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很难想象在现实世界里,会看到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这个庞然大物的名字叫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长27公里,深埋在法国和瑞士边境地下100米的深处,过去二十年里,来自全球八十多个国家的数千名科学家,用了数十亿美元,在打造这个揭开宇宙秘密的解码器,有人说,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试验,也有人说,它是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里程碑,还有人说,这台机器是继阿波罗计划以后,人类最具雄心的宏伟工程,正像当年我们无法想象相对论带给世界的变化,我们现在也无法想象,它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和世界的面貌带来一场怎样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我们人类是有智慧的高等生物。既然我们有智慧,我们要经常思考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从何而来的?它将来又会怎么样?这是我们人类经常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比如说在我们中国,在远古的时候就有“盘古开天地”的说法。那么在西方,当然大家知道,就有“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这些实际上都是我们人类关于我们这个宇宙的一些看法,说到底也就是一个宇宙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0年前,科学家提出了一惊世骇俗,振聩的理论:有一只占宇宙物质总能量73%的巨大“黑手”——暗能量,掌控着空间,渺小的人类看不到到它,但人类的命运、地球的命运,星系的命运,乃至的命运,都掌控在它的手中,在这一理论提出1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聚焦这只“黑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吴凡 《百科知识》2008,(4):15-16
宇宙中生命的诞生需要满足众多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些条件若有一样不满足,宇宙都不会诞生生命,也就不会诞生人类。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样子?它为什么精确到如此精美绝伦?有的科学家提出“人择原理”假说,即宇宙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人类的存在,因此是为我们人类定做的。按我们的逻辑,这是一种巅倒因果的狡辩。不过看了下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蝌蚪互答     
2013年第8期彭越读者问:未来机器人有可能被大量制造出来,如果哪一天人类灭亡了,机器人会不会统治世界?我想机器人是不会统治世界的。在最后一个地球人临死前,所有的机器人都会尽全力保护他,这是必然的,因为机器人不能看到人类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每一个机器人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人类服务,一旦没有了人类,它们存在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当然它  相似文献   

6.
<正>每个物体都有自己"重量"——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质量"。我们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世界,而且,还会依照质量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物体。我们认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也是宇宙运转的基础属性之一。可是,这种想法真的对吗?一种新的物理学理论认为,质量的大小可能仅仅是我们的一种错觉。  相似文献   

7.
冯越 《百科知识》2011,(12):15-16
大型强子对撞机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上帝粒子"。它是由英国人彼得?希格斯等物理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本粒子,在粒子物理学界被称为"希格斯粒子",因为它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所以被称为"上帝粒子”。寻找“上帝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科学家为什么要一直寻找它?它的发现对人类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洪 《百科知识》2007,(7S):31-31
多数自然科学家认为,是宇宙“选择”了人类。因为现代天体物理学以及生物进化论已经勾勒出这样一幅宇宙演化的过程图景:先是宇宙(天体)的起源,然后是地球的起源,再有生命的起源,最后是人类的起源,这“四大起源”构成了整个自然界的演化,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人类是宇宙长期演化的必然的产物。人们平常所说的,  相似文献   

9.
宇宙诞生初期是什么样的?它是安静沉稳,还是调皮顽劣?这个谜样的婴孩带给人类太多的幻想和遐思。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研究早期宇宙的科学家:美国航天局(NASA)戈达德飞行中心的约翰·马瑟和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的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他们  相似文献   

10.
宇宙的意识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苹果落到果园里,我们会被它浓郁的果香和美丽的深红色所吸引,还会看着它从树枝上直落到地面,听着它在草地上滚动的声音。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感官认识,即直接和本能的认识。但是,我们也能够在更抽象更深入的层次上考虑苹果的下落。借助于对牛顿定律和数学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精确计算出苹果下落中连续的轨迹、它接触地面的时间、在撞击时将达到的速度,并用精确的测量核对这一切。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智力认识,即非直接的、经过思考的认识。感官认识和智力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但这两种认识是彼此分开进行的,相互之间…  相似文献   

11.
我们所认识的宇宙产生于大约150亿年前某一称为大爆炸的炽热瞬间。刚诞生时的宇宙极其简单,基本上只是一团不断膨胀的能量。150亿年后,它演变得既丰富且复杂,成为包含着从星系到恒星,从大象到人类的大千世界。科学能够告诉我们很多关于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解释这千姿百态世界的两个相互补充的基本原则是:进化与微调。 进化 最早期的宇宙极为光滑平  相似文献   

12.
<正>《寻找希格斯粒子》【美】肖恩·卡罗尔著向真译希格斯玻色子被视为自原子结构揭示以来我们对字宙认识的最大突破。它是理解"为什么存在质量"和"原子如何是可能的"等问题的关键。在人类投入了90亿美元,付出几十年的努力建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运行后,经过6000多研究人员的辛勤工作,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终于被发现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希格斯子的三位物理学家。《寻找希格斯粒子》不仅解释了希格斯玻色子的重要性,而且详细介绍了大型强子  相似文献   

