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应该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说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在此还原成一种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分支,理所当然秉赋西方文化的核心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融合问题,在这融合的过程中,引发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目前中国状况的反思.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目前中国各自的情况来看,连同中国化的历史和现实土壤,马克思主义之中国化本质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关系的揭示,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对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中的人文精神,提倡科学精神是对人文精神,乃至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 ,这是任何其它哲学和科学都无法比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员应以人文精神为中心 ,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育人功能。第一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导向功能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人生观。第二 ,要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基本观点的阐述 ,帮助学生树立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原则的价值观。第三 ,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 ,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文章指出 ,要实现这一…  相似文献   

4.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根本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彰显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是对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哲学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通过较详细地分析高中化学中蕴涵的相关哲学思想,以便于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哲学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实践正在成为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在全社会开展,本文在纠正了对通识教育和哲学的双重误解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人文精神是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以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态度和追求。人文精神既有历史普遍性,也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主体性精神,它们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福祉。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广义的科学精神,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同人群、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和谐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观。强势平衡、信仰先行、楷模示范是当代人文精神形成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人文教育着重于精神价值,科学教育侧重于技术知识的工具价值,两者结合促进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除进行物理知识和技能教学外,还应渗透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四中全会全面、科学、系统地总结了新时期我们党科学的执政思想和理念,这是对马克思主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执政党的实践相结合的一个理论创新。从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的视野角度来探讨科学执政理论对马克思哲学现实化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将对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实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对“和谐社会”这一理念进行分析,可以见到这一理念内在地包含了合规律性与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体的统一;社会发展模式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德育课培养人文精神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从学校走出去不应该只是专家,而应该首先是和谐的人."我们的学校教育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其掌握一定的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育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包括道德精神、艺术精神、科学精神等,以追求真善美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是人类最可贵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它贯穿于全部人类历史,融汇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内容和学科品格的定位上思考,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亟待实现三个转向:学科特性要实现从单一意识形态转向意识形态与学科探究的相对分离、良性互动;学科内容要实现从概念体系哲学向问题意识哲学转向;学科品格要实现从科学精神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转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科学价值、科学理性价值、科学人文价值的含义进行阐述,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理性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关系:科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活动,是人类理性的典范和集中表现;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以哲学的方式集中地体现着该时代的科学精神;新的科学价值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精神表现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哲学教学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们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同时,哲学与科学有着密切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本文从走近科学实验、追溯科学革命、掌握科学方法三个维度,通过哲学与科学对话,探析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15.
时下所说的"科学",主要指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产生的近代自然科学,即实验科学.在西方科学的冲击下,中国固有的实学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种世界观、同时也作为一种科学,为先进的中国人所解读、接受和应用."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的实效作用.但是,由于单纯偏重马克思主义的实用科学价值,其信仰、精神和人文价值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致使科学主义盛行,人文主义跌落,终致信仰危机."科学发展观"起而纠偏,恢复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开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16.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为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德育应当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学生为核心,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1.树立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理念当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科学及科学教育日益专业化、技术化和实用化,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某种技术化、非教养化和功利主义倾向,一些学生对科技过分依赖和崇拜,导致了自身的片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是独立与自由精神的统一,是批判与创新精神的并重,彰显了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蕴含着“和而不同”哲学理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重塑大学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审视和反思大学精神,以真正把握大学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精神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四个方面来论述其哲学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本质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观 ;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价值追求在现时代的新发展与真正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内在要求的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社会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禹真 《铜仁师专学报》2002,4(2):17-18,24
本文对科学价值、科学理性价值、科学人文价值的含义进行阐述,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理性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关系:科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活动,是人类理性的典范和集中表现;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以哲学的方式集中地体现着该时代的科学精神;新的科学价值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磨砺和蜕变才得以形成,是华夏子孙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髓、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其中,人文精神更是人们价值观、社会价值取向和民族的时代精神集中反映。在高等教育中,要认识到人文精神对其的重要性,要重视对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匹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