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则故事说:有一位姑娘,她的父亲是一位厨师。他常常向父亲抱怨,事事艰难,不知如何应对生活,她有些厌倦人生。父亲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口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锅放在旺火上。一会儿,水开了。他往三口锅里分别放入了胡萝卜、鸡蛋、碾成粉状的咖啡豆。女儿有些好奇,不知父亲在做什么。20分钟后,父亲把火关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把咖啡倒在一个杯子里。父亲转头问女儿:“孩子,你看见了什么?”“胡萝卜、鸡蛋、咖啡。”她说。父亲让她靠近一些,摸摸胡萝卜,结果发现,胡萝卜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个鸡蛋,打破它,剥掉壳。这是一个煮熟的鸡蛋。最后,父亲让她喝了一口咖啡,尝到鲜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小声说:“父亲,这意味着什么?”父亲说,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前是强壮的,结果放进开水它变软了,鸡蛋原来是靠薄薄的外壳保护着蛋清和蛋黄,开水一煮,蛋清和蛋黄“自成一体”了;粉状咖啡豆却很独特,进入沸水,它倒改变了水。在艰难和逆境前,可以想想这个故事中的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现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控制他人,...  相似文献   

2.
“年”是个“时间”概念,而“时间”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它的单向流动性——消失了便永不返回于是给了人一个启发,必须重视时间既然“年”是个时间单位,也就跟“时间”一样成了一种状态,一种很难感受的不知不觉的状态但即便如此,这不知不觉的“时间”仍可通过生动的故事感受比如有一次,一位年轻人曾故意为难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先生,您能不能简单地说说,到底什么叫相对论?”爱因斯坦笑笑:“好让我打个比方,假如把你放在一个漂亮姑娘旁过三年,你会觉得刚刚过了三分钟;可是,如果把你架在火上烤三分钟,你会觉得像过了三年似的难受记住,这就…  相似文献   

3.
“注重感受”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实施建议”中又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注重感受”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色”,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实施的“方法”。学生作为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他对文本的感悟、体验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多元理解”、“独特感受”不能撇开文本而言它。阅读教学要从接受者,即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珍视其对文本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多元读解,读出新意思,培养阅读能力,使阅读教…  相似文献   

4.
说起来,“非典”终究只是发生在个别人的身上,然而,它却无疑真切地影响到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让我们记录下各自的这一段“非典型”生活吧。在很多年以后,相信我们依然会对这些独特的经历和感受难以忘怀!——编者  相似文献   

5.
“时间”是一个永恒的、没有静止的概念,时间就像流水。它永远在向前涌动。“捍卫时间”,——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截留时光的消逝、而仍然保留那沉淀于时光中的人生的澄明的诗意呢?——《捍卫时间》是一个没有什么诗意的题目,它太观念化,也太过于武断。但我想说明的是:这却是一首非常隽永的短诗,当它在久远的时光中滤尽心中的残渣,开始展现它对于生命看似漫不经意的种种往事时,它使我感到了温馨,也感到了力量。 “有气节的竹林和松树/捍卫古老的木屋/传递雪地温暖与仲夏夜色。”——诗歌是从乡村起笔的。它显现的也可以说是回忆在时间中的散开。在作者心中,是什么捍卫了古老的木屋呢?是竹林和松树吗?——在这里,假如我们稍稍留心一下“竹林”、“松树”及“木屋”这三个意象,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看似平淡的开篇其实是富含深意的,——“古老的木屋”难道不是象征着一种古老的生命或生存吗?是什  相似文献   

6.
陈建先 《四川教育》2008,(12):28-29
一教:感受“人文”的魅力。沐浴“人文”的光辉 第一次教《特殊的葬礼》是在2001年12月,地点是杭州。我把目光锁定在一个热点话题——“感悟”上。我的初步认识是:“感悟”是相对于“人文”而言的,它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注重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的习作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鼓励写作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认识感受和想象大多不一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强调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看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外去发展这种独特的经历呢?做好个性化的积累作业,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个性化的积累作业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文本及处理的方式。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相似文献   

9.
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实施《纲要》——我们改变了什么,我们还能改变什么?”“我们改变了什么”是谈我们所有幼教同仁一起做的事情,特别是在实施教育部“十五”重点项目“贯彻《纲要》行动计划”中很多实验区、实验园做的事情。跨入新世纪之后,在实施新《纲要》的过程中,全国幼教界在极其严峻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利益、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今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不可能说得很全面,我只是从大家做的事情中谈一些我个人感受特别深刻、特别重要的事情或者一些比较本质的东西,就像我们书…  相似文献   