13.
庞然大物总是会令人类震惊,比如曾经叱咤风云的恐龙一族,再比如人们在宇宙深处发现的超大型黑洞.  相似文献   

14.
从表面看起来,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整个宇宙是非常复杂而多样化的,且不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看到的,所经历的一切,如果我们只是观看日夜星辰的运动,尽管恒星这个词汇暗示着星星的位置是恒定的,但是它年复一年的运动轨迹,还是花费了人类几千年的功夫去观测和纪录。不过人类有一个几乎是顽固的信念,就是认为这个宇宙一定在本质上是简单的。从托勒密到哥白尼,人类在简化对于星星运动的理解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这个成功实际上也开启了人类对于整个宇宙的,无论巨细的,全盘理解的成功简化。  相似文献   

15.
卢戈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399-403
笔者提出无限并循环的宇宙模型。认为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宇宙中无数个单位中的一个,称为本宇宙单位。它由宇宙单位黑洞_(母黑洞)爆炸形成。无数个由母黑洞形成,到爆炸,到宇宙单位发展,成熟,被另外在形成中的母偶洞“吞蚀”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宇宙单位构成了无限并循环的宇宙。母黑洞爆炸的壳层碎片及尘埃(暗物质)构成星系的,恒星的,甚至原始行星的核,并决定其运动型式;母黑洞中央由引力子裂解形成的无极子团,是宇宙单位爆炸,膨涨的斥力来源,属暗能量的一部分。邻宇宙单位对本宇宙单位的引力是暗能量的另一部允是使本宇宙单位目前加速膨胀的主要能量。提出宇宙三定律:1,宇宙是无限的:表现为承载万物及其变化的空间无边无际;描述万物变化快慢的时间无始无终。2,宇宙是循环的:以宇宙单位为单元。以宇宙单位黑洞(母黑洞)形成,到爆炸,到宇宙单位发展,成熟,被另外在形成中的母黑洞‘‘吞蚀”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无数宇宙单位,共同构成了无限并循环的宇宙。3,宇宙是自有永有并全面自动的演化着:宇宙中的万物都在按照自然规律全面自动的衍化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出人类发展的胚胎期,婴儿期,幼儿期清年期,成年期和长生期。目前人类仅处在婴儿期向幼儿期的过渡阶段。以进化论的观点分扼提出在本宇亩单位中衍化出“神”来的可能性极高,粗不只一种。在宇宙中衍化出‘种”来的可能性是100%。“神”的定义是:具极高智慧并掌握了一切自然规律的灵体。他们可穿越时空'毪IJ造生命。进化是因,是过程;神是进化的最高境界,是果。无进化,神无源;无袍进化无果。人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最终结果。这可把进化与神统一起来。提出人类不仅应崇敬袍祈求神的帮助,更应向神学习去争取掌握一切自然规律,以求永生长存。人类向神学习的方法是,要做到社会和谐,不断进行科学研究If罡进人类发展,争取掌握一切自然规律。在地球毁灭之前能离开地球;在太阳毁灭之前能离开太阳系;在银河系毁灭之前能离开银河系;在本宇宙单位毁灭之前能离开本宇宙单位,能在宇宙中避凶趋吉,“自由行是”永生长存。达不到这个目的,人类将在宇宙的衍化过程中毁灭。这不是人类的期望。此,应为人类的子利、后代永世不忘。(图2)  相似文献   

16.
探索宇宙     
2005年厦门大学85年校庆期间,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戴维·格罗斯教授应邀来校为师生作了“物理学的未来”精彩讲座。他提出了未来物理学研究的25个重要问题,其中还涉及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宇宙——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话题,人类在认识它的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都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相似文献   

17.
人类和地球相依为命已数百万年,感情之深不言而喻。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也仅仅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恒星。按照宇宙的自然规律,太阳系总有一天要走完自己的历程。所以,地球虽好,终究不是人类久留之地。为了使人类能够永远延续下去,我们必须寻求一个更加广阔的新天地。再说,今天的地球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人口爆炸、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还有,如今的科学技术,已经使人类可以向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取宝,也能够利用航天器飞向太阳系以外的星球探险。这一些,都促使着人类要征服太阳系,向宇宙进军。未来的太空城…  相似文献   

18.
康娟 《今日科苑》2007,(9):10-11
地球是宇宙中人类惟一能栖居的星球吗?这个困惑推动着天文学家不断望向宇宙深处。欧洲天文学家于2007年4月24日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它的温度、体积估计与地球相似,而且还可能有液态水。这一发现被认为是“搜寻宇宙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探索地外生命提供了新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郑志鹏 《百科知识》2001,(11):10-10
研究物质及其作用和基本规律的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各学科的重要基础。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宝库,是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近代技术发展的主要源泉,对人类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长期以来在探索,宇宙在加快还是放慢膨胀,现在终见分晓。1998年,人类在认识宇宙上又出现了一个重大进展。科学家测定了宇宙在加速膨胀,并据此推出了宇宙的组成:30%的物质和70%的能量。宇宙学上的这一成就,被美国《科学》杂志列为1998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