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锁定"已经成为阻碍低碳技术扩散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碳锁定"的形成一般会经过碳基技术系统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其中,市场化过程中由于报酬递增和系统转换成本所导致的碳基技术系统锁定是"碳锁定"形成的关键环节。报酬递增产生的原因包括生产的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以及使用的网络效应;而资产专用性产生的沉没成本、技术互补性产生的兼容成本,以及与沉没成本和互补性相关的交易成本则导致了转换成本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巴黎协定》成为继《京都议定书》后,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下又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后巴黎时代"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对发展中国家也做出新的要求,2017年中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为全球CO2监测的"中国担当"。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碳减排的有效方法,中国在该技术的开展运行中尚处于初级水平,其中在捕捉、运输与储存阶段存在地下资源破坏、碳泄漏等风险。因此,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监管体系,在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检测标准方面制定相关法规、条例,构建中国的技术监管体系,更好地保障环境人权。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要求单位碳排放产生更多的经济产出,即提高碳生产率。涉及地区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的因素和无显著空间相关性的因素往往同时作用,在构建模型时需要综合考虑。本文在空间自相关方法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中国省域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其中产业结构是全局变量,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均是局域变量,再通过混合地理加权回归估计了"十一五"末和"十二五"末4个影响因素的回归参数值并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能源结构(火电比重)对于碳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而产业结构(服务业比重)、技术进步(年专利授权数量)和劳动生产率(单位从业人员的工业增加值)对于碳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从回归参数估计值来看,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能源结构,再次是技术进步,最后为劳动生产率;(2)产业结构对碳生产率的正向影响程度在增大,能源结构对碳生产率的负向影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自南向北递减特征,而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则呈现出明显的自北向南递减特征;"十一五"末到"十二五"末,总体上能源结构和劳动生产率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在减小,而技术进步的影响在增大。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高性能计算机是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已成为继高铁之后的又一张"中国名片"。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尖端计算技术上能迅速走到世界前列,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对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现状,有人极力赞美——"中国超级计算机技术实力碾压美国"的醒目标题曾在网上刷屏;也有人表示疑虑,认为国产的超级计算机是"用航母运载沙丁鱼"。对发展高性能计算的目标和策略选择,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正确的战略决策来源于对国情和技术发展趋势实事求是的分析,而不是玩弄技术新名词的"纸上谈兵"。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5.
正在土耳其,埃尔多安是一个有争议的政治人物,有人称他是"导师",也有人称他是"狂人";有人称他是"西方的伙伴",也有人称他是"阿拉伯的朋友"……不管怎么说,埃尔多安是当今土耳其政坛一位特殊而重要的政治领导人。甚至有人认为,埃尔多安会和凯末尔一样,将载入土耳其的史册,成为影响土耳其国家发展的重量级人物。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与工业(主要为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国,化石能源与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CO2减排形势异常严峻.中国承诺"3060目标",如何实现现有化石能源与工业的规模化碳减排与碳中和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碳减排必须依赖众多创新技术,如节能增效、低碳能源、碳汇等技术,其中,CO2捕集、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与托底技术.同时,经济、安全与规模化的碳封存技术是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大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7.
巴黎气候峰会协议的达成必将形成更高的拥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减排手段,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利用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率先得到发展,其研发及商业化也成为主流趋势。我国面对减排压力,已经和亚行在碳捕获技术上合作,但缺少相关法律监管的制度、法规作为支撑,可以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法律监管机制,分别从核查许可、风险应急、权责分配、信息披露等方面建立起市场主体监管与技术风险监管的"二维监管框架"和耦合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碳资产成为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之后第四类新型资产,碳资产管理是伴随碳交易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企业是碳排放交易的主体,重点分析了企业碳资产管理中的七个关键因素,提出中国企业现阶段应引入碳资产管理,推行低碳战略,加快低碳产业战略布局,打造企业未来"碳资产管理"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盐沼、红树林、海草床等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蓝碳功能和固碳潜力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然而以往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忽视了蓝碳固碳增汇技术,在项目实施及管理过程中对碳汇状况的动态监测和系统评估也不够完善。文章提出了海岸带生态系统蓝碳增汇理念,重点围绕土壤碳减排技术、植物固碳增汇技术、土壤微生物固碳技术、碳沉积埋藏技术这4个关键技术,探索海岸带蓝碳增汇技术体系与途径。建议未来应从研发海岸带蓝碳增汇技术、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增效、加强固碳增汇技术的监测与评估、建立海岸带蓝碳碳汇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快前瞻布局和系统研究,为制定海岸带蓝碳增汇途径和提升碳汇功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在增加生态碳汇能力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高性能计算机是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已成为继高铁之后的又一张"中国名片"。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尖端计算技术上能迅速走到世界前列,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对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现状,有人极力赞美——"中国超级计算机技术实力碾压美国"的醒目标题曾在网上刷屏;也有人表示疑虑,认为国产的超级计算机是"用航母运载沙丁鱼"。对发展高性能计算的目标和策略选择,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正确的战略决  相似文献   

