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档专门针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新闻栏目,《华人世界》已成功运行11年有余,栏目在塑造海外华侨华人形象,加强海内外华侨华人情感联系,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其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献举 《新闻界》2007,(5):75-76
广东新闻传媒产业在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东新闻传媒可以通过在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创办新闻媒介、与海外华文媒体开展多元化合作以及与海外非华文媒体合作方式等采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传播领域,海外华侨华人群体是"公共外交"重要载体,在我国开展公共外交中发挥独特作用.通过海外华侨华人,可以广泛开展民间交往,从而做好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和外宣工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在我国对外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海外侨情新变化与舆论新动向 在新历史时期,应根据当前全球和我国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侨情变化情况,研究华侨华人受众群体的舆论动向、心理特点和需求,并据此设置议题,才能不断提升内容品质,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4.
在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华侨华人文献专藏建设实践基础上,着重论述在印刷型华侨华人文献收集过程中,如何在熟悉文献总特征的前提下,利用网络书目和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语言,将专科文献学知识与华侨华人专业学术素养有机结合,筛选、采集到全面、系统、连续、专业的学术性资料,为华侨华人学术研究提供充分的文献保障.另外,拓展文献捐赠与交换等非常规采选渠道对于华侨华人资料,尤其是灰色文献的有序化集纳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文报章起源尽管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之初或许更早一些年代,但当时乃至以后相当一个时期面世的华文报章相对集中在东南亚华侨华人集聚的地区,绝没有形成今天所出现的遍及五大洲的局面。因此,关注并研究海外华文报章今日之状况,对我们借助其力量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并进而推进国内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宇 《传媒》2017,(24):44-46
海外华语电视媒体是海外华文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趋势,海外华语电视主要指在中国境外制作和播出电视(视频)节目的媒体机构.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传播主体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创办的媒体,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媒体机构和个人在海外创办的媒体,还包括海外非华文媒体机构和非华侨华人的个人在海外针对华人群体创办的媒体.海外华语电视媒体的播出渠道包括当地数字地面电视、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平台以及网络电视平台等.随着网络电视的发展,传统海外华语电视在节目来源、受众需求、竞争格局等方面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转型.  相似文献   

7.
侨刊乡讯是侨乡民间创办,主要面向海外公开发行、非营利性的报纸和刊物.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报道内容和活泼的版面形式,激发海外赤子怀国、思乡、念祖、恋亲的情感,深受他们的欢迎,被赞誉为"集体家书""沟通海内外联系的桥梁".侨刊乡讯诞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该类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对华侨华人研究尤其是侨乡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研究中心近年来致力于侨刊乡讯的收集整理工作,从而大大丰富了华侨华人文献专藏.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站     
《华侨华人蓝皮书》 本书以中国的侨务政策“为侨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了中国政府在侨务政策上推进世界和谐、共荣共赢之宗旨与良好愿望,从历史、政策、国际移民潮流和规律、主要华侨华人居住国家和地区现状、国内侨务概貌以及经济科技、华文教育等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1,(25):31
《华侨华人蓝皮书》 本书以中国的侨务政策“为侨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了中国政府在侨务政策上推进世界和谐、共荣共赢之宗旨与良好愿望,从历史、政策、国际移民潮流和规律、主要华侨华人居住国家和地区现状、国内侨务概貌以及经济科技、华文教育等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华侨港澳台学生是高校中的细分学生群体,面向该群体开展阅读推广很有必要。暨南大学图书馆以精准阅读推广理论为指导,立足“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依托“华侨华人文化周”“海外华文作家讲座”两大品牌,构建面向华侨港澳台学生的阅读推广体系,推广了华侨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了华侨港澳台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面向华侨港澳台学生的精准阅读推广,应做好项目设计、精准定位读者、依托特藏空间、重视多元合作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