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网络编程对鸡腿菇菌盖直径与菌柄直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拟合系统采用PHP+MYSQL数据库的开发模式,并以MYSQL数据库为核心,得到了生长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模型参数。将实验数据与模型参数进行验证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较好拟合。  相似文献   

2.
以透明质酸、胶原和生物玻璃为原料制备复合支架材料,并对其矿化性能进行研究。实验将透明质酸、胶原和生物玻璃按比例混合,再进行交联处理,冷冻干燥得到支架材料,最后将其浸入模拟体液进行矿化,分析生物分子在矿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该复合支架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的微观结构; 在模拟体液中的矿化产物为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对溶液中钙、磷离子的亲和力构成了矿化机制的基础。且两种生物分子可相互键合,促进钙化。该支架具有良好的矿化性能,可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Gompertz曲线方程和Logistic曲线方程常被用来描述生物生长与经济现象的S型生长过程,本文通过Mathematica软件使用Gompertz曲线方程和Logistic曲线方程对同一生物生长问题进行拟合,并根据拟合优度检验比较Gompertz曲线模型和Logistic曲线模型的拟合程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Gaussian09软件,选用密度泛函的B3LYP方法及组态相互作用的CCSD和QCISD方法,配有多种基组对SO分子基态进行几何优化,选出B3LYP/6-311+G(2df)方法,进行谐振频率和单点能扫描计算,利用此数据拟合了SO分子的M-S势能函数,其拟合曲线与单点势能值符合很好。本文计算得到的核间距R、光谱常数B e ,αe ,ωe ,ωeχe的结果与文献值、实验值比较达到了更高的精度,并首次计算出了力常数f2,f3,f4,这些结果可为三原子分子及动力学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已成为对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为了使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这种技术,构建了基于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平台,并用于实验教学.该测量平台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起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叙述了表面等离子共振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该实验平台的构成,给出了测量结果--共振波长与乙醇质量分数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6.
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与识别机制,对了解生命现象及其本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采用蚁群算法对分子对接程序Autodock 3.0的能量寻优过程进行了改进.测试了22个蛋白质-小分子体系,与原程序相比较,蚁群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程序的搜索结果.同时,比较了采用局部搜索和未采用局部搜索的算法,蚁群算法也比原程序有更好的表现.蚁群算法对分子对接的搜索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将对分子对接软件的改进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严格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推导,得到了(-糜蛋白酶催化三甲基乙酸对硝基苯酯水解反应相关的动力学参数的表达式,包括表观米氏常数KM、酶-底物络合物稳定常数K、催化速率常数kcat、以及基元反应步骤速率常k2和k3等。实验在25℃,pH=8.5的三羟基氨基甲烷缓冲液中进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的动力学曲线。数据经过非线性拟合和线性拟合,得到相关的动力学参数,该参数与理论预测一致。该实验酶制剂价格低廉,活性稳定,实验方法简单,可作为本科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复杂反应动力学测量的一个很好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相关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固有无序蛋白是一类具有柔性结构的蛋白质,许多情况下通过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结构来发挥重要生物功能.本文分别利用基于序列特征和结构特征的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程序对固有无序蛋白有序区和无序区与核酸分子的结合位点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发现,基于结构特征的结合位点预测方法整体上要优于基于序列特征的预测方法,表明无序区尽管缺少稳定空间结构,结构特征依然在固有无序蛋白结合位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为今后固有无序蛋白序列特征及结构特征的提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重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拉米夫定(LMVD)在氮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LMVD的热分解过程是一个二阶段过程,运用量子化学GAMESS软件计算了LMVD分子的键级,测定了LMVD及其在热分解过程中不同阶段残留物的红外光谱,推测了LMVD的热分解机理.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曲线计算得到LMVD第一阶段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表现活化能Eα=126.5 kJ·mol-1,指前因子A=2.88×1011min-1.推算了不同使用温度下LMVD的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临床药理学、药动学、生物药剂学及临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药物代谢组学等研究领域的迅猛发展,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体内不同体液和组织中的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分子、细胞水平来研究探索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药效学和毒理学机制,在探求科学用药规律与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及在新药筛选、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药研究过程中,按照国家新药注册审批有关规定,须进行动物和人体体内药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一致性评价中须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还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