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次特殊的即席演说 ,是在特殊背景之下产生的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演说词。在白色恐怖之下 ,面对民主人士李公朴惨遭杀害的事实 ,面对国民党特务恣意捣乱、破坏追悼大会顺利进行的情景 ,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 ,拍案而起 ,针锋相对 ,慷慨陈词 ,与国民党反动派短兵相接 ,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 ,留下了这曲千古绝唱。这篇演讲 ,语言犀利、短促、斩钉截铁 ,别具特色。认真品味 ,对我们学习语言大有裨益。一、变换句式 ,加强感召力。根据当时的特殊场景 ,闻先生充分利用口语通俗、简洁、犀利、短促等特点 ,多…  相似文献   

2.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的一篇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词。它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颂烈士精神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社会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大会。在这个大会上,闻一多先生面对特务分子的破坏捣乱,暗杀恐吓,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讲演。闻一多先生在热情而愤激的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辅之以不同语气,旗帜鲜明地贯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大大增强了讲演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先生罹难之后,国内民众反应强烈,诸多媒体发表纪念文章,其中尤以《新华日报》最为突出。《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机关报。据不完全统计,自闻一多去世之后短短一个月内,《新华日报》共刊载唁电10篇、抗议书和谈话4篇、社论2篇、通讯报道3篇、纪念诗文8篇,以及闻一多最后的演讲全文等,各类文字共近30篇。《新华日报》对于闻一多的纪念,有力引导了舆论走向,寄托了人们对闻一多的哀思,揭穿了国民党当局的政治阴谋,向世人阐明了闻一多遭暗杀的真相,弘扬了闻一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遗志。  相似文献   

4.
讲演,就是演讲,也叫演说,是当众口头发表言论的形式。讲演者一般事先写好讲稿,临场时宣读(讲);也有的事先不写讲稿,根据临场需要,发表即席(兴)演说,然后由记录人根据原话记录整理成演讲辞。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即兴演讲。这篇讲演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洪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他要求学生能像闻一多那样慷慨激昂地讲演。一名学生站起来。放开嗓门,表情激愤地读开了:“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来后……”洪老师连连点头:“读得很好!很好!不过,还可以放开些。放开了,还可以读得更好。闻先生在讲演时,不是激动得捶了桌子吗?像李公朴这样的爱国民主人士竟然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的暗杀,他怎能不气愤,不仇恨反动派?你如果也有这种愤怒的感情,你也会捶桌子的!”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的标题醒目而凝炼。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授,同时又是一名英勇无畏的伟大战士。四三年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反动与腐败,他积极参加争取民主的斗争,抗战结束后,他坚决反对国民党勾结美帝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四六年七月十五日在昆明被国民党匪邦暗杀。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还说“我们应当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民主主义战士,继承古典文化遗产的学者,更是“五四”以后一代诗风的创始人。当他残遭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时,年仅四十八岁。他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留下来的著作大大丰富了现代文学史的宝库,至今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郭沫若同志对闻一多给予很高的评价,说他“家一棵茁壮的向日葵刚刚才开出灿烂的黄花便被人连根枝毁掉了。”对他还样一位”千古文章未尽才”的文学骄子不幸被害深为痛惜。闻一多所处的时代是“五四”运动以后,我国  相似文献   

8.
初四册所选《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昆明追悼李公朴先生大会上的讲演记录稿。闻一多和李公朴,都是民主革命时期的进步人士。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先生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在昆明街头。7月12日凌晨五点钟,闻一多先生便站在李公朴先生的遗体旁,流着泪,一字一顿地说:“我们要复仇!”于是,便成立了李公朴先生治丧委员会。7月15日下午,在云南大学至公堂,由闻一多亲自主持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会上,李夫人陈述李公朴先生的殉难经过。这时,会场里一些歪戴帽子、架着黑色眼镜  相似文献   

9.
1946年7月15日,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在昆明为悼念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民盟负责人李公朴,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怒斥、痛骂反动派。当日下午即被特务在昆明市西仓坡西南联大教职员宿舍门口附近杀害。对闻一多先生为民主事业视死如归的可贵气节,毛泽东主席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初中第四册     
闻一多先生遇害经过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正是李公朴被反动派特务暗杀后的第四天。一早,就有人到闻一多家,告诉他千万小心,不要外出。闻先生听后并不以为意。九点多钟,他提起手杖,说出去有点事,其实是去开会,只是怕夫人担心就是了。十点悼念李先  相似文献   

11.
田晓伟同学问:怎样才能使演讲语言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语言,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从这篇演讲词的语言来看,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1.较多地使用感叹句。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无耻啊!无耻啊!”“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  相似文献   

12.
<正>一、导入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闻一多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核心情境任务:时下,“云旅行”兴起,闻一多先生的电子纪念馆需要大家来设置场景空间、陈列物品。  相似文献   

13.
李公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战士、社会教育家。由于主张抗日、反对投降;反对内战,争取民主,为反动派所嫉恨,于一九四六年七月十日晚,在昆明青云街口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狙击,抢救无效次晨逝世。毛泽东同志指出:这“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时人瘗公朴衣冠于昆明西山,以为永念。李公朴牺牲后,另一位著名的民主战士、教授、诗人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七月十四日在西仓坡宿舍门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闻一多先生一九四六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随着生命的中止,他那正显示着辉煌前景的事业也突然冰冻,这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据说除开明书店《向一多全集》四卷外,北京图书馆还珍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师院学报编辑部来信要我写点回忆闻一多先生的稿子,并说:“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的演讲,听说是您记录整理的,不知确否?”为了力便,这篇回忆录就从这里写起。是的,我曾记录整理过闻先生那最后一次的演讲,发表在昆明《民主周刊》的最后一期(一九四六年八月二日第三卷第十九期)。当时还见到过另一个记录整理稿,刊登在昆明《学生报》上,记得两个稿子文字上有些出入。  相似文献   

16.
<正>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俘,誓死不降,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据说,他的子孙改姓为“闻”,隐居湖北浠水,耕读传家。六百多年后,这个家族又诞生了一位宁死不屈,用自己的生命鼓舞中国人抗争黑暗、报效国家的英雄,他就是闻一多(1899—1946),终年亦四十七岁。“多变”的人生谈起闻一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七子之歌》,是《红烛》,是《死水》,是《最后一次讲演》,和他演讲结束即被国民党暗杀的悲剧。然而,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阅读背景材料。课前将闻一多先生牺牲的前后经过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到图书室借阅有关闻一多先生的书籍。这样,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及他在国民党反动派暗无天日、压制民主、制造恐怖的岁月里大义凛然、坚持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   加强朗读训练。着重注意把握人称的变换。这篇演讲词一共运用了七种人称代词:我们、我、你们、你、他们、他、大家。这是因为讲演要看对象,而不断变换人称,对表达演讲者的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要把握口语的特点。如“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有什么事实拿出…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的民主战士。毛主席曾高度赞扬这位不屈的民主战士:“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9.
1913年初春,就在宋教仁遭暗杀前不久,上海《民立报》发表一篇署名崇拜英雄的浙江读者来稿,比较国民党三大领袖:听孙[中山]先生演说,理想高远,是一大哲学家;听黄[兴]先生演说,诚坦动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中学刘世友1946年7月11日晚,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于昆明的青云路口。深夜,噩耗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实习学生那里传出,云南大学立即沸腾起来了,人们悲愤交加,匆匆赶往医院。当第一批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