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王韬     
王韬(1828——1897年),原名利宾,出身于苏州甫里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他自九岁起遍读经史,十八岁中秀才,遂易名为瀚,后屡试不中.二十二岁时父死,为衣食所迫,到上海入英教士麦都斯办的墨海书馆佣书十三年,并开始接触到西方的舆图格致诸学.在此期间,中国相继发生了太平天国革命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王韬多次上书当道,献"平贼"、"御戎"策,多被采纳.1861年,太平军攻克苏、常地区,威逼上海.时正值王韬回乡探母病,滞留里中三月.为保护身家财产计,王韬化名黄畹,向太平天国苏州当局递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接着在军事上采取的重大战略行动之一是北伐,目的是攻取北京,推翻清王朝,以夺取全国性的胜利。可惜北伐失败,使清政府得以组织国内封建势力,勾结外国侵略势力,进行反扑,终于把太平天国革命镇压下去。  相似文献   

3.
关于太平天国妇女政策,一种意见认为,男女平等是太平天国革命政纲之一,在太平天国统治下妇女得到了较彻底的解放.另一种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并没有实行妇女解放的政策.我认为,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它自身带有很大的两重性,不是用简单的“是”与“非”、“肯定”与“否定”就能够解决的,我们必须在“是”与“非”之间选出更多的点来评述它.  相似文献   

4.
王韬人才思想论略黄新宪王韬(1828—1897),江苏苏州人,原名利宾。青年时代曾在上海墨海书馆任职,有机会接触到西学,拓宽了自己的眼界。1861年春,因同情太平天国革命被清政府以“通贼”的罪名予以通缉。此后,亡命香港。在港期间,协助英国汉学家、英华...  相似文献   

5.
关于王韬思想研究,史界有“冻结”一说,意谓建国来对王韬思想研究“裹足不进”或“进展甚微”。症结何在?我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大抵有二:其一为过去我们多满足和习惯于对故人的盖棺论定;其二是对王韬早期资料发掘和重视不够。而最近由湖南整理出版的王韬早年“东泛扶桑”所写的一部日记体游记—《扶桑游记》,则正补王韬“西极”英法所写八十则《漫游随录》之不足。同时,《游记》也为今人研究王韬及其维新思想,提供了一重要资料。下面仅就《游记》所涉史料,试谈管见。  相似文献   

6.
王韬最早提出“振兴中国”这一口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兴中华”这一口号到底是由谁最早提出的?有人认为是孙中山在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首先提出的。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最早提出这一口号的不是孙中山,而是王韬。王韬(1828—1897),苏州甫里人,字歿园、紫诠,是我国近代思想界有较大影响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体系发端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于八十年代,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首倡者,也是最早在历史上提出“振兴中国”这一口号的人。王韬在他所著的《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尖锐地批判了清政府卖国求荣和封建腐朽弊政,对于中国所处的强邻环视,虎视鹰瞵的岌岌可危局面,提出当今中国只有“返而自思,以力图振强”。怎样才能“振作”呢?他认为必须“变法自作”。这有“治内”与“治外”两条。“其治内者,在练兵法,达民情”。他提出“夫我中国乃天下至大之国也,幅员  相似文献   