11.
国内碳交易试点成立,明确划定排控企业,面对严峻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众多企业意识到解决"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了解自身碳排放源的基础上通过低碳技术或者调整企业运营、政策等来实施碳减排。为了深入研究和解决企业碳管理,拟从碳盘查、碳管理成本控制、碳管理决策以及碳信息披露4个方面构建企业碳管理流程体系,并针对企业碳管理流程体系进行实用性的探讨,提出可行的建议策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正>"碳卫星"如何探碳?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从而成为巡游在地球上空700千米的第三个全球二氧化碳"体检师"。碳卫星将在宇宙中不断变换观测模式,完成对二氧化碳的监测,数据经过解析和处理后,最终形成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碳排放情况的"体检报告"。碳卫星由模块化卫星平台、高精度二氧化碳探测仪与云和气溶胶探测仪载荷组成。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非常低,故探测仪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当前,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我们研判,未来将是"碳基材料+光电过程"(或曰"碳+光")的时代,石墨烯、碳基纳米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及激光与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等将成为其显著特征。"碳基材料+光电过程"催生了柔性电子和柔性电子产业,并为其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碳达峰、碳中和”已经上升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2021年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由此可见,除能源技术领域以外,循环经济、碳汇等生态环境领域相关的低碳技术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是至关重要。因此,面向2035年这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点,遴选一批优先发展的生态环境技术课题,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轮德尔菲调查的技术预见结果,应优先发展8项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环境技术课题,分别是:少水绿色低碳造纸技术,高精度全球变化数据产品,汇碳节水湿地恢复技术,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碳排放和减碳的影响评价及成本核算技术,全球碳、氮、水和能量循环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机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碳分离与能源化技术。德尔菲调查的结果显示,研发投入、法律法规政策和市场可行性是制约上述技术课题完成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从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市场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小春 《今日科苑》2011,(20):66-68
随着"阿特兰蒂斯"号7月8日升空,美国航天飞机迎来了最终谢幕的时刻。回顾其30年历程,有人称赞它为人类探索宇宙立下功劳,成为"美国"和"科技"的代名词;也有人斥之为劳民伤财,是"战略错误"、"误入歧途"。无论怎样评价,一个时代即将落幕。正如美国航天局局长博尔登所说,美国航天的历史"翻过了一页"。  相似文献   

16.
技术预见德尔菲调查中共性技术课题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共性技术对一国产业技术能力提升有巨大推动作用,其特性决定了政府应成为其供给与扩散的主要推动者.但是,当前世界各国对于产业共性技术的识别尚缺乏有效方法.在各国技术预见实践中,尚未有人根据德尔菲调查结果对共性技术课题识别进行研究.以"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能源技术领域为例,通过分析备选技术课题之间的相关度,得到若干项共性技术课题,以期为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优先发展技术领域的确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碳中和目标下的若干地球系统科学和技术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中和作为21世纪最大规模的有序人类活动,亟待科学应对。文章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讨论了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气、陆地和海洋相关的地球系统科学中的若干科学和技术问题及现存的知识不足。从地球系统模式、气候监测指标、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碳源/汇核算方法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支撑碳中和的关键技术手段及现存的问题。基于目前存在的挑战和不足,建议深入理解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完善地球系统理论与模式,从多圈层角度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气候变化理论基础;自主构建气候变化监测指标系统,研发温室气体监测与核查手段和平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撑。  相似文献   

18.
唐建荣  廖祥宾 《资源科学》2014,36(12):2560-2568
通过文献比较,结合江苏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测算了2020年江苏省能源供需及相关的碳排数据。基于碳夹点图解技术及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的限额目标,通过碳夹点复合规划,计算2020年江苏全省在碳排总量约束下的最少清洁能源需求量、化石燃料分配额及对应的碳排放量;兼顾各行业的碳排放约束,合理分配各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及碳减排任务。结果表明:为满足各行业能源需求与碳排放约束,平衡"能源碳排逆差",江苏省清洁能源比重必须不低于42.63%。与清洁能源占比不到10%、煤炭占60%以上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相比,江苏省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压力巨大。实施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无悔减排"战略,推动能源供应、消费、技术及体制革命,摊薄高碳"锁定效应",破解能源"结构困境",是江苏省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双控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金砖国家在不同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碳减排的国际贸易途径,采用金砖四国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1年投入产出表,将经济分为11个部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金砖国家对外贸易隐含碳,并进行行业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从1995-2011年,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顺差国,而且样本期内净顺差规模逐年扩大,已经沦为"污染天堂";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绝对数逐年增加,行业贸易隐含碳特征有明显差异,金属制品、橡胶、纺织等行业处于贸易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扩大,而采矿业长期处于逆差,从2000年以后成为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顺差国,正逐渐沦为"污染天堂";巴西贸易隐含碳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不属于"污染天堂";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说明印度不仅没有沦为"污染天堂",相反,正不断从对外贸易中获益。金砖四国隐含碳行业结构分解结果基本趋同,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说明印度规模效应是隐含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构效应对隐含碳排放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技术效应对隐含碳排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碳资产已然发展成为一种可以在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交易的稀缺资源。本文以电力企业为切入点,从碳资产的内涵来阐释碳资产的形成机理,以例证企业的电力业务活动关系给出碳资产识别和碳资产架构的方法。指出电力企业可以从创新驱动低碳技术、业务活动践行低碳化、改善能源结构、宣传推广碳减排实践和完善碳足迹管理5个途径开发碳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