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新知     
正没有任何预警,它能在短短几秒钟之内撕裂大地,吞噬生命;更令人惧怕的是,它至今无法被准确预测……这种自然灾害,就是地震。地震是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的。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再加上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十分发育,这些断裂正是大地震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总结并可视化欧亚地震时空规律,对于掌握欧亚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有一定参考意义。方法:本研究摘取欧亚地震带区域自1986年到2016年间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据不完全统计48次),应用数学统计,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欧亚地震带在30年间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在时间上来看,欧亚地震带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时间间隔很短,地震频率非常高,春秋两季的发震频率明显大于夏冬两季;春季的震源平均深度最高,以春夏秋冬为序震源深度依次降低;地震平静期和活跃期交替出现,周期性明显,且与太阳黑子活动联系密切。在空间上来看,欧亚地震带的7级以上的地震高发区集中在亚洲,高密度区为东南亚,西亚以及我国的西南地区;从动态分析来看,欧亚地震带高密度区的移动轨迹呈锯齿状向东迁移,目前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及我国的西南地区。结论: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时空规律明显,未来几年内,欧亚地震带应该处于平静期,但仍要警惕地震中心向东移后,缅甸、印度、中国西部等地区发生7级以上特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新生代主要受印度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台湾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我国地震的总体特征是西部地震频度高,东部地震影响大。比如2001年就有一场8.1级的地震——东昆仑地震,因为发生在荒无人烟的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东受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西南和西北处于欧亚地震带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关于地震的记载历史超过3000年。根据记载,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2023年12月18日深夜,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12月20日,地震造成甘肃、青海两省131人死亡,980人受伤。与积石山地震发生时间仅仅相隔1天,12月19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同样是10千米,但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解决双地震带与三地震带形成机理的疑难,特引入超临界流体与断层耦合致震模型,对双地震带与三地震带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地球系统内部存在双层或三层俯冲带,其上的地震事件集群分布相应的形成了双地震带或三地震带,在其形成过程中缀于下方的巨石体发挥了重要作用,造就了双地震带与三地震带特殊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6.
提起地震,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的凄惨景象。经历过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人们对当时的情景至会仍记忆犹新。1995年1月17日的日本兵库 7.4级大地震更给多地震国家敲响了警钟。确实,强烈地震给社会和人类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巨大的,但地震给人类造成劫难的只是极少数。据监测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1500 万次。其中3~4级有感地震年平均约 5万次;  相似文献   

7.
画说地震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地球的外表面是一薄薄的地壳,其厚度在大陆平  相似文献   

8.
张瑞纲 《大众科技》2009,(1):187-188
2008年5月18日的汶川地震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造成的灾害,应该出台一个规范的地震保险制度。文章从分析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出发,剖析了日本地震保险特点;并对如何发展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代地震观测资料,对区域和近场开展地震活动性分析,结合地震构造活动性评价,研究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强度上的分布特征及历史强震和现代地震对工程场地的影响,研究工程场地及周围有限区域一定时间段内地震环境和地震活动趋势,为合理划分地震带、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地震带的分布情况,说明了赤峰市所处的地震断裂层及历史上和最近的地震发生情况.通过对抗震制度的规定分析说明,最后提出了建筑工程防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68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9次。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7级以上地震时间分布特征包括地震时间间隔短、地震频率高、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非常明显,不同月份的地震活跃程度差异很大;空间分布总体上受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作用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约束,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地震带上,在空间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04,(5):37-37
地震是地壳急骤颤动的自然现象。根据引起地壳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等。 由于大规模的地震活动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巨大的灾难,所以地震预报就成为人类减灾的重要措施。然而,就世界范围来讲,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仍是当代世界一大科学难题。首先是地震前兆的识别和判定十分困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很多地区处于地震带上,但是地震预报技术一直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每当发生地震,地震部门几乎都无法预测,由于无法事先有效预测,因此造成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大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以极快的速度改变地球的面貌。这种改变不是沧海桑田的变迁,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1.城市位移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地震专家根据本次地震发生后从地壳声波记录的早期地震数据,测算出加德满都下面的地基可能向南移动了约3米。地震导致城市移动并不鲜见,比如通过分析GPS数据发现,2010年智利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
粟周熊  吕媛 《今日科苑》2007,(15):47-48
2004年8月10日,我国云南省昭通市发生了5.6级地震,造成近600人伤亡,受灾情况严重。显然,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些天灾真的就毫无办法预测吗?俄罗斯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爬行动物就有神奇的"第三只眼",可以预测到地震的发生。动物能预报地震,似乎已得到很多人的共识。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和国家,监测动物的日常表现也成为地震预报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事件2016年3月以来,印尼苏门答腊岛、阿富汗、缅甸、日本九州和厄瓜多尔先后发生了多次震级在7级以上的强震。这是否意味着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频繁的强震对中国是否有影响?我们该如何加强对地震的监测和预防?从世界范围看,地震活动带和火山活动带大体一致,主要集中在地壳强烈活动的地带。世界三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刘静  相似文献   

17.
地震能兴邦?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发约10米高的海啸,祸不单行,地震和海啸造成核电站爆炸,引发核泄漏。日本人民蒙受巨大的财产和人员伤亡,灾区呈现一片地狱般的景象,家园被毁,亲人流离失所,核辐射危机重重。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17)
鉴于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本文着重讲述建筑物与构筑物坍塌、道路破坏断裂、山体滑坡、火山喷发等地震所引发的灾害,并且提出具体的防震减灾措施。地震虽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精确地预警地震信息;测评并消除建筑及地质环境的潜在风险,就可大大减小危害。  相似文献   

19.
《科技广场》2003,(6):45-45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会对人类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一次7级以上地震,顷刻间可将一座城市夷为平地,人员死伤数以万计,损失巨大。 地震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突发性强,而且大多在夜间,甚或人们熟睡时突然降临。例如,被称为20世纪十大地震之一的1906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