7.
孙庆 《文教资料》2008,6(12):77-79
王韬是近代著名改良主义思想家,由于上书太平天国而遭清延通缉,一直漂泊在外,因此关于他的生平史实争论也比较多,本文就王韬生卒年月及籍贯两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韬与香港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创始人和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1862年因“黄畹上书”事被迫避居香港达22年之久。在香港,他主要做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协助理雅各翻译儒家经典,向西方传布中国文化,二是创办《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宣传学习西方,变法自强,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报刊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还注意考察香港的历史与现状,羡慕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但他始终心系祖国,卷恋故土,晚年返回上海定居,实现了他的夙愿。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后期苏南浙江政权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后期在苏南和浙江的统治,一度被认为是所谓“农民政权封建化”性质的蜕变。其实这是一次“本土化”的过程,是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新思路。这一“本土化”进程不仅体现出太平天国后期政权建设更加理性与务实的倾向,也与天京朝廷宗教狂热势头相悖,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战略,史学界的许多学者都有宏论,他们普遍认为;北伐西征战略是一个错误的战略,尤其对其中的北伐战略,更认为是构成太平天国失败的首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大家罗尔纳先生也认为:“……北伐等都是大错大误。”①这种观点的来源,便是李秀成的“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②”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我认为:北伐战略和西征战略是太平天国军事战略上的成功战略,正是由于它的成功,才使得天京政权得以巩固,才出现了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盛世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占领苏南地区以后,设立收租局,颁发田凭,“照旧收租”。作者认为,这一政策是太平天国“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延续,它标志着大平天国政权封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2.
洪秀全、冯云山是否建立过“拜上帝会”组织,这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的“自称”还是“他称”,与“拜上帝会”存在与否不是同一概念,不能仅因为是“他称”的缘故而否定它的存在;“拜上帝会”是客观存在的宗教组织实体;其名称当来源于梁发著《劝世良言》且很快被“太平天国”、“小天堂”、“天朝”等概念取代。太平天国文献中未提及“拜上帝会”,是由于“会”字是太平天国的一个避讳字。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北征的战略意图是什么?许多论著认为,北征是为了直接攻取北京,从而赢得全国性的胜利。①至于失败原因,通常说,北征主要败在“孤军深入”;也有的同志说关键是北伐军将领指挥不当,犯了“有进无退”的错误,“忠勇有余,智谋不足”③等等。提法略有不同,但多数人都以北征直取北京为前提,都在北伐军身上找失败原因。根据近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新发现的有关太平军北伐的史料》(以下简称《新史料》),③并参考其它有关史料,本文对上述流行说法,提出不同的意见。是否妥当,愿得到史学界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王韬的思想发展分析,指出王韬一直想干一番事业,立功于世,但多次上书清朝地方大支,却得不到采纳;又久居苏州,对太平天国有所了解,和太平军首领有过接触。因此,存在着上书太平军,以图一显身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在有关太平天国的史料中,偶有太平天国政府黜(间亦用“贬”、“罚”,为行文方便起见,本文采用较常见的用法“黜”)人为“奴”的记载。盖因语焉不详抑或“奴”本身对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不显等故,这一问题向为史家忽视。时至今日,“奴”作何解释,其内涵为何,仍届一桩学术疑案。笔者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反复琢磨,认为,“奴”无通常的“奴婢”、“奴仆”之义,乃太平天国政策加给犯罪员弁的一种耻辱性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中国近代农民战争的评价问题,学术界出现了一些“新”观点。有人认为太平天国革命是“落后倒退”,而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则是“阻止了中国的后退”;还有人认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太平天国不打外国侵略者而一如既往地武力进攻清政府,还和英国侵略军头目拉拉扯扯……其结果是加速了清政府对外战争的失败……所以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客观历史作用绝不是延缓了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在论述义和团盲目排外色彩时,有些学者认为:“义和团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同时,还要根绝一切与近  相似文献   

17.
1837年,洪秀全第三次考秀才落第后,曾大病40余日。生病期间,他做了许多奇怪的梦,时常胡言乱语。这就是太平天国历史上著名的“异梦”。据洪仁的记述和太平天国的文献记载,洪秀全在梦中被上帝召上天堂,授以“除妖”大任。此说是否真由梦境而来,史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洪秀全在一年前曾“粗读”过《劝世良言》,故此在病得神智不清时,会产生与该书内容相符的“上帝召见”幻觉,而太平天国的文献则把这种幻觉大大地渲染了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太平天日》纯属“杜撰”,亦即“上帝召见”之说纯为捏造。孰是孰非?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政权体制问题开展了讨论。有的认为它是“虚君制”,有的认为它是“君主专制”,笔者认为它是农民阶级的分封制。一、太平天国分封制的建立太平天国的政体是分封制。这种分封制是在洪秀全的一神教“天命观”指导下,关于建立人间天国总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洪秀全描述他的人间天国时说:”天国是总天上地下而言,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他认为这个人间天国来自“皇上帝一元之气”,无比宏大,总归为一本,分则为万国,但不分此疆彼界,是一个公正的大同世界。人们历来把天国和人间绝对对立起来,憎恶人间的黑暗和痛苦,向往光明幸福的天国。洪秀全把基督教虚  相似文献   

19.
何凌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6):101-103
妇女地位问题一直是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推行的废止妇女缠足法令是解放妇女的伟大变革。太平天国废止妇女缠足源于广西客家妇女的“天足”习俗,其直接动机并不是为了保护女子的肢体不受摧残,而是为了让其在抛却弓鞋罗袜之后能立即当差,这是其战争环境的客观需要。在主观上不能视作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20.
在现存的两张太平天国“合挥”上,分别填写着这样的内容:“绮天豫队议政司李大明,……配妻柴大妹……。”“绮天预官侄翟合义,……配妻祝大妹……。”(罗尔纲《太平天国文物图释》第223—224页)这“大妹”二字应作何解释?罗尔纲先生认为,“大妹”是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