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思维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从"不会问"到"学会问",从"不敢问"到"敢于问",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从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原因入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几点浅见。一、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原因1.学生自身的原因。处于小学阶  相似文献   

2.
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前语文课堂好多提问不注意问题间内在的逻辑结构,使提问变成“碎问”和“随意问”.要使语文课堂“生态环保”,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其思维能力,就必须探寻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3.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没有创新的问题就不可能带领学生创新.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巧问,才能激励学生好问,引起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打破常规思维.这样学生想得深、想得远,开辟不同惯常的新思路.让严谨的数学教学变得生机勃勃,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永不满足.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数学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问题的精度和深度决定了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入性.可以说,问题的空间有多大,学生的思维空问和参与空间就会有多大.但学生的思维及学习活动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有序地持续性展开,可能是幼稚的、盲目的或是短暂的.  相似文献   

5.
常听老师们议论:学生怎么就不爱问呢?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因此,学生不爱问问题,就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上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生提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智能.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的"问"要能创设那种使学生感到"惊奇"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自问,或者不如不问.教师的"问",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中某一个具体知识的问题,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善教者,必善问.  相似文献   

8.
中职中专数学课堂教学为什么要问、问什么、怎样问的问题不仅涉及到“问”的策略与艺术问题,更涉及到促进学生思维和学生发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要理性的去思考,合理的去对待,科学的去实施.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高考的压力,数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已习惯了教师满堂问,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作任何分析,满足听得懂就可以了,缺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这些习惯导致有的问题讲过多遍,考试时做对的还是寥寥无几.如果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学生的思维拐点出发,打破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是停滞的、是被动的。只有学生们能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经常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他们的思维才算转动起来,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因此,学生们如果不爱问问题,就是我们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促使学生们提问呢?  相似文献   

11.
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摆着"架子",高高在上,而应该放下"架子",让学生真正主动问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堂课教师有问不完的问题,学生有答不完的答案。在这种貌似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实际都处于被动地位。这对于学生思维,智能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思维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就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语文课要在教师精心策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是师生间交流的最基本形式,教师通过问题可更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而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能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促进思维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下面就结合几个教学案例进行简单分析. 一、要保证问题的思维含量 问题并非是无问而问,相反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的,在对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思考问题的价值含量,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4.
GoC高效互动课堂是一个非常适合小学生开展计算思维教育的载体,而有效的提问能充分发挥该课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方面的优势,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进一步发展.对此,文章总结出"单调的问题生动问、复杂的问题分解问、抽象的问题形象问、浅显的问题深入问、单一的问题发散问"五大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GoC高效互动课堂有效提问策略,为广大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强烈的问题意识,强烈地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时,其思维品质才算真正达到较高程度的活跃性和深刻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好问、多问、善问,并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吴雪霞 《考试周刊》2009,(52):98-9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问到点子上,问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会问。学生会问,就说明他们的思维是朝着课堂要求的知识能力培养的方向延伸发散的。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可以以某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对矛盾之处产生疑问,使学生进入一种疑难的困境,这样他们就必须集中精力来进行思考,并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贮备来分析问题。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已被导向深入,在探究过程中,他们的问题往往就会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学生答的训练,忽视了学生问的指导与培养,从而导致现在的学生越学越不问,越不善问,越不敢问,越高年级的学生越不会问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出问题的不良习惯,并且在回答问题时还努力去遵循老师的意图和思路。这样就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大大抑制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生物  相似文献   

19.
数学题目是学生理性思维形成的载体,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理性思维,就要求我们对数学题目进行深度、广度等多角度地思考挖掘,高考中圆锥曲线和导数题目的第2问对于学生的运算转化变形能力运用要求比较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没有较好的思路方法就会费时费力,得分还不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提高运算技能和对知识本身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是被动的思维.只有当学生的个体思维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还有什么""怎么办"时,其思维才算真正被启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进程中要摆脱陈旧的一问一答的操作程序,要善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计问题.这种问题设计,就是创设思维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