是从事文、史、哲、教、政、经、法等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力求“学者化”。这当然是一个要求较高的提法,但无论从编辑工作或人员修养等哪方面来说,编辑人员必须一定程度的“学者化”,却是没有疑义的。把文科学报编辑工作理解为排排文稿、划划版式、改改文字等技术性工作,那是片面的、陈旧的观念。把一本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的定期学术刊物的学报,编成一本一本的校内人员学术成果综合论文集,也是一种片面的,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新闻工作者提高政治素质是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必然要求 江总书记指出:“最近,中央多次强调,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毫无疑问,在党的新闻工作中同样要强调这个问题,这是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必然要求。”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政治宣传人员,政治素质不高,政治上不合格,就不能当报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的领导、记者和编辑。 其一,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提高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者化”还是“学者编辑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谷德润 《编辑学报》2008,20(5):458-460
"编辑学者化"的提法含有对传统观念的太多妥协,因而变得似是而非,故应代之以"学者编辑化"的新提法,对"编辑"重新定位,倡导学者办刊的新理念.学者办刊是确保刊物学术水平的首要条件,也是因应学术期刊专业化的趋势以及编辑在现代期刊中主导作用的需要."学者编辑化"同时也是我国新一代编辑队伍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8.
编辑主体意识及其强化认识方面存在误区。其一,对编辑主体意识的界定有些混乱、机械、片面;其二,强化编辑主体意识提法笼统、混淆不清。其实,编辑主体意识就是编辑人员在其编校出版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观能动意识。以理推之,不同的编辑,由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主体意识;由此又可推出编辑主体意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既如其然,强化包括两者在内的主体意识的提法显然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9.
既然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相互渗透而成,即所谓多元一体文化,就应当以此理解中国的出版工作,把这种观念贯串到各项具体的出版工作中去。一、民族与宗教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有关文章中,看到的是“党的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以及涉及民族与宗教关系的”党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的提法。但在不少文章及有的地方性文件中,有“民族宗教主管部门”、“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提法。  相似文献   

10.
于安龙 《中国编辑》2023,(Z1):124-128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和理论家,长期奋战在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前沿,创办、主编了大量进步报刊和党报党刊。在其报刊宣传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报刊编辑思想,包括坚守信仰、坚定信念的编辑原则,为党发声、为党代言的编辑立场,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编辑宗旨,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编辑风格,培养人才、壮大队伍的编辑导向,恪尽职守、殚精竭虑的编辑作风等。瞿秋白报刊编辑思想蕴含着一系列对报刊工作的深刻思考、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今天做好报刊宣传工作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党委机关报,准确、全面、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党的十七大精神是今后至少五年的时间内,需要我们重点宣传的内容,尤其是十七大的新提法,不仅是需要我们重点宣传的内容,是党报新闻宣传的新航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很多提法跟以往不同,关注这些新提法、熟悉这些新提法,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广播媒体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把新闻质量关。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和改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的素质如何,同出版工作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编辑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如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等,这都是至关重要的。以思想方法而论,编辑能否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衡量一个编辑思想素质的重要一环。这个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被列为编辑人才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编辑思想敏锐,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事态中发现新的问题,开拓新的选题思路,出的书很对路,社会效益很大;而有的编辑思路不宽,选题往往一般化,或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出的书不大对路,质量也不高。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重要原因之一,是编辑的思维活动不一样。前者进行了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后者只不过是墨守陈规的再现性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4.
编辑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辑出版工作中,会出现编辑与信息源、作者、读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文章将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到编辑过程中,研究在编辑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这是10年前曾提出来探讨过的老问题,当时我认为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审稿(见《编辑学论集》1987年218页)。1995年被安排给第一期全国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岗位培训班讲审读加工课,我在讲课提纲中重申“选题、审稿和加工是编辑工作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审稿处于中心地位,它是决定图书质量的主要关键”。主办单位把讲课提纲印发给有关方面征求意见,有同志提出:“审稿处于中心地位”似可不提,目前对此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在市场经济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认为选题、组稿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我采纳了这个建议,有争议的提法确实不宜作为知识性的东西在课堂上讲授。  相似文献   

16.
在编辑工作中,审读稿件,核实材料,常常会碰到一些知识性和资料性问题,需借助工具书加以解决。工具书对编辑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如果编辑不重视对工具书的利用,遇到疑难时不勤翻检,就容易犯错误、闹笑话。有这样两则例子:  相似文献   

17.
纵览已有的学术成果,笔者发现,目前我们研究讨论的关注点似乎仅仅放在编辑过程、编辑工艺、编辑经验的总结和编辑学理论构成的探索上,而对编辑思维问题则较少涉及。窃以为,前者固然需要讨论,但编辑思维问题没有引起编辑学术界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讨论编辑科学,不谈编辑思维,很难深入下去,不包括编辑思维的编辑科学研究很难说是成熟的研究。因为思维在编辑活动中实在是太重要了,它贯串于编辑工作诸环节,可谓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没有思维,编辑活动无法进行。一、编辑思维的定义及其构成编辑思维是人们在编辑活动中,依照一定程序对书刊稿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它贯串于编辑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许多书稿(包括回忆录、论文、专著等)在提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些阶段的人与事时,习惯使用"错误路线"、"路线错误"、"两条路线"、"路线斗争"等词语。同时,在对一些书稿进行二审中,也常发现不少责编对这些提法未做必要的技术处理。在图书质检审读时,同样发现这类提法屡见  相似文献   

19.
陆永洲 《编辑学刊》2022,(3):106-110
如今出版工作已基本实现电子化,出版流程中排版质量的提高使得原来校对人员以清样对原稿“字对字校‘异同’”的工作已意义不大,而脱开原稿直接通读清样的校“是非”的工作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读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通读工作脱开原稿通读清样,因此工作内容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经编辑确认后解决,这是对编辑工作的拾遗补缺。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很好的文字功底和较广的知识面,还需要对党的大政方针、宣传纪律、法律法规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认知,对书稿中那些不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观点,以及作者对一些词义理解不确切造成的文字偏差都要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20.
当编辑将近二十年了,一直是在从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将近二十年的编辑历程,是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指引的道路走过来的。因之,编辑工作和编辑思想,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发展变化着,成熟着,这就是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由被动到主动,由消极地整理旧籍到积极地开发适应时代需要的新选题。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回顾本人的成长道路,在编辑工作的不同阶段上,迈出了三大步,发生了两次编辑思想的变迁。第一步是"摸着石头过河",试探着走路,学当编辑。那时,既处在"解决书荒"的全国出版大趋势中,又面临着抢救古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