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抛物体的运动”作为“曲线运动”一章的重点 ,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 ,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实际应用 ,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 .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是本课的重点 ,平抛运动的分解和水平方向速度的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深刻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熟练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从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教学理念 ,笔者设计和实施本课教学的流程图和一…  相似文献   

2.
平抛物体的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曲线运动,平抛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受力分析、运动方向的变化以及轨迹都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虽然教师讲解时可以辅以演示实验帮助说明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原理,但是演示实验的瞬时性和不可再现性,往往不利于演示目标的实现。因此,平抛运动成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利用PowerPoint中的VBA制作了“平抛运动”课件,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矢量的加减运算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宋瑞金 《山东教育》2003,(32):43-43
笔者有幸参加了临沂市物理优质课评选活动,作为“平抛物体的运动”评委,与参赛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交流,受益匪浅。尤其是这样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两位老师选用了同一道当堂反馈补偿练习题,但学生的答对率却有着很大差别,前者的答对率为14%,而后者的答对率却为89%。笔者对此做了深刻的思考。[当堂反馈补偿练习]小球在斜面顶点A处以v0的水平初速度抛出,斜面倾角为θ,若小球刚好落在斜面底端。求斜面的长L和离斜面最远时小球的飞行时间。【解析】解题的思路很明确,就是应用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运用转化分解的思想去解决.(1)根据平抛运…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学“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描出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进而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从教科书的实验内容可知,为了通过实验数据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实验首先要描出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而描出运动的轨迹的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所求的初速度是否真实有效。教科书中“用铅笔较准确地确定小球通过的位置”这句话比较笼统,实际上,实验中“小球通过的位置”是不容易被确定的。或者说,要想较准确地确定运动小球的位置,必须进行多次实验才能确定小球的一个位置,这种既没有实际物理意义又浪费时间的操作,将使学生失去进一步做物理…  相似文献   

5.
物体运动的轨迹可根据参数方程分析、确定,如:确定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建立如图1所示的坐标系,则物体运动的参数方程为:消去参数t,可得: 此方程为抛物线方程,故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 例1 半圆光滑槽质量为M,半径为R置  相似文献   

6.
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是高中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学生实验,实验目的是描出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和求出物体的初速度.然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用眼睛和铅笔直接确定小球的位置,还是用纸卡来确定小球的位置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学"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描出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进而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相似文献   

8.
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s=aT2,a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下面举例说明此式的应用和推广.一.应用例1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  相似文献   

9.
王锡猷 《物理教师》2002,23(6):48-49
最近 ,笔者参加了有关高中物理优质课的评选活动 ,十几位教师登台示教 ,课题都是“平抛物体的运动” .课后我与参赛教师和听课学生进行了交流、讨论 ,笔者深感观摩有得 ,受益匪浅 ;但也有一些问题带有共性、值得思考 .1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 ?不少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上 ,因而在研究和验证两个分运动的性质时很快带过 ,而在应用规律时却补充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 .他们认为 ,理论上的研究和实验的验证是为规律服务的 .只有这样 ,认知目标才能落实 ,学生才能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这些规律解答问题 .但也有一些教师…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PowerPoint2003作为开发平台制作的助教型课件“平抛运动”,全面地讲解了高中物理中有关平抛物体运动的演示课件制作。其中利用PowerPoint2003提供的VBA编程功能制作的物体平抛运动模拟演示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平抛运动在水平与竖直方向的分解规律。本文介绍了该课件的设计、算法与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灵活变化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青  陈燕 《物理教师》2001,(12):21-21
我们认为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 ,就要打破常规 ,对教材中安排的实验 ,不妨灵活地加以变化 ,以便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智能 .下面举例说明我们的点滴做法 .1 变实验目的用同样的器材和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实验目的 .在做“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时 ,问学生利用这个实验能不能来测大气压呢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 ,问利用这个实验能不能求出物体的落地速度 ?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 ,问利用这个实验能不能研究在失重时小砂桶对绳…  相似文献   

12.
物理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怎么问”“问什么”。成功的课堂提问 ,应遵循一定的要求。熟练运用提问技巧 ,才能取得预想的良好效果。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笔者经过归纳总结为如下几种 :1.台阶式提问。台阶式提问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可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 ,一环扣一环、一层层的提问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经层层剖析 ,循序渐进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 ,讲《平抛物体运动》一节时 ,演示完小球的平抛运动后 ,直接提出“平抛物体运动的性质”这样的问题 ,学生很难回答 ,为此 ,笔者设计了下列三个过渡性问…  相似文献   

13.
平抛物体运动是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解答平抛运动问题一般是利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但对于有些题目,若用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解答该类问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利用平抛物体运动水平位移的特点解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这个实验在中师物理实验中,是个很重要的实验。通过做这个实验,能够验证平抛物体运动理论的正确性,也就是能够知道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什么样的,能从轨迹上的任何一点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明确初速度与平抛物体运动轨迹的关系。但是,课本和实验报告上均采用了铅笔尖与小球相碰的描点方法,或采用让小球通过有孔的纸卡片方法,这两种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 几点缺陷a.因事先不知道小球所到达的位置,让小球从斜槽上滚下一次、两次甚至好几次也难让小球与铅笔尖相碰。b.既是用有孔的纸卡…  相似文献   

15.
何光荣 《物理教师》2007,28(2):38-38
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平抛物体运动”一节时,为说明平抛物体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想尽各种方法改进实验器材和实验的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更精细的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频闪照相,可中学的实验条件,无法用频闪照相完成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最近作者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摄像机已经逐渐进入家庭,大部分学校多媒体教室早已开通使用,可以对平抛运动照片逐帧进行研究.(我用的摄像机每相邻两照片间隔0.08s),下面将笔者在教学中使用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研究平抛物体运动"是中学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分组实验,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是实验的目的之一.但由于实验操作的不规范,时常没有完整地作出物体运动的轨迹,对求初速度带来困难.本文就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几种情况作出分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曲线运动作为高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曲线运动的速度特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物体运动以及匀速圆周运动.从近五年高考考点分布可以看出曲线运动一直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典型例题分析考生在做曲线运动试题时容易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生实验,实验目的是描出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进一步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然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用卡片,还是用铅笔直接确定小球的位置时都有以下几个问题:1.一心二用,即实验时眼睛既要注意小球释放的位置,又要注意小球平抛中经过的某一点的位置;2.确定小球经过某一点的位置时,必须经过反复实验才能确定,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参加上饶市高中物理优质课评选活动,作为“平抛物体的运动”的评委,与参赛教师和听课学生进行了交流,受益匪浅,但也觉得有一些问题带有共性,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运动和静止”探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仙 《物理教师》2002,23(5):29-30
1 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初中物理中比较重要和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 ,是以后几节教学内容的预备知识 ,也是今后学生研究运动学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由于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已形成了错误的“前概念” ,他们常误认为 :在地面上移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这样的“前概念”势必会干扰学生对“运动相对性”的学习与理解 .2 教学设计思想(1 )运用“问题教学法” ,揭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所谓问题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围绕实践问题展开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