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施效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根据小学阶段古诗文的教学要求,注重通过猜读、对照读等形式,读出意味和情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熟读成诵;同时,在读中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体会文本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正>文言文语言简练,内涵丰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有着浓浓的文化味,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众所周知,在小学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读是最有效的法宝之一,读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深化理解,感知文意。细读教材之后不难发现,教材中不少文言文都音律工整,非常适合朗读。有效的朗读可以促进学生思辨,而在思辨中又可以加深学生理解促进朗读,从而让学生在读辨中实现思维与语言的共生。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文言文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在情感方面,都蕴含着美感。但在笔者见习的长春某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解,文言文的美感大大降低。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不可否认,这种逐字逐句的讲解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积累文言字词等方面有些成效,但这种讲解方法,会使文言文本身的美感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降低,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前解决生字词、带领学生诵读等方式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美感。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感、丰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要注重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教给学生文言断句的方法,以读促学,让学生积累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通过探究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初中文言文教学五步导读法指:读背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多样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读知文义,翻译课文,教给学生翻译的基本要领,培养良好的翻译习惯;读明内涵理解文章主旨;读中积累古文学知识、常用句式、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等。  相似文献   

6.
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出现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文言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策略,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教学:一是故事激趣,感知文言,让学生爱学文言文;二是依照“音同本字,音循字义”的原则,循义辨音,读准文言;三是读好停顿,读顺文言,做到“声断气连”;四是疏通文义,体悟文言,借助注释,运用“增删调换”等方法理解文意,体悟文言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实际生活差距很大,文言文教学就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较薄弱的环节。怎样才能让初中生对文言文学习不仅感兴趣,而且学得轻松愉快呢?一.引导学生把阅读放在首位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启蒙阶段,没有文言语感,对字词句都很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和读出语感。1、读准字音字音何谓"读准"?就是说不管是朗读,背诵,还是吟诵,咏诵,都应按现代汉语字典标音为准来读。除此以外,应特别注意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异读。(1)破音异读。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精粹,学好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利于吸取精华.为此,高中文言文内容也增加,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透彻,所以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特别重视返朴归真,注重培养学生读,做到在读中明白文言知识,在读中理解作者思想情感,在读中积累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9.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生活环境不同,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因此,教师教学中可通过文意趣解、文本悦读、文感历练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的解读密码,形成文言语感,实现文白转换。这样,使学生在多重学习体验中感受到文言文的学习乐趣,理解文言文的艺术魅力,从而自觉地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断句是考查学生文言综合能力的好形式。提高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是中学文言教学的一项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在文言断句时必须首先读懂文言文,其次要掌握文言断句的法则。要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法则,学生除了学习文言文知识外,还要多读文言文,在读中融会贯通,培养语感;多做练习,在实践中取得经验,逐步提高文言断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好语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朱熹说:“凡读书……须要字字读得响亮,……只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课堂上通过朗读能让学生读出语境,读出情境,把文章的内容尽快注入脑中。既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对朗读都花不少的时间,反复地读,多种形式地读,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农村初中学生文言基础较差,学生及学校有关文言文图书资料较少,课时较紧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文言文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针对文言文教学困境,教育界探索出诸多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例如“点评教学法”“诵读教学法”“读写结合”等。其中,“绿色文言”教学理念作为一股教学清流,其囊括了读、写、思等方面,在调动学生口、手、脑的有效协作方面迎合了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为此,本文将从“绿色文言”的概念出发,对其教学设计的原则及策略进行初步探究,并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孔雀东南飞》做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言文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但文言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与现代白话文差别较大,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四读”法教学,效果颇好。一、引领学生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于文言文语言的特点,要让学生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主要的途径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感受文言…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堕入了"为考而教"的桎梏,我们当追求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回归古人的文化生活,于阐释中激发兴趣;深入文本生活情境,于猜读中增强语感;重视学生学习生活,于引领中养成习惯,使字词教学与文化生活、文本生活、学生生活无缝对接,最终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深度感受文言字词的魅力,实现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借助注释及已有文言的基础,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3.凭借语言,展开想象,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情。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是我们精神的家园.文言文的教与学应当是自豪而神圣的,充满着诗意般的美感与快乐。然而现实却非如此,原因在于我们语文教师的"勘探"还没有完全到位。教文言文,需要我们的老师以一腔爱文言文的心去感召孩子,以厚实的功底去展现文言文特有的魅力。古人读书,强调死记硬背,形式单一,内容就是"子曰诗云",读书的目的就是"代圣人立言",博取功名,这是应当摒弃的。但是古人学习文言文的这种诵读方法,是有可取之处的,学习文言文,就应该反复诵读,读出情思,读出韵味,读出美感,读出共鸣。大凡名家名篇,都是富有音乐之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了“四步导读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读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阅读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里“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而读”,在读中掌握知识和方法,在读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这种教师“教路”学生“学路”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一、导初读、了解文意。识字解词读懂课文是理解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无疑是文言词语和方言句式,帮助学生解决字、词、句难点使学生…  相似文献   

18.
杨琼琼 《新疆教育》2012,(15):45-4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几乎都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的这一要求,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小学,学生朗读水平的普遍低下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上忽视朗读教学的情况依然严重,这是导致了学生朗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语文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以读为本”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指导无方,实际效果仍不尽人意:多数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但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的学生却是少数。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学习语文,就要重视文言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激发兴趣,激起学生探求文言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掌握翻译方法,积累文言词汇,主动学习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感到困惑。对文言文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文本的基本特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杨氏之子》一文,可通过解题、初读、释义、品读、统整等环节,让学生亲近文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感知文言文的韵味、读通读顺文本、学会语言转换、把握文章主旨、感受文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