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需要进一步做好福建慈善公益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工作。通过开展慈善公益力量参与扶贫攻坚情况调研,概括总结了慈善公益捐赠款物稳定增长,慈善公益力量参与扶贫攻坚机制逐步完善,慈善公益力量参与扶贫攻坚成效凸显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慈善公益组织扶贫能力有待提高、管理使用制度有待健全、协调合作机制尚未形成、效果评价存有欠缺和监督机制不够有效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慈善公益组织扶贫能力、完善慈善扶贫款物使用管理、健全慈善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合作机制、增强公益慈善参与扶贫攻坚效果和强化公益慈善参与扶贫攻坚检查监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陆亮 《学会》2014,(8):5-10
慈善组织是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推进慈善组织建设,有助于传播慈善和公正理念、有助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监督,完善乡村自治。农村慈善组织在发展过程显现出准入难、监管松、制度安排漏洞、发展区域不均衡等问题。农村慈善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可以选择政府主导的路径、社会进入的路径和内生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孙录宝 《学会》2013,(5):25-29
近年来公益慈善组织实现了快速发展,但自身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它的社会公信力。为此,需要对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机制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促进其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慈善组织的社会问责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静 《学会》2012,(1):13-17
近年来,随着我国慈善组织的迅速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而慈善行业频频出现的公益腐败事件引起人们对慈善组织社会问责的关注。该文通过对慈善组织问责理论依据的总结和现实必要性的分析,发掘现有慈善组织问责中存在的不足,建议从价值层面、制度层面、环境层面来构建慈善组织的综合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5.
玉苗 《学会》2014,(8):15-21
现代公益事业发源于传统慈善,是传统慈善事业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组织化、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制度化、常规化、规模化、理性化、功能多元化等新特点。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这就导致了中国传统慈善与现代公益共存和冲突的现象。因此,要发展现代公益事业,就要推动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李健 《学会》2017,(6):19-22
公益慈善教育是随着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育专业化而涌现出的新兴领域,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高校重要的人才培养阵地和教育创新实践的试验场。当前公益慈善教育重视在职人员的能力提升,忽视潜在人才培养的思维已经显露出重重弊端。本文认为公益慈善人才学历教育是一个长期、分步骤的过程,需要通过"通识教育—辅修教育—专业教育"逐步建立以岗位就业为导向的公益慈善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慈善     
在现代社会里,慈善越来越获得了大规模展开的机会,来自社会的资助达到了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的手中。其间出现了慈善捐助、基金会或其它非营利组织的建立、公益项目与组织管理的运行等整个一套现代公益的运作程序。这一方面体现出了社会的爱心,另一方面则实质性地解决了帮助人的问题,在全社会的层面发挥着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会》2016,(9)
<正>9月5日,为纪念中国《慈善法》的颁布和首个中华慈善日暨第四个联合国国际慈善日的到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清华大学、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发起并主办,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承办的"世界公益慈善论坛"(World Philanthropy Forum)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生态、新公益",围绕全球参与、企业及企业家参与、社会组织及社会参与三个视角,关注政策、学术、实务和人才培养,设有两个总会论坛、五个分论坛共七场不同主题的高端学术活动,并有世界顶尖的专场学术讲座。具体议题包括:联合国促进妇女儿童青少年健康全球战略、世界公益学、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与全球治理、面向未来的社会价值投资、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基金会与财富分享、公益慈善院长论坛等。  相似文献   

9.
祝慧  莫光辉 《学会》2012,(10):35-42
近年来,宗教慈善组织在国家慈善公益事业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价值功能显著增强,对宗教慈善公益组织发展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本文首先梳理了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价值承载表现,并对比分析了民族地区广西佛教济善会和沿海发达地区厦门同心慈善会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发展困境等情况,试图归纳出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发展差距和困境,提出需要从宗教慈善组织发展的外部支持环境、管理体制的内部治理优化、慈善行为的有效动员、社会服务领域拓展、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完善社会监管体系等方面探索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专业化、规范化、特色化、国际化、长期化发展路径,使宗教慈善组织在民族地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和谐社会建设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梁爽 《学会》2016,(7):13-19
协同监管是公益慈善组织长期运营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全面、深入地探讨协同监管对于公益慈善组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文在梳理、分析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不足,以便未来更好地开展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15,(9)
资源动员是公益慈善组织生存发展的前提基础与必要条件。因此,全面深入地研究资源动员,对第三部门特别是公益慈善组织来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文在对国内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以便大家了解现况、更好地开展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秀峰  付锐平 《学会》2011,(12):19-24
慈善组织开展的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帮残助医、支教助学等慈善事业,主要取决于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所提供的社会资源的供给量,因此,资金来源与劝募机制成为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中国慈善组织募捐存在着一系列的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公众的现代慈善意识淡薄、法律制度环境的不完善以及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和监督的缺失这三个方面。因此,需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完善中国慈善组织的募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慈善公益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过程方式,教育形式与教育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慈善公益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与德育教育融合,通过宣传教育培养意识,通过实践提升能力,联合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等四个发展途径,旨在推动慈善公益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兼具社会改造理想与实践的慈善组织,如何在扶贫工作中实现准确定位,进而探索慈善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与路径,是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关键问题.从慈善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议题出发,通过对一个慈善组织精准扶贫实践的研究发现,扶贫价值观与参与式扶贫方式的结合、人力资本的提升与扶贫产业链的建立在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由此,总结并阐释慈善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即"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社区综合发展"与"助贫创富价值链"的融合,以期为慈善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佳炜 《学会》2006,(8):30-33
西方话语体系中的市民社会,因时期和国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涵义。从是否具有市场经济的基础、公共领域、社会团体的参与、与国家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可以来判定市民社会的发育。晚清民间慈善活动在传统慈善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内容,这些慈善活动基于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了一定的公共领域,且产生了脱离血缘的参与主体,实现了慈善组织的联合。它不仅体现出了市民社会的发育,也反映了晚清市民社会发育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宋雄伟 《学会》2013,(2):38-38
<正>民政部所属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1月5日发布《2012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度我国公益慈善行业与上一年度相比,透明度提高了46%。《报告》选取了全国500家公益慈善组织进行第三方的网络监测,并结合深度访谈和在线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完整性、及时性、易得性和规  相似文献   

17.
慈善组织是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之一,其介入社会救助能够有效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然而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社不分、公信力缺失和社会慈善文化淡薄等原因,我国慈善组织在介入社会救助过程中面临着“领军式”组织少、救助效率低、专业人员少、筹资能力不足、彼此缺乏协调互助等现实困境。为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仅要优化慈善组织介入社会救助的外部环境,更要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田振华 《学会》2016,(1):5-10
资源不足是影响公益慈善组织功能实现的核心难题,因此,资源动员成为了公益慈善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内容与任务。伴随着我国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动员逐渐成为了公益慈善组织筹集资源的新型模式。本文以"免费午餐"为例,尝试运用资源动员理论分析其较为成熟的动员知识与技术,以期为其他公益慈善组织的资源动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改革创新,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而慈善公益事业和组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尝试用多元共治理论构建慈善公益事业合作新模式,通过面向实际问题的讨论,勾画出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万江红  王芳 《学会》2007,(2):44-48
本文通过对湖北“慈善阳光班”的缘起、发展概况和运作方式的阐述,分析了慈善组织助学活动的的社会影响,并提出了其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