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一口锅,两口缸"的家庭作坊起步,发展到今天拥有在海参行业内鲜有的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刺参原种场,拥有确权海域15000亩,总占地面积达8万平方米,总资产达5亿元的现代化的海产企业集团,棒棰岛海参走得坚定而自信。从一个在大商场只有三尺柜台的销售渠道做起,发展成今天在大连海参市场占有率1/3强,数十家大型直营商场,到覆盖全国近20个省市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趋势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规模化养殖是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方向。农村劳动力短缺、规模养殖的成本优势、养殖技术进步、充足的饲料粮供给和政府政策扶持是构成生猪规模化养殖趋势的内在和外在原因。扶持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鼓励保险业进入生猪规模化养殖产业、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实行以目标价格为主的生猪价格补贴政策是促进生猪规模化养殖的较为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绿壳蛋鸡作为特禽养殖类别,是各养殖场家更换新品种和具市场竞争力的理想养殖特禽,目前规模化养殖尚在进一步探索中;养殖小区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庭院养殖方式,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内部良性循环;绿壳蛋鸡养殖小区建设作为新型养殖小区建设类型,具备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海域使用权与渔业权之间存在结构性的冲突,难以协调。传统渔业权中包含养殖权和捕捞权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权利。如果将渔业权中的养殖权从渔业权中剥离,纳入海域使用权之中,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金华市区规模化养殖场生态治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阐述金华市区采取有效的生态治理做法取得的一定成效为例,提出了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的思路是“污染减排、综合利用、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6.
自罗马法以来,海洋就被打下了"公物"属性。到了现代,国际法上出现了领土主权概念,各国法律强调了国家海洋所有权,此举不但没有颠覆海洋的"公物"属性,更是为海域用益物权制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物权法上确立了海域国家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制度,为海域用益物权的构建具备了物权法上的理论和制度基础。海域用益物权制度构建有利于确保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完善我国法律体制、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并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但基于海域"公物"属性,对于海域用益物权构建,其法律逻辑应有别于传统私法上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7.
水乡渔歌     
地处里下河地区的兴化舜生镇,全力打造水乡养殖农业和种植农业。该镇稻田、河沟塘养蟹养鲆面积达1500亩,网箱养殖面积为泰州市各乡镇之最,达2万平方米;菱、藕等水生蔬菜面积达1500亩,鸭、鹅等水禽养殖量超过5万羽。水乡特色农业使广大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图为水产养殖工人已开始忙于新一天的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海域开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扩展,海域使用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对海域使用的管理迫在眉睫.为了保障海域的可持续发展及解决海域使用中存在的矛盾,亟需进一步完善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律体系:其中包括确定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的法律地位;重新梳理海域行政区域界线与渔业管理及生产作业线、所谓的"管辖海域线"、海上自然保护区线和特别保护区线等的关系,明确它们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养殖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自然资源、物资供给、环境压力、疫病控制及管理水平等。详细分析这些因素,选择适当的养殖规模和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世代从事海洋渔业生产,形成了海域使用习惯法。《海域法》出台后,国家以海域使用权制度调整全国的海水养殖业。京族海域使用习惯法与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存在的冲突,应实现习惯法与现行制度的调适,完善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茂名市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实际情况,对茂名水东湾海水养殖功能区进行了定点定时的海水水质监测。选用COD、BOD5、DO、氰化物、无机氮、无机磷、油类、总铬、硫化物为主要评价指标。并采用单项指标标准指数评价、综合指数评价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等一系列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其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茂名水东湾养殖功能区除总铬和BOD5两项指标外,其他指标均已超出国家海水水质一类标准,其中氰化物、无机磷(DIP)、无机氮(DIN)、油类、硫化物超出国家二类水体标准。COD超出国家三类水体标准;另外,水体已属超营养型;总体水环境质量为中度污染;而且污染指数上升趋势明显;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鹧鸪是集肉用、观赏、食疗于一体的名贵野味珍禽 ,素有“山珍”之美誉 ,鹧鸪肉质结实丰满 ,骨细肉厚 ,皮薄味美 ,营养丰富 ,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 ,经常食用能增强人们的食欲 ,还有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多种功能 ,迎合了当今消费者的口味 ,市场俏销 ,北京、上海市场每斤售价15 -30元。山东省曹县位湾镇王泽铺村青年农民刘天龙瞄准这一优势建起了鹧鸪养殖基地 ,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 ,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团型养殖公司 ,带动了千家万户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目前 ,该村把养殖作为“脱贫、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来抓 ,通过公司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是猪传染病的大量流行,接种,预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对集约化养猪场猪瘟、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猪丹毒等常见传染病的有效预防进行了免疫程序的探讨和设计。  相似文献   

14.
油气资源:南海中南部油气地质资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若被他国掠夺,中国海域将失去约2/3的可采油气资源。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水产资源: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海域都有分布。海龟、海参、龙虾、螺、贝、海带等都很丰富。植物资源:西、南、中沙群岛岛礁陆地总面积不过10多平方公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芜湖市水产养殖污染现状、问题并分析提出适用于芜湖市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通过综述芜湖市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利用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如微生物净化技术、水生植物净化技术、人工湿地净化技术、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并结合从源头上科学投喂绿色环保型饲料的污染控制手段.芜湖市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水产规模化养殖比例不高、水产养殖密度过大、饲料利用率低及用药粗放等问题.分析和提出了适用于芜湖市的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以期为芜湖市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促进芜湖市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陆域和海域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国土格局。党的十八大明确部署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战略任务,我国海域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并区别于陆域。当前,海洋发展进入国家重要决策,海域开发是减缓陆域空间开发压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步骤,我国海域空间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化我国海域空间开发必须坚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为核心,以围填海管理为重点,同时要将海岸线整治修复作为重要手段,大力推行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重视推进海域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经调查,珠海及周边海域已发现虾类7科15属26种,其中对虾科1属3种,占11.54%;猬虾科2属2种,占7.69%;长臂虾科6属10种,占38.46%;鼓虾科2属4种,占15.38%;蝼蛄虾科1属2种,占7.69%;龙虾科1属2种,占7.69%;虾蛄科2属3种,占11.54%,在此基础上对该海区的虾类资源作了评价,提出了资源开发保护的建议。并从养殖规模和养殖技术两方面总结了珠海主要经济虾类的养殖现状,指出了优质虾苗繁殖较困难、病害防治水平较低、产品质量较差、销售渠道狭窄等制约虾类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据提出了该地区虾类养殖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中的神秘地带并不止百慕大三角区一个,还有日本海域三角区、大西洋岛附近海域、太平洋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葡萄牙沿海和非洲东南部海域、哈特勒斯角等。到底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使三角区如此神秘?迄今为止,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无法有效解释。飞机、船只的失踪事件在年复一年神秘地发生着。日本海域三角区在日本本州的南部和夏威夷  相似文献   

19.
深圳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市近岸海域水质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东、西部海域水质污染存在明显差异:1985-2005年东部海域水质一直保持良好,较少受到污染物的影响;西部海域水质总体上逐渐变差,近年来海域水质污染严重,受到较严重的PO43-和IN等生活型污染影响。最后,提出了深圳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以私法形式对海域进行保护,将海域作为国家所有权和用益物权的客体,但是《物权法》未对海域具体范围作出规定,引起学界和实务领域的争议。国家管辖海域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虽然存在主权权利递减的情况,但是从历史发展看,从罗马法至今,海域逐渐从公法领域进入私法调整范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海域从自然之物成为被人类控制和支配的能满足人类需要的稀缺性资源,成为法律之物。国家管辖海域应该全部纳入私法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