10.
邹平县好生镇的教育近来小有名气:一批又一批考察团慕名来参观学习 ,省教委发文推广他们的经验做法 ,教育报刊纷纷宣传报道他们的经验。好生镇的教育发展是如何驶入快车道的?好生镇的教育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好生经验”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最近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考察了好生镇的教育工作 ,感受颇深 :好生镇创造了令人赞叹且值得思考的“好生现象”。思考之一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有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教育发展的速度首先取决于教育发展的环境。好生镇教育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一个乡镇的“大环境”是什…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三、不要忌讳“提问”课堂上,由于教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已乐于发表个人的感受与见解,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语文了,教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惟一了。但稍作观察、分析,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学生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感受不多,所见有限,思维肤浅,教学浮躁空虚,华而不实。新课程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笔者认为提问仍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有价值的提…  相似文献   

12.
1.用绘画的语言“读”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诗,因其丰富的内涵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解读。而儿童的思维是纯洁的,贴近自然的,往往没有什么既定经验的约束,所以感受更敏感,更富有诗意。由于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又常常无法用晓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相似文献   

13.
角色是一个人展现给外部世界的一种形象,它好像是人为了适应某个场合所戴的面具。事实上,“角色”这个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通过什么说话”,即演员一度戴着的面具并“通过面具来说话”。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改的实施,我做读书笔记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做读书笔记加深了我对课改的认识:课改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 它 直 接 改 变 了 我 的 生 活 方式——“闲云野鹤”已不复存在,我会 一有空 就提 笔偷 着乐——“随意”被置换成“执著”。读书笔记也由原来的一个沉重包袱变为我人生当中的良师益友,它记载了我和学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让我思考了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永恒的价值。 翻开一页页的读书笔记,我感觉它就是一双眼睛,一双会思考的深邃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使我学会了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闪光…  相似文献   

15.
美术课堂应该是一个交流的场所,是一个促进的场所,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来进行美术的创作活动。“过程自评”的核心意义,一是表达性,它针对“哑巴创作现象”在目前学生创作过程中普通存在而提出的。如:有的表现在对创作没有想法说不出什么;有的因为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如何来表达;等等。“过程自评”注重学生在绘画与制作全过程中的自我表达,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过程性,即它是伴随着创作过程随时进行的,它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在哪个过程中,学生都可以自主地表达创作的想法和内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中央教科所戴汝替在《拼音教学科学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儿童入学的第一需要是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识字读书的自愉感和自豪感,是渴求信息的沟通和内心的感受的表达。归结到一点,就是‘识字读书,说话写字’。”事实上,充分满足了这个需要,一切的教育——无论是知识的、做人的、体魄的、心理的还是其他什么的,都会变得“水到渠成”、“迎  相似文献   

17.
学生们都到哪儿去了?这似乎是交叠回响在印度最有名的大学之一——德里大学校园中的一种奇怪的声音,特别是在它的花名册上有了10.3万名本科生之后。这一学生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事实上,从学校教师、图书馆和实验室如何应付这种局面来说,学生数量都过多了。但是,副校长 V.R.梅塔说:“教授们最大的抱怨之一就是学生不来上课。”学生们到  相似文献   

18.
谈到作文教学大家都不会陌生,一段时间以来,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作文导写课悄然升温。笔者也随潮流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案例一感受自然生活秀出真我风采课堂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自然生活;在交流中锻炼自我的感受能力进而能够抒发对自然的独特感受。课堂再现[对话引导]在音乐声中教师缓缓走上讲台(学生中有人在轻声低唱:“我不知道梦是什么颜色,也许它自有它的颜色;我不知道风要吹向哪里,也许它自有它的方向;我不知道孤独是什么……”)片刻,曲毕。师:大家刚才听到的是零点乐队的一首歌曲,这首歌的歌词很有特点呀。生:我不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确切,是文章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基础。这个问题毋庸多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不使用确切的语言而常常使用一些模糊性语言来表达某种模糊意义进行交际。模糊语言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个客观现象。 比如,“那个高个子是工人”,“他一会儿可能来”。这其中的“那个” (到底是哪个,什么名字)、“高个子”(1米几?)、“工人(哪个厂的,什么工种?)“一会儿”(几时几分?)、“可能”(到底能不能?)的语义都是模糊的。 再如,清晨——中午——黄昏——傍晚——晚上——夜间,这些语义也很模糊。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无法准确划分的。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是“清晨”,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是“晚上”,不好统一划定一个界限。  相似文献   

20.
徐玉芳 《学语文》2004,(4):9-49
新课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研究性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这一内容。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就是说:“体验教育”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是体验教育呢?它主要是指通过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学生情趣和时代气息的教育实践活动,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追逐体验、换位体验、模拟体验等形式帮助学生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的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这就是说,体验教育是从一个新的视角,让学生在感受过程中自主建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实施体